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编前语:我从一所"好学校"调到一所"差学校"任校长,我天天都在琢磨学校的那些事,我想透过这些事搞明白学校教育的本真是什么,因为我做梦都想改变我现在的学校。上任校长第一件事:学生吃饭我校学生反映最强烈的是吃饭,而解决好学生吃饭问题是件大事:学生都吃饱了排队就不那么慌,当我们的学生排队吃三年饭,从此走到那里都养成了自觉排队的习惯,这不是教育最成功的地方吗;把饭吃完、专心吃饭、吃相不那  相似文献   

2.
正大约是前年夏天,我被邀请参加纪念毕业20周年的同学会。在会上,我收到了一束由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在我随意说了一句"谢谢"后,学生代表说:"其中红色的玫瑰是提前庆祝您迈入花甲之年的。"听到这句话时,我十分惊讶。每年都会迎来18岁的年轻学生入学,一直都在和相同年龄层的学生接触,如此日复一日,我便忘了自己的年龄在不断增长这  相似文献   

3.
淡定老父     
王洁 《新天地》2011,(9):17
我的父亲当了32年中学教师,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走在路上,遇见教过的学生都恭敬地叫他一声"王老师",父亲必谦和地笑着回应,并总能想起这是哪一届的学生。父亲性情十分随和,对学生和教学工作充满了爱。在我记忆里,父亲永远把学生的事情放第一,不管在忙什么,他必定放下手里的活儿去帮助学生:有时候正在吃饭,有学生来问习题,父亲就一定把题教  相似文献   

4.
正江泽民总书记曾亲笔题写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激励着张家港人民不断奋进。当下各校都在积极建设美丽校园、构筑美丽课堂、培养美丽教师、培育美丽学生,以此来提升学校发展品位、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构建师生幸福家园。此刻张家港精神就是这一股振奋人心的浩荡正气,我视她为一种"鹰之重生"的精神,这种精神验证了我思想蜕变的过程,她成为了构建美丽班级,培育美丽学生获取成功的法  相似文献   

5.
幽默     
《老友》2003,(5)
心理学教授心理学教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今天我准备给大家讲‘什么是谎言’,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在我的一本学术著作《论谎言》中作了详细的介绍。你们当中读过我这本书的请举起手来。"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很好,"教授接着说,"对于‘什么是谎言’我们大家  相似文献   

6.
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谈到写作文的问题可能到处都是,但是,我以为主要问题还是语文"输入"不够,严重影响语文"输出"。一次课堂教学的改革,似乎让我找到了读写结合的门径,也再一次感受到"文化"带给我的力量与震撼。一次交流某一个课间,小陶同学找到我,"老师,能帮我讲讲这篇文章吗?""咦?"我一看题目——《安塞腰鼓》,"这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啊,怎么,有兴趣?还是哪里不明白?"  相似文献   

7.
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谈到写作文的问题可能到处都是,但是,我以为主要问题还是语文"输入"不够,严重影响语文"输出"。一次课堂教学的改革,似乎让我找到了读写结合的门径,也再一次感受到"文化"带给我的力量与震撼。一次交流某一个课间,小陶同学找到我,"老师,能帮我讲讲这篇文章吗?""咦?"我一看题目——《安塞腰鼓》,"这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啊,怎么,有兴趣?还是哪里不明白?"  相似文献   

8.
夸奖文化曾让我失去自我判断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我的自我感觉好极了。大学新闻学院的很多教授对作业的评语通常是"做得好"或者"做得不错"!这对一个没有多少自信的外国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曲悦耳的音乐。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原来每个学生得到的都是这样的评语。如果人人的作业都是好,那么这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教授再称赞我的作业好,我总是持怀疑态度,心里更希望他们告诉我哪些地方我做得还不够好。教我们新闻特写写  相似文献   

9.
声音     
给学生一个支点,一这支点不是别的,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力量,一种依托,一种凭借。唤醒学生沉睡心底的激情和智慧,这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持续不断的送给孩子一些这样的支点。(福建晋江第二实验小学许婉婷)我也想对每一位老师说:"关爱学生,不落下一个。让所有的花儿都鲜艳吧!"(福建福州市中选小学曾秀芳)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31日,早高峰的13路公交车上,昏昏欲睡的我收到一条短信,顿时感觉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我终于把就业协议书签下来了。在上海户口申请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我数次往返于单位、学校和学生事务中心之间,疯狂奔波的八小时内,搞定所有手续,这意味着,我不仅离心仪的工作更近了一步,也离所谓的"新上海人"只有一步之遥了。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却一直对新闻工作怀着一颗"不死之心"的外地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回想持续了半年多的实习生活:早上七点多出门,拎着沉重的笔记本电脑挤一个半小时地铁,晚上七点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学校,赶在食堂最后一点饭菜被收起前填饱肚子……这样的日子眼看就要到头了,想想都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6,(8)
周末到朋友家小聚,朋友正在打麻将,他的侄子侄女也在,都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麻将,我是大打大输、小打小输、不打不输,所以我就到朋友的书房里打发时间,却见这两个小家伙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看什么书啊?"我问。"《三国演义》呗。""哟嗬,小学生都爱看《三国》了,了  相似文献   

12.
当小学语文老师很多年了,"作文"这道菜的烹调,一直是我最头疼的。且不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也不说教师指导时的无奈,光说批改,就是一件最不讨好的"苦差事"。那么厚一大叠作文本,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甭想拿下它。可是,即便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精批细改","眉批、旁注、总评"样样齐全,然而,学生对我的"劳动成果"却视而不见,似乎丝毫不感兴趣。作文讲评课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凑热闹"的"听众"和"看客",每次作文讲评课,几乎都是我的"一言堂",独角戏唱到底。  相似文献   

13.
正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记住,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被人记住。当老师的也都是希望被学生记住,虽然嘴上不一定说,但心里是免不了要这么想的。这很正常,不必不好意思。问题是,你凭什么让学生记住。昨日整理书报,发现我70岁时班上学生送给我的"同学录",里面保存着每个学生送给我的一段话。我仔细看了一遍,感慨良多。我能被学生记住的,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做人。教学上说到的,或是一个词的解释,或是一篇课文的范读,或是一则作文的批语,或是一次生动的分析。更多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位非同寻常的老师,这是一群特殊的学生,这是—种不可思议的师生关系。这位老师叫丁小平,他的学生多数是大学生。"给我肉身的是我的父母,给我思想和灵魂的,是丁老师。"一位学生这样表述丁小平对她的影响。是什么样的老师能赢得学生如此的尊崇和爱戴?好奇心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位老师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南帆老师谈到由驻校作家来指导写作课程,这一点我十分赞同。但我想进一步澄清的是:中文系、或者说大学,为什么要教授写作?而作家又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写作、乃至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学术知识?在我身处的大学,每一届中文系都有几个"写作型"学生,但他们与自己的课业常常形成一种令人遗憾的关系:老师和学生,学术和写作,各走各路。这是教育者的缺陷,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莫大的损失,因为一个把自己和知识对立起来的作家,一个视文学史为故纸堆、视理论和批评为跟屁虫只相信一己之才思的作家,几乎没机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上了一堂一年级的识字课,课堂进入尾声阶段,学生们疲劳、躁动。为了激发学生复习巩固生字的欲望,我让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并承诺:"上来摘苹果的同学如果把苹果后面的生字读准了,我就把苹果奖给他"。话音刚落,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老高的,大家都争着要上来摘苹果。原本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又活跃起来,几个同学摘下苹果后都读准了生字。游戏刚结束就下课了,忙于组织学生做操,我没有及时把纸苹果送给他们。做完操,我想:为了做这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细致艰巨的工作,它要求教师要充满爱心,工作中有耐心,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回顾自己从师范毕业,到从教这十几个年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颇感欣慰,甚至有些自豪。我想所有的班主任都有过“家访”的经历,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走入学生家庭,是全面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都很羡慕我能够在学校工作。也许在其他人眼中,能够留校就足够证明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但是我更要感谢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成就不了我。  相似文献   

19.
本次的习作的题目是"我发现了……"要求学生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写一篇文章. 近来可能是书看得太多了,心灵总是沉浸于一种多感易发的状态.这堂作文课虽是无甚准备,上得却是流畅自然,满溢生命的气息.自我感觉良好的开场白(说导入更恰当)是这样的:"同学们平时总是缠着我讲故事,这节课我就给大家讲故事听好吗?""场下"的反应异常激烈,个个都是兴奋异常,异口同声地说好.接下来是我有感情的叙述.  相似文献   

20.
养花风波     
最近,学生们感到班上人多味杂,特别是在冬天关闭门窗时,那种"百味书斋"的感觉特别浓厚。于是有学生提议在教室中养几盆花草,并将浇水的任务附带给每天清洁值日的学生。养花这件事顺理成章地通过了表决。保养的制度与规矩也建立了,但我没想到一件小事也能"节外生枝"。张蕊本来是语文课代表,但她钟爱的养花却使她不"安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