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社会生产目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范畴?尽管许多文章都说它是一个反映不同社会形态各自所特有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基本特征的范畴,但并不是人人都这样认识的。从1979年底展开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那场大讨论,可以看出这一点。在1979年底开展的大讨论中,许多同志是在基本赞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表述——“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的前提下,把讨论  相似文献   

2.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本路线和所确立的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今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的指导方针。我国的社会主义伦理研究和道德建设,虽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才获得重新建设和发展的,但是,我们在解决如何建设我国现实的道德生活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金市场、产品市场、劳力市场、创新开发和技术利用等方面胜优汰劣的配置资源功能,并适应市场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客观需要,发展我国的经济;政府将生产资料经营权交给企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有健全的法制作保证。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在全球视野内审视和把握中国式发展道路,要正确认识21世纪中国“三农”问题的新发展,要正确认识和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针,必须着眼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关系,迄今仍是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只就其中一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在社会主义产品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的内涵,只从使用价值上去理解,排斥商品经济及其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科学理论,纠正了这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所谓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内涵,只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逐步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现将部分观点简介如下:一、社会主义生产有没有目的?1.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没有目的。其理由是: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各有自己的生产目的,全社会没有统一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塑造市场主体、建立统一市场体系及转变传统观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问题。并明确指出,塑造市场主体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打破封锁垄断,形成全方位开放的统一市场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只有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大格局上看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才能真正认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 ;只有正确处理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才能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 ;只有科学地制定、实施精神文明自身发展战略 ,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工资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岁月里,有关社会主义劳动工资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被搞得一片混乱。近年来,这个禁区虽巳冲破,开始拔乱反正,但余毒仍有待于清除。而且这个问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生活的改善密切相关,当然也就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成败,所以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一、社会主义劳动工资的实质早在一九五八年,社会主义工资就遭到张春桥之流的攻击,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围剿,“四人帮”及其御用经济学者,除了恶毒地咒骂以外,还从理论上进行讨伐,加以否定。他们采用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拙劣手法,抓住一些表面现象而无视或抹煞事物的本质,把社会主义工资说成是资本主义旧范畴。另外,也曾有人否认工资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的客观必然性,把它和马克思说的劳动“证书”等同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和重大历史任务。为确保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必要对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董学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此前还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已取得公认的进展,但还有一些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商品经济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济济。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新的理论,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和消化,实践的发展又将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局限性与实践的突破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和设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和市场,国民经济完全是有计划发展的,也就是说,由一个社会中心组织,根据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人们认识合乎逻辑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必须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发挥计划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种意见是满足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两种提法又各有若干不同的解释)。为了叙述方便可把前者概括为满足生活需要,后者为满足社会需要。我认为前一种意见是对的,但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大都没有把满足生活需要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讲清楚,而只是简单地把除了生活需要之外的其他社会需要的各项排除于生产目的之外;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体现在各个企业的生产任务之中也缺少分析,以至把社会生产目的同企业生产目的割裂开来。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就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花了高昂代价,进行艰苦探索的一个辉煌成果。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要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的事实,同时和其它任何学说一样,也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才能有新的突破。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了新世界,他们对新世界的本质特征做了概括。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新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三个阶段,即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在它自身发展过程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从根本上说,是调整和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结构。这一改革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是前进还是倒退?至今看法不一,有的同志甚至把当前经济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归咎于改革。为了肃清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及其影响,搞好改革工作,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重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的思想,从理论上明确和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最关键、最敏感的时期。因为这场改革正面临着一场攻坚战,那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难度最大,也最重要,而且已触及到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敏感问题。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注意和防止在对待公有制问题上的两种倾向。要坚持和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从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来考虑和构建所有制结构;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理论的产生过程或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经历了一个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人们由否定到部分肯定以至目前的全面肯定,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认识的深化。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是根据耕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所作的进一步的基本总结,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它的特征、以及目前在发展商品经济中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