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原学概念的提出与学术体系的建构,体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担当,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和学术自觉。根植中原历史文化和中原经济社会发展,中原学在理论研究、学术队伍、指导实践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原学的“四梁八柱”诸如黄河学等学科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全球文明对话方面颇有建树。着力提升中原学的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应从中原学学科基础、政策支持、方式方法等多个路径入手,通过构建扎根中国、上下发力、融通中外、立体综合的新时代中原学学术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巨大的文化力量和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2.
“天佑中国,以绥四方。”中国居天下之中,自古以来,中原士女都以身居中国而自豪。五胡乱华,永嘉南渡,中原士人从中国来到江南,从中心被逼至边缘,其巨大的心理重挫,不言而喻。江南中国与异族入据的中原中国隔江对峙,并都努力接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本文拟以几个著名历史人物如何看待中国.如何恢复中国入手.探讨永嘉南渡前后的“中国”样态。  相似文献   

3.
春秋争霸能否成功 ,除开经济、军事等物质因素外 ,还有一个重要条件 :即霸主是否具有中原的“礼”文化素养。春秋争霸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原“礼”文化向四夷传播的过程。其文化传播呈现以下特征 :阶段性传播、借助中介传播、呈现东南蛮夷方向传播。中原“礼”文化传播的结果为战国时期华夏文化的全面融合及关东六国一体共同对付秦国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宋南渡初年存在着继承与延续北宋中原文脉的社会文化心态,士人们通过追缅伊洛风流、重塑故家典型、整理渡江文献等方式,希望在新的政治、文化格局下重建南宋文化版图,这既是一种心理补偿,也被看作是实现中兴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活法”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命题,最先提出“活法”说的是北宋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的后期西昆体诗人胡宿(996 -1067),只是在吕本中那里,“活法”说得到更为全面的阐释,如他认为,“活法”是“有意于文者之法”和“无意于文者之法”的辩证统一.但从胡宿到吕本中,如果追述其学术脉络,可以发现:苏轼提出的“无意为文”和“有为而作”等诗文创作学说,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临安瓦舍的创建。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京师和中原一带百姓亦大批向南方移民,如《冯玉梅团圆》话本所说:“其时东京一路百姓,惧怕鞑虏,都跟随车驾南渡。”其中也包括各类伎艺人和杂剧演员,如汴京瓦肆伎艺人“小唱李师师”,靖康难后就流到浙中、湖湘一带。南渡之人有很多聚集在南宋皇帝的驻跸之地临安,摹仿东京之制开设市肆店铺,如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条载:“都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张。”又“市井”条载:“是时尚有京师流寓经纪人市店遭遇者,如李婆婆羹、南瓦子张家团子。”高宗退位后,还曾在市井中点集汴京食品与旧臣分尝。流寓临安的伎艺人则又仿照东京之制创立瓦舍勾栏进行演出。《咸淳临安志》卷十九载: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学者汪世清曾言:“文化大都孕育在文献之中.并借以传播于久远。作为文化的载体,文献本身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之加以分析研究,可以揭示文化的形态及其发展过程。从探索各种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而言。文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因而文献的搜集、保存和整理,便是一件值得十分重视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文献对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 ,目前因特网上的网络文献精神文化内涵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是其本质性特征 ,对文化的储存、传播、利用有着显著的发展与影响 ,而在面对其文化的竞争中 ,我国应尽快发展自己“面向世界”的网络文献  相似文献   

9.
徽派古建筑和岭南古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两个奇葩,两者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岭南古建筑所代表的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夷夏”文化交融形成的混合体——既带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百越文化的余韵混合文化的产物。而徽派古建筑代表的文化也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所形成的徽文化的产物。两类建筑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受中原文化影响极为相似。本文从地域、文化、风格三大方面对两类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用价值以促进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实用价值的多样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素有人才荟萃的美誉,士人对江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了江南地区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经济文化的重心。追溯这一历史过程,起始于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经历了西汉时期的一段沉寂后,随着江南经济日渐发达,文化发展,江南士人群体不断壮大,成为在东汉历史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地域政治团体。在重儒之风的熏染下,江南士人的学术修养日渐加深,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有著述传世的士人多达二十余人。江南士人群体兴起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原文化的传播,中原官吏的提携,另一方面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世家大族的出现,都是江南士人群体在东汉兴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肖承罡 《文史哲》2004,(4):29-31
出身岭南的文化大师梁启超,论治学之严谨,方法之一贯,尽管无法与同时代许多著名学者相提并论,其学术影响之深远,也是后者难与比肩的.这种学术文化现象耐人寻味.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其学术有着别具一格的面貌与个性,而且更与其蕴含着一种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有着内在而密切的关联.以往学者从学理层面对其学术及其价值的论证,有不少只停留在表象,未能揭示其个中原由.  相似文献   

12.
文翁兴学化蜀,不仅开创了中国地方官立学之先河,而且开巴蜀学子入京师受业经学博士之风气。儒学及其经学传入巴蜀,与蜀地固有文化相结合,形成以儒为主,融合诸家学术的蜀学,并得到长足发展。西汉以后,受文翁兴学化蜀的影响,蜀地儒学得到长足发展,历代杰出人物不绝,并在与各地文化的交流中,与时代思潮、学术流派紧密联系,融贯互通,体现为后世儒学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大发展。扬雄、杨终、杜甫、宋庠、吕陶、范祖禹、魏了翁、宋濂、杨慎、钟肇鹏等历代著名人物对文翁兴学化蜀,传播儒学做了充分肯定,亦体现了巴蜀儒学的流传发展。蜀地尚文好学之风蔚然兴起,巴蜀学人除积极学习中原儒家文化、教授于巴蜀外,也重视各家文化,将儒与各家学术有机结合起来,由此推动了巴蜀地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中国文化及各时代思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学术自由”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1979年至2010年的全部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将学术自由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期、发展期和活跃期,并分别对这三个阶段的文献主题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学术自由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最后试图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选辑是一种历史悠久、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它既能“网罗放佚”,起到保存文献的作用,又可“删汰繁芜”,对文本进行选择性传播,并由此而对社会观念的确立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元明清小说戏剧的选辑传播,尤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传播方式。与正统文学的选辑传播不同,官方极少参与对小说戏剧的选辑传播,使之几乎成了喜爱小说戏剧的个人的专利。同时,它具有强烈的商业传播目的,但在传统道德文化的大背景下,仍是要以道德为起点和归宿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挖掘和利用中原地区丰富的文化宝藏,顺应海内外华夏儿女的爱国寻根之情,促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河南和中华的文化繁荣和经济腾飞,“1999·中国·东方文化中原寻根学术研讨会”于9月15日在河南省淇县隆重召开。该会由河南省外办、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社科院、河南  相似文献   

16.
夏的存续是中国考古学、历史学两大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索的重要问题,其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意义,如同中原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可谓文明之始、文化之源、历史之端。从时间轴来看,夏为“三代”之首;从空间轴来看,夏为天下之中。这些核心因素充分证明了加强中原历史文明源流考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破除当前夏文化研究迷雾及中西文明之辩的关键。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我们奋进新征程提供了真理之光。今后,需要在系统挖掘中原历史巨大宝库的基础上构建中原学历史文化谱系,进而探究既符合具体实际又体现共同规律的体系性认识,以中原话语为中华文明永续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吕本中《江西宗派图》之作年,今人多有争议,有谓是其少时所作,有谓是其南渡后所作。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八,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四、王应麟《小学绀珠》卷四中刊载之《江西宗派图》,其中所列江西诗派人名,对于三位诗僧祖可、善权、如璧,唯称如璧俗名饶节,莫砺锋据此定此图应作于饶节出家前,并进而推断其作于崇宁元年(1102)或崇宁二年(1103)初(《江西诗派研究》附录三,齐鲁书社1986年10月版)。实则饶节出家后,吕本中仍称其俗名(见《紫微诗话》、《师友杂志》),故据此定《江西宗派图》作年…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改变了学者获得学术资源的传统手段,赋予了学术传播新的特点和意义,对学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传播由过去的学术机构处于主导地位,进入到"以学者为中心"的时代。当前,学术传播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术成果的品质,而且与其表现形式、传播模式密切相关。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学术传播,学术机构必须要快速适应变化,积极探索学术传播新模式,帮助学者更容易地获取文献资源,鼓励学者的新观点通过新媒体优先发布。同时,学术机构应该有文化担当的责任意识,提供理论性强、有深度、有前瞻性、有吸引力的学术产品。  相似文献   

19.
蜀学之源,远及大禹时代,独特的蜀地文化、中原移民与文翁兴学是蜀学的三大源头;蜀学之流,于儒释道皆有开创性与奠基性之功,于文史有丰富内容与突出贡献;蜀学之质,在信仰体系、核心观念、制度创新、经典体系等方面卓有特色与贡献。溯其源、厘其流、疏其质,方能固其本、开其新,基于“立足巴蜀,面向全国,体系重建,走向世界”的理念,推动蜀学创新发展,坚固学术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南宋初期文化格局的重组与变化,对南渡词人群的地域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南渡词人群的分布呈现出地域多元化格局和新的不平衡性。这种分布不仅促进新的词学格局之形成,并使南渡词学染上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