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样板戏"及其所遵循的"革命现实主义"或"两结合",实际上是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革命古典主义是新古典主义的变种,是争取和维护现代民族国家的革命运动的产物.它具有突出政治理性、选取革命历史题材、树立革命英雄形象、突出崇高风格以及建立了"三突出"形式规范等特征.现代性的发展,使革命古典主义退出历史舞台,被20世纪舳年代的启蒙主义以及后来的多种文学思潮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贺拉斯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早期罗马帝国时代。他凭借着传统的诗学理论,总结了当时新诗学的特点和他本人的创作经验,提出了古典主义的诗学原则,继承了古希腊模仿说的传统,阐述了寓教于乐的艺术功用,强调了诗人的基本修养,写成了《诗艺》,使他成为古典主义的鼻祖。布瓦洛生活在17世纪法国中央集权制时代。他对贺拉斯的《诗艺》既推崇又不满足。一方面,他祖述着亚理斯多德和朗吉弩斯的诗学主张,特别是继承着贺拉斯的古典主义诗学原则;另一方面,他又结合着当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需要,用五年时间写成了《诗的艺术》。在这部著作中,他阐发了新古典…  相似文献   

3.
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文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社会的文艺思潮基本上可以用古典主义概括,它体现了个性不发达状态下的审美理想。在第一次文化转型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瓦解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艺主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现实主义逐步被革命现实主义所代替,继而演变为新古典主义。随着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进入第二次文化转型时期,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思潮,即新现实主义思潮随之产生,它打破了新古典主义崇高风格的一统天下,在充分个性化的基础上,各种风格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4.
刘立善 《日本研究》2013,(3):112-117
耽美派作家反对风靡文坛平板无味的自然主义,极力逃离现实人生的泥淖,从氛围、心绪和情趣中寻觅避风港,赞美风韵女人肉体生命的律动,将颓废享乐作为精神逃亡的宿营地,借助官能快感打开精神桎梏,宣称恋爱和官能欢乐是人生目的。以绚丽的幻想美、官能美反驳文坛灰暗、矣技巧、平板的自然主义文学。《痴人的爱》宣告谷崎前期文学活动基本结束,由此转变文风,他告别“恶魔主义”。前期的谷崎是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者和描写现代社会风俗的高手,后期的谷崎文风慎重,题材转向古典美,进入古典主义时代。谷崎忠于个性化审美观,不迎合时局,不盲目跟风,不把文学绑在国策战车上,是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马琳 《社科纵横》2006,21(9):177-178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 ingway)(1899-1961)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风格、小说的人物和人生态度不仅在英语国家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他那简短有力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立体主义,便不得不说毕加索。作为西方现代绘画史上最声名卓著的艺术家,毕加索几乎家喻户晓。他的艺术生命非常之长,作品数量也惊人之多,作品风格更是经过了多次变迁,但立体主义始终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不仅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即便在他其他风格的创作中,也常常带有立体主义的基因特点。更何况,美术史上第一幅被认为具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相似文献   

7.
王京常 《生存》2020,(8):0226-0226
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深受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影响,他认为归有光的叙事风格与现代创作方法最能相通,是一位最具现代意识的中国古代作家,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方法很像契诃夫,并说:“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的梁实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人物、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有独自个性的文艺思想家梁实秋及其“人性论”进行了有见地的论述。作者认为,梁实秋的人性论,既不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也不是新人文主义的善恶二元论,是中西古典人性论的矛盾的融合,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和四个特点。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梁实秋也是一位批评家,对批评的性质、标准和方法建树了自己的理论。由于他的文艺思想受西方新旧古典主义的影响,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古典人本主义,自然与五四精神相矛盾,但其中的文学与人生、文学表现人性的普遍性等理论,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牛鸿英 《唐都学刊》2002,18(2):92-95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 ,老舍以文体风格的自觉追求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化风格而著称 ,他的小说语言在平实中透出深沉 ,俏皮里蕴涵严肃 ,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 ,又成就了自己的文体风格。留学英国和小市民出身是形成这种风格的外在影响和内在因素。使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审美追求能够水乳交融的秘诀是老舍对人民的爱 ,以及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使老舍小说的语言具备了文体和心理分析的现实可能 ,同时 ,也使这种风格获得了深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守望乡土     
任济东 《阅江学刊》2011,3(4):2-F0002
“写实、凝重”是他秉承的绘画风格。“苍茫、廖远”是他追求的绘画意境。他饱蘸对故乡的浓浓深情,用古朴苍凉的笔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厚重、博大、苍茫的太行山意境,表达了他对岁月和故土绵延不绝的爱恋;近年来考他数度都进入了他的油彩世界,挥洒成笔下如梦如幻、如歌如诉的江南梦境,向现代人传达看他对自然虔诚的敬畏和对田园的眷恋。  相似文献   

11.
王蒙近期小说的语言风格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是语言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情调、韵律、句式及个性化特征,是构成和显示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对于有风格的作家作品的研究,就语言特色方面来说,是不够重视的。对王蒙近作的评论研究也有这个缺陷,大量的评论研究文章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倾注了过多的热情,而对他的语言风格缺乏应有的关注。其实,王蒙近作“之所以特别引人瞩目,不仅因为他借鉴了现代派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从而使作品的  相似文献   

12.
从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的逆转──王骥德的戏剧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中国戏剧美学史的逻辑进程中,王 骥德的戏剧美学充当了从晚明的浪漫主 义向清代的古典主义过渡的桥梁。与浪漫思潮中人的密切交往使他的《曲律》包含着许多新进的思想因素.但王氏作为站在古典美学与近代美学交界线上的人物,置身于两种美学思想的冲突较量之中,又表现出双重性、摇摆性和过渡性,他的戏剧美学思想在许多方面流露出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和趣味,较之李贽、徐渭、汤显祖来,已有了较大的倒退。 王骥德针对明中叶以降戏曲创作解除束缚、自由放达的趋势表达了“还其古初,起兹流靡”的愿望。这一愿望构成了他写《曲律》的基本动机。…  相似文献   

13.
郑芷莲 《学术交流》2003,(5):126-128
俄国古典主义在欧洲文化史上享有一定的盛名 ,民族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古典主义在俄国兴盛 ,时值 1 81 2年战胜法国侵略者之际。卫国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俄国人的自信心 ,使民族自尊从文化的各个侧面反映出来。从民族意识、建筑风格和日常生活方面不难看出 ,俄国古典主义熔铸着民族精髓 ,使它有别于 1 9世纪初期法国古典主义的矫揉造作 ,呈现出激越昂扬的英雄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冬雪 《社科纵横》2009,24(3):102-103
让.巴蒂斯特.柯罗,法国19世纪最出色的风景画家,他倾注一生为大自然而歌唱,作品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丰富情感。他营造、独创出了一种以古典主义框架和浪漫主义情节相融合的艺术风格,朴实而高雅,将法国现实主义风景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正> 戴望舒是极富魅力的,不论是诗,还是人。他的诗中不乏精美细致、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且,他总能够在人们尚未对他旧的风格产生厌倦的时候便推陈出新。同时,他的诗“是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语言中的延伸,又是中国与西欧文化间的一座桥梁”(《生活的梦》苏洲娜·贝尔纳),是象征主义及其后裔现代主义的部分流派诗歌理论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酷爱托尔斯泰并继承托尔斯泰艺术传统最有成效的小说作家。他之所以酷爱托尔斯泰,是由于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形势和文学潮流,对于托尔斯泰的成就和地位以及中国文学现状、个人志向、美学爱好全面分析的结果。茅盾接受托尔斯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思想的“为人生”“为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和艺术创作上的史诗般的广阔和雄伟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古典主义的守成之路——古典主义之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典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由于政治和文化判断的偏失,一直被忽视或否定.甚至在更多的时候,古典主义是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异己者存在的.这股从来不曾激扬过,但又无时不存在的古典主义的文学潮流,尽管出现的时间不同,但背景却很相似,往往是在文学热情过于泛滥时强调理性,在对待传统文化过于粗暴时强调文化守成,在现代性的激进追求中强调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他把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融为一体,在东西方文化的接合部独辟蹊径,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学的美韵风格。川端康成文学具有独特魅力,其影响超越了日本国界,并对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琴 《社科纵横》2005,20(3):147-148
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是近年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60年代演唱者与现代演唱者进行比较,得出演唱者自身也是风格单一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晓娜 《唐都学刊》2004,20(3):130-132
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欧洲的戏剧舞台发生了一场革命,以贝克特为首的荒诞派戏剧家对古典主义的戏剧元素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解构。但这决不是文本层面的背叛,而是更深刻的展现出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困惑和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也是一种更深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