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技术对摄影的介入并非只引起了摄影创作观念上的变化,而是在更深层次推动整个摄影在当代社会与艺术中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廉价和表现力带动了传统"非专业"摄影人群放弃家庭式记录,转而从事"艺术"创作的热情,摄影的客观与表现两面性也吸引了大量传统艺术家的介入.技术学习成本的降低使得大众群体更容易获得优美的画面,随着"好"图片的大量增加,图像的价值评估已由"美"转向作品内涵,由此也更接近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要求.由于更广泛知识背景人群的参与、思考和实践,使得摄影在当代艺术中成为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媒介之一."大众"介入创作和"去专业化"的多极发展等原因,使得摄影成为一种融合各种思想并可以满足艺术家要求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1):105-105
《摄影创作研究》于2011年1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为曾晓剑。该书共计9章.实际上包括4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这4个部分依次是:其第一章“摄影创作概述”、第二章“摄影创作与传播的主客体”、第三章“摄影创作与传播的本质”共3章,可以看作是全书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全民摄影"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具有摄影主体的全民化、摄影条件的现代化、影像传播的自主化、审美趣味的潮流化等基本特征。"全民摄影"体现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引发人们思考:如何提高大众摄影的艺术素养?如何恪守摄影活动的伦理道德?怎样引导大众摄影的审美趣味?怎样培养大众摄影的社会责任?怎样提高摄影教育的水平与效果?引领"全民摄影"走上健康轨道,需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用法律手段规范摄影创作与影像传播;提高艺术教育的社会化比例,增强大众摄影者的专业修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摄影活动,引导"全民摄影"活动良性发展;争取社会力量支持,褒奖优秀摄影作品,开展健康的摄影活动,培养更多的优秀摄影家。  相似文献   

4.
拉吕埃勒认为,标准的哲学和摄影理论都是思想试图决定实在的媒介,他反对这种企图,提出了非摄影思想.非摄影摒弃通过哲学思考摄影的方式,重新思考摄影的本质.非摄影用"克隆"的思维方式审视摄影,接近了彻底内在性的实在本质.拉吕埃勒对科学的看法是在与阿尔都塞的观点交锋中形成的,非摄影拥抱科学以保持自己的开放性,避免自己陷入"哲学决定"的结构,而照片的内容构成自身内在的现实和真理,成为独特的"在照片中的存在",而不是标准哲学认为的那样,是对实在的复制和反映.拉吕埃勒的非摄影思想与量子学说的互补性原理非常相似:摄影中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对立可以通过"量子叠加"的状态来解决.通过克隆分形算法的无限性特征,拉吕埃勒发展出一套可以使摄影的内涵无限延伸的"广义的分形".  相似文献   

5.
杨厚均  高娟 《云梦学刊》2002,23(6):80-81
武汉摄影文学座谈会对摄影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摄影文学的内在特质和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郑景康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摄影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摄影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为我国摄影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郑景康早在二十年代就开始从事摄影工作。他卓越的摄影艺术成就,以及忠诚党的摄影事业、坚  相似文献   

7.
曹扬 《社会科学家》2005,(4):125-127
摄影与旅游之间存在着形成互惠互利关系的基础,而在旅游目的地举办摄影节就是达到这种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摄影节不单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旅游节事的一种.一方面,摄影节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另一方面,摄影节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摄影节本身既参与了举办地的形象塑造,也是其形象传播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例,对摄影节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重庆电视剧的创作、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重庆电视剧创作与传播为观察和分析起点,以2010年重庆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现状为研究典型,以“三网融合”背景下本土电视剧发展对策探讨为研究目的,对重庆电视剧的创作、传播、发展等方面作了实证分析和思考。研究结果认为,重庆市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本土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电视剧的产业化整合,完善电视剧产业链的市场化形态,特别是要改变电视传播的生态环境。充分发展“三网融合”,加快传播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视听新媒体,使视听渠道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论《霜叶红似二月花》在茅盾创作中的延续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 《殷都学刊》2005,5(2):85-87
在茅盾的整个创作中《霜叶红似二月花》是最为独特的一部,它既有茅盾前期创作的宏大叙事特征,又有对时代深刻的思考与创作主体的体悟,是茅盾创作的新的峰峦。  相似文献   

10.
“灵韵”这一概念是瓦尔特·本雅明独创的艺术理念,在其艺术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对灵韵与摄影关系的思考,在不同的文本中也呈现出不一样的关系内涵。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从摄影的技术特征出发,认为摄影破坏了传统艺术的原真性和距离感,从而导致灵韵的消逝。然而,在《摄影小史》中,本雅明从将摄影视为独立艺术媒介的角度,通过分析观者与被摄者目光相遇过程中的惊诧体验,展示了灵韵如何从摄影中回归,这种灵韵体验成为过去与现在、观者与被摄者交流的纽带。这一观点在本雅明的其他文本,乃至罗兰·巴特的摄影理论那里都得到了呼应。文章通过重新审视本雅明的摄影理论,着重探讨本雅明关于摄影与灵韵关系,一方面拓展了本雅明“灵韵”的理论内涵,丰富对本雅明复杂身份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理解摄影媒介提供一个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术》2007,(3)
新闻摄影意境即是指新闻摄影者在新闻摄影拍摄时对自然情感的体验所产生的真实情感相融合而产生的表现形态。摄影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等审美特点,在新闻摄影作品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摄影师要充分利用新闻摄影意境在双向互动中生成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在传者创作和受众接受两个过程中完美实现意境营造,达到新闻作品最大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对布迪厄摄影理论提出一种阐释和理解。文章认为,布迪厄的摄影观其问题意识在于通过对摄影的经验研究,指出摄影实践并没有为艺术民主带来希望,相反,摄影实践依然发挥着社会区隔的功能,并掩饰着社会阶级的不平等。摄影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其基本实践形态与社会意义。布迪厄结合阶级习性指出,摄影为上层社会与下层阶级所共同捐弃,而为中产阶级独擅胜场。底层人民对摄影抱持的是功能美学的粗鄙趣味,中产阶级不能达到纯粹美学的优雅趣味,无法以美学性情的姿态体认摄影,只能以否定的态度表示与功能美学的距离,这就使得它的选择显得暧昧摇摆,最终还是落在功能美学一侧。作为中等品味的实践,摄影无法成为具有自主性的艺术。文章还结合甘斯、拉蒙特等社会学家的批判性质疑试图将布迪厄的理论予以客观化,最后,文章结合中国语境,对布迪厄的跨语境效应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时代,当人手一部照相机时,何为真正的摄影就受到了认真的追问。照相机不再是稀有之物,人人可以自娱,肖像摄影作为最传统的拍摄方式,拒绝了新图式和视觉冲击力的诱惑,成为精神化身。肖像创作的实践过程、拍摄手法、作品立意、文本解读、影像价值,甚至气质都可以在视觉人类学中找到踪迹,借助视觉人类学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特性,可以把肖像摄影放在更宽广的学术空间审视。  相似文献   

14.
论沈从文上世纪40年代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 4 0年代是沈从文创作与思想上的彷徨期 ,随着以湘西生命形式为根基的生命理想的失落 ,沈从文的生命焦虑与文化焦虑日益加剧 ,这时期他思考的问题都是围绕生命而展开的。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的本质何在 ?如何实现生命重造与文化重造 ?这些问题成为沈从文这一时期思考的中心问题 ,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来 ,就成为他创作中的“生命重造”主题。沈从文由此涉入对生命问题的“抽象的抒情” ,弘扬“生命神性”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郭小川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创作了一些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主流要求相背离的作品,《望星空》是其中的代表。郭小川在多年的创作活动中形成了独立地观察、思考生活,彰显人性的趋势,《望星空》是这种趋势的延续与结果,更是郭小川对历史现实感受的必然选择;从对《望星空》全真文本可以看到,郭小川在当时那样一个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历史背景下,是如何痛切地展示其对现实的探索与迷茫,以及从灵魂挣扎一直到屈服于现实的心灵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望星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现实生活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的独特反映,还在于它具有更大的超越性,在于诗人强烈的人性和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创作根基给今人的新诗创作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自然上色     
《优雅》2021,(1)
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Sarah Anne Johnson,喜欢在摄影作品上进行再创作.她认为经过再创作的摄影作品比最初的照片更"真实".Johnson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建立一个更立体的形象,不仅要显示我所看到的,而且要显示我当时所看到的切身感受."并从自然的构成元素中汲取灵感,她的作品不仅是植物之间的交流,同样是她对景...  相似文献   

17.
曾晓剑 《云梦学刊》2003,24(5):83-84
“主题先行”是被批判和否定过的一种文艺创作思潮,现旧话重提,反其意而用之,提出在摄影创作领域,可以运用“主题先行”加创意的的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批评史上,白居易比较早地思考山水诗的创作动机、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及创作环境等基本原理,有些还颇具超前性,在诗歌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方面有着很大贡献。白居易的山水诗创作与理论成就,不仅得益于其园林设计、建造的专业素养,更与其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重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创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增 《中州学刊》2005,(4):224-226
"五四"和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两个高峰.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在创作姿态、创作立场、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有独到之处.在创作姿态上,她由"五四"时代的"逆女"变为新时期的"孝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由"五四"女作家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对人情人性和女性生命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摄影百分之九十是观察,百分之十是拍摄,是很有道理的,这说明观察在摄影活动中的重要睦。无论是身边熟悉的景物,还是异地陌生的风情,我们都要学会观察,要有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敏感的心去感受,只有用心观察和用心表现,拍摄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