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普通逻辑中的集合概念及其有关问题。数理逻辑中类与集合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不在本文范围之内。我们认为,逻辑教材中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划分应予剔除。其理由如次。一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中写道: 类与集合体是不同的。一个类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后者叫做前者的分子。属于一个类的任何分子,都具有这类事物的特有属性。例如,人这一类,是由许多分子如曹  相似文献   

2.
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普通逻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积极地克服这个难点,不仅有助于准确地辨识概念、使用概念,也有助于恰当地进行判断和推理。教学实践证明,正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必须在理论上重点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客观事物中类与分子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2)普通逻辑中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属于不同的层次。前一个问题虽然是认识论研究的范围,但它却是正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是揭示事物集合体的质的规定性的。集合概念可以反映单独的集合体,也可以反映以集合体为分子的类,它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是交叉关系。集合概念可以划分,同样可以概括和限制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的基础是事物的"类".而事物的"类"是由相同的个别事物即"分子"构成的.概念的外延则是由概念所反映的分子构成的.结合逻辑思维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把"分子"作出区分,即分为两种情况,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正是由于它们所反映的分子情形不同.相应地,集合概念的难题也就得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逻辑学教材中,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历来被视为重点、难点,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二者的区别。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有语言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的因素,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即关于集合概念的理论本身也比较模糊。逻辑教材中出现的集合概念的定义或不准确,或语焉不详。本文希望通过对集合概念的定义、判定标准及操作过程的分析,能得到一个清楚、确切、便于操作的定义,以便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容易。下面几个语句中带点的语词通常被看作表达集合概念。(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2)中国人是勤劳、勇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逻辑界部分同志取消集合概念的观点持否定意见;对集合概念在分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肯定,同时从并非一切概念都是类概念、集合体与类的区别,集合概念对象的条件性等方面对集合概念的存在作了具体论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普通逻辑中的集合概念及其有关问题.数理逻辑中类与集合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不在本文范围之内.我们认为,逻辑教材中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划分应予剔除。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8.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关系之新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既是逻辑学研究的一个难点,又是逻辑学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不同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原所秀同志认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是指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区别。”①也有一部分人仅仅以两者反映的关系来区别两者。本文认为他们的观点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者的关系。但是,如果不能解决此问题,就可能产生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符合逻辑等一系列错误;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又是对人们认识成果的总结,还是构成判断、进行推理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固定,…  相似文献   

9.
关于集合概念,在逻辑研究中似乎不曾有过什么争论,但事实上,对这个问题,各种逻辑书意见并不统一,至少,对于“集合概念”的定义还有较大分歧.有的定义很不确切,例子也往往经不起推敲;甚至同一本书里,定义和例子还有自相矛盾之处.这里谈谈我的粗浅的看法.集合概念的定义,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集合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的集合体的概念”,而“事物的集合体是由同一类的  相似文献   

10.
论集合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合概念问题是我国逻辑学界多年来争论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教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明确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恰当地进行判断、合逻辑地进行推理也是非常有益的。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就集合概念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并和逻辑学界的一些有关看法商榷。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集合概念,如何区分集合概念的种类,如何分析集合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等问题,在我国逻辑学界还是有争论的,本文欲就上述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一、关于集合概念的定义关于集合概念的定义,在现行的逻辑教材或逻辑读本中,表达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对其解释也是不同的。例如:(1)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许多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叫集合体。例如,“森林”是许多棵树的集合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许多中国人民解放军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长期以来在逻辑界和逻辑教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简明的确认方法,并对“非集合概念和普通概念的关系问题”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目前,逻辑学界对集合概念的看法有较大分歧,分歧的主要焦点是事物是否有集合体与类的区别。以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为代表的主张(下称金文):“类和集合体是不同的。……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例如森林,舰队、工人阶级……都是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例如、树木、军舰、工人……都是非集合概念。”以黄士平所著《集合概念新议》(江汉大学学报,1984年4期)为代表的观点(下称黄文),与金文针锋相对:“集合体与类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定义 ,虽说法不一 ,但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 ,不易理解 ,而且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不反映集合体”还有违反定义规则之嫌。我们知道 ,“集合体”和“个体”是相对的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 ,而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个体的 ,所以 ,应该把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而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个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一、集合概念是不能否定的对集合概念持否定态度的人,其理由大致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不是以概念外延为标准,而是以概念内涵为依据,即看它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在概念使用中,只要使用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就足够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一,内涵和外延是一个概念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16.
集合概念的问题是逻辑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形式逻辑教材对集合概念所作的定义不尽相同,尤其是它们的定义没有揭示集合体的特征,这就使读者产生歧义,给人们认识集合概念带来困难。对于这个有争议的焦合概念,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想就教学中的体会来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何谓集合     
人们通常用康托集合论来判断ZFC系统的合法性,它对集合有两种主要解释:大小限制概念和叠置概念。大小限制概念把一个收集的统一性或客观现实性看作与该收集自身的大小相关,它不能对基公理和幂集公理的存在性提供合法的解释。集合的叠置观点对于集合的形成存在一个时态的限制,它可证明子集公理和幂集公理的合法性,但是它不能为代换公理提供一个解释。对叠置构造强加一个大小限制条件,可以成功地用来解释代换公理,它不能用来说明幂集公理的合法性。结构观点认为一个集合是打开一个可能结构的模式,集合的同一性应该由它们的打开模式的同一性确定,在这种概念下,没有理由把这种可能的结构限制在良基上。  相似文献   

18.
集合概念是一种反映集合体事物的概念,其基本特征是构成集合体的个体不必然具有该集合体的属性。现行各种逻辑教材在举例说明这类概念时,常举出“舰队”、“森林”、“共产党”、“岛屿”、“丛书”、“车辆”、“湖泊”等,说明这些都是集合概念。有人对此持有异议,认为上述举例,有的作为集合概念是明确的,如“车辆”、“船只”、“湖泊”等,因这些概念直接反映了集合体事物,而有的并非是集合概念,  相似文献   

19.
集合概念和普遍概念是形式逻辑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讲它们的界定范围是分明的,不存在区分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在形式逻辑中普遍认为,集合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是一个难点,区别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不同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从而产生对这两个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在思维或议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涵义的情况,即一词多义的问题。虽然某个多义词有哪些具体的涵义,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属于逻辑学的研究范围;但是,一个多义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或者说,一个语词是表达集合概念?还是表达非集合概念?却是逻辑学所感兴趣的,并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