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霖同志发现《开卷一笑》即《山中一夕话》中有四篇署名为一衲道人,而一衲道人是屠隆的别号。这四篇是卷四的《醒迷论》、卷五的《别(祭)头巾文》《励世篇》及卷六的《秋蝉吟》。而《别头巾文》又见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此书卷一题“卓吾先生编次,笑笑先生增订,哈哈道士校阅”,卷三题“卓吾先生编次,一衲道人屠隆参阅”。他主要根据以上资料提出论文《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2.
道、王与孔子和儒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先生著文,认为孔子与儒家(主要指一些思想家)倡导独立人格,人的价值,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就某些个别言论和行为而言,不无道理。但是从儒家的主流看,孔子与儒者却固守“道”,屈从王权,独立人格、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是很有限的.兹略述一、二,以就教于异见者。  相似文献   

3.
宪法权利是实证权利,人之尊严(人权)是实证权利的价值基础,应予区分。人格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指人之尊严,后者则是人格权。"上天论"误将广义人格等同于狭义人格,偷换了概念。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是一个权利的两个面相,前者对抗国家,后者对抗私人。宪法人格权对应公法人格,民法人格权对应私法人格,二者"平行"存在。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权利体系化的需要,顺应了民法人文关怀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导向:公务员独立人格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形式化特征所造成的行政人员的人格分裂,是现实社会中官员腐败的内在原因。因此,在反腐防腐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意识到只有制度的道德化才能真正解决腐败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实践改革的深化,催生了服务型政府的出现,它对服务价值的追求,为制度的道德化提供了价值原则和标准。而服务价值的具体实现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制度的道德化,还要求制度的道德化设计必须把促进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屈原和梁启超在人格建构方面有很多的可比性:“志于道”的政治追求,“美善合一”的伦理体验,面临生死考验所表现的“上下求索”、独立不惧的精神风范。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动力来源于“以道自任”的传统信奉。尽管屈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梁启超曾儒佛并举,但他们始终把儒家文化作为自己建构理想人格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钱基博先生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实干家,其教育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格"与"国性"为主题,以"仁"与"善群"为人的基本素质,以"国文"与"读经"为主要教育阵地,以"唤醒"和"感染"为主要方法,以"研究"和"教学"为终身事业。其教育思想对当今人文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生命力在于精神存在,大学精神是大学价值的最高表现形态。大学精神的本质属性有三大特征,即大学本质性的集中体现,大学价值性的体现,嬗变性与普适性的二维性。当今大学精神出现了危机。只有正确处理好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道"与"器"、古与今、共性与个性、墙内与墙外五大关系问题,大学才能彰显大学精神,才能恪守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基础:独立人格与独立文化人格的产生《文选》中的作品,除《古乐府》(三首)及《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已难考究外,其余所有人选的作品全为有名有姓的作者所创作。这一事实的历史文化含义所标志的是:独立人格以及独立的学术文化人格的存在已成为确定的文化历史现实了。显然,若没有这一文化历史现实的存在,便不可能有《文选》作品作者的历史存在,便不可能有《文选》出世。独立人格与独立的文化人格的产生,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历史阶段。殷周两代实行的都是高度垄断性的文化政策。商代的学术文化为王室甲骨文化,即是“…  相似文献   

9.
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屈原的人格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耿直无私、正大光明的品质,忠君爱国、矢志不移的情怀,疾恶如仇、苏世独立的气节补充了儒家思想的不足。开创了文人批评现实政治的先例,并使许多遭遇不幸的忠贞之士从屈赋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培养了独立人格。但屈原把人格修养确定为"完美"、"纯粹"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他以高洁的诗人之性过分热衷于参与现实政治活动,使他的悲剧具有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0.
丁耀亢及其著作考论周洪才丁耀克是"开-邑风雅之始",在诗文、戏曲、小说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的文学家,深得时人赞许及后人推崇。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又号紫阳道人,别号何野航,野航居士,自称山人,晚号木鸡道人,室名煮石草堂,排行...  相似文献   

1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于使研究生掌握从事学术研究的功力和方法,更在于培养他们严谨之学风、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  相似文献   

12.
《庄子》内七篇的篇名由来问题是现代庄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张恒寿、崔大华先生对此都提出了重要见解。通过把内篇的七个题目叠合起来所透露出的精神内蕴与《淮南子》的黄老道家思想进行比较,同时结合刘安、刘向各自的身份和思想特征,以及他们分别所处的西汉早期和中后期的社会思潮特点,可以推断,内七篇的篇名极有可能出自刘安之手,而不可能是刘向所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学术--论胡绳的治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三定 《学术界》2002,(3):244-258
为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进行学术研究 ,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史学家胡绳治学精神最突出、最精粹之所在。主要表现为下述四个方面的特点 :( 1 )关注现实 ,与时俱进。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出发。 ( 2 )独立思考 ,不断创新。胡绳既是努力营造学术自由空间的学界领导者 ,也是一位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学者。 ( 3 )信念坚定 ,但不僵化。胡绳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但绝不盲从 ,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4)逻辑严密 ,说理透彻。这是由于胡绳哲学家的素养、长期学术论辩的锻炼、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才能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刁生虎 《学术探索》2010,(3):103-109
钱钟书为中国二十世纪罕见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文化巨人和学术大师。真理之勇和文章之德是其毕生所坚持的学术品格;文学艺术的创作与鉴赏为其兴趣所在和努力方向;以语言为工具、材料为基础是其一贯的治学态度;超越种族差异而走上中西融通之路是其基本的文化观念;打通意识和史有诗心是其基本的学术观念;循环阐释是其主要的阐释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是我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和楷模。他在20世纪初提出的“造就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具有进步意义,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延伸,对当今学校进行“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何林一以贯之的革命追求,练就了他作为一个“革命人”的不凡“器识”,使他具备了观察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慧眼;未名社这一信息交流平台,给他带来了从事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的绝佳机遇,而鲁迅这一巨大的精神存在,增强了他学术选择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罗银胜 《云梦学刊》2009,30(2):12-16
当代知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对潘序伦曾有如下一段评论:“特别是在治学、讲学和做学问上,有一股顽强的精神,锲而不舍,坚毅不拔,终于攀登了会计学术上的高峰。特别是潘先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值得赞赏的。”杨纪琬的概括。恰如其分地揭橥了潘序伦一生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哲学塑造了人格精神,人格精神又决定了诗文风格。 文风的走向就这样被学术的流变规定 着。元代诗文的发展与学术流变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密切。沿着学术流变的线索来把握元代诗文发展的线索,从而认识和界定元代的诗文流派,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和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元代诗文的发展就其主体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六大流派,即前期的南北抗衡 ,中期的东西并峙,后期的吴越对立。  相似文献   

19.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05,26(6):28-30
李元洛有自己的诗歌观和诗评观,有评论家的自主性和独立个性;李元洛建立了体大思博的诗歌理论体系;李元洛是以诗笔写文论;研究方法的开放、多样,构成李元洛治学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0.
赵建军 《河北学刊》2012,32(2):49-55
钱穆对人文主义有系统的学术观建构,并以其生命实践印证着自己对人文主义的独特理解。在钱穆的人文主义思想构成中,"存"与"续"的意识由传统文化层面的信仰、伦理和知性自觉,辩证地贯穿于日常的生命实践活动之中。这使得钱穆的人文主义显示出迥异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品格:它不是以发掘个人感性、理性的价值驱力及公共性文明机制为其思想原创的基点,而是力求使个体与社会在纳入一种文化的统绪中,实现文明的价值增殖和外延扩张。钱穆的人文主义是超越学术个性的历史主义与超越历史境遇的生命哲学的统一,是博大淳厚的民族精神与个体生命实践的统一。这种人文主义在内涵上具有较鲜明的儒学人文主义特质,但在内在机理上,它超越了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观念,而呈现为面对另外空间视域而求取文化"存续"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