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思思 《南亚研究》2010,(1):125-136
蜚声世界的印度电影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女性系列影片,通过探讨女主人公被家庭压抑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印度近代启蒙改革以来女性解放运动所掩盖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推动女性解放进程中,印度男性改革者主张在外部和物质世界模仿西方,促使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同时却在精神和内部领域保持作为“未被殖民的空间”的家庭,于是妇女被迫成为守护印度这一内部精神领域的“受压抑者”。  相似文献   

2.
正在浜野佐知执导的粉红映画里,被强奸的女性会反抗,她在电影里给女性选择权,她想在粉红映画里夺回女性的性。再过两年,浜野佐知女士就70岁了。她是日本粉红映画产业仅有的两名女导演之一,至今拍了400多部粉红映画。粉红映画是以描写男女性爱为内容的软色情片,既不同于AV,也不是真正的剧情电影。它成本极低,只在特殊影院放映。在通常的粉红映画里,妻子被丈夫强奸,一个女人被两三个男人轮奸,女人最终都会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13,(4):5-5
金钱买不来爱情,但金钱可以吸引女性的注意。印度一名男子前段时间花费上万英镑,制成一件纯金衬衫,他的目的正是借这件纯金衬衫“吸引女士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界的亲台势力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骞 《日本研究》2004,(4):68-72
在战后的日本政界,存在着一股号称“台湾帮”的亲台势力。他们与蒋家父子或者与李登辉、陈水扁之辈的“台独”势力遥相呼应,或竭力阻止中日邦交正常化,或妄图破坏复交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冷战结束后,尤其是鼓吹“台独”的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帮”的活动更加活跃。台湾的“台独”势力正与日本的“台湾帮”相互应合,  相似文献   

5.
红色是和女人有缘的,假如要在众多的红中选其一种来形容女人,我会首选粉红。浅淡的色彩,落落大方,不媚俗、不生硬,是现代女性时尚、独立、柔美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俄乌冲突爆发后,开拓“全球南方”新议程成为印度外交的新抓手。莫迪政府之所以会“重新找回全球南方”,不是要回到“动员南方对抗西方”的旧模式,而是为了服务其大国战略转型。在历史化的“全球南方”中,印度作为地缘中心、文明中心的历史地位不仅形塑了其“全球南方”身份,也建构了印度独立以来的不结盟外交传统。但莫迪上台后打破这一传统外交框架,将“领导型大国”“西南大国”和“全球南方领导者”打造为新的身份叙事,加速推进印度大国战略。“全球南方”的作用因此被重新定位。政策取向上,印度的新“全球南方”外交主要表现为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强化以印度教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外交,倡导改革多边主义,以及联合西方对华进行“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地位竞争。尽管现有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印度,但莫迪政府过分追求大国地位而虚化“全球南方”身份,将“全球南方”工具化,使之服务于自身的短期收益和地缘政治博弈,势必会受到多方制约。当前,需警惕西方利用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急切心理,操弄“全球南方”议程,激化中印竞争,加剧“全球南方”陷入集团政治困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英殖民统治对印度妇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君 《浙江学刊》2006,(3):204-208
英国殖民统治的侵入,使印度的传统教育受到了冲击。西方教育的传播,推动了印度整体教育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女性教育的发展。但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妇女教育状况的改善毕竟是有限,本文就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妇女教育状况的变化及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印度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自成体系,但不等于说是孤立闭守的。无论从陆路还是从海路看,印度都处在东西方交通之间,所以它很早就通过陆上或海上与附近国家进行商业贸易。科学文化也随之相互传播,相互影响。天文学方面的情况亦如此。自波斯王大流士一世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先后对印度的征服,“使印度暴露在西方世界面前,并建立了印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居民之间的联系。”此后,科学文化交流亦不断增加。如印度在星相学方面受到波斯的影响,也受到经希腊人传播的古巴比伦的影响。这就促使印度人更加重视星相学,以至著名的星相学家彘日说:“一国之君主若无星相学家,则如  相似文献   

9.
“退出印度”运动(1942年8月-1944年5月),是印度现代民族独立斗争洪流中的最后一次巨大浪潮。由于种种原因,关于“退出印度”运动的性质问题,不论当时还是后来都存在着争议。本文试就“退出印度”运动性质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章鲁生 《东西南北》2014,(12):66-67
在印度,如果新娘的嫁妆不能满足新郎家的要求,新娘嫁过去后就会被看不起,被虐待,甚至被烧死。如果没有深仇大恨,最好不要对印度人说“祝你生个女儿”。因为结婚时,新郎可以得到新娘的嫁妆,所以在印度,“生儿子是‘招商银行’,生女儿是‘建设银行’”。  相似文献   

11.
自莫迪担任总理以来,印度明确以“领导大国”的角色定位推行“多向结盟”的外交实践:一方面作为新兴大国倡导“改革的多边主义”,另一方面作为“民主大国”与美西方国家开展价值观外交。莫迪政府的“多向结盟”外交体现了印度在外交中呈现的多重角色及行为取向。本文构建了基于角色适配的分析框架,即国家的内部角色定位与国际角色规范之间的相符程度,将决定国家外交行为的具体取向和策略。通过对印度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四方安全对话”中的角色适配进行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印度与所扮演的角色都具有一定的适配性,能在多个机制中保持有限度的参与,寻求合作的同时又持有犹疑的立场。因此,莫迪政府“多向结盟”外交的实质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穿梭于不同力量之间,采取平衡和灵活的参与策略来实现印度大国崛起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南 《南亚研究》2005,18(2):58-62
真言咒语在印度密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密教真言咒语的重要性及其起源和真言咒语在印度和佛教中的发展,并特别对印度密教的“安立法”与中国道的“存神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密教与道教曾经有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影响、借鉴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谢超 《南亚研究》2023,(4):25-57+153-155
印度对“印太”概念的讨论和实践经历了初步接受、积极融入、回调构建和主动塑造等四个阶段的变化,以发展更贴合印度利益的“印太”愿景。当前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在于强调印度已成为世界大国,外交重点是与其他大国之间外交互动以及保持大国竞争的平衡等三个方面,其外交实践具备强调与中国战略竞争、加强印美战略合作、推动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化和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等四个主要特点。莫迪政府在发展和实践“印太”愿景方面的举措颇多并取得一定成果,不过莫迪政府外交政策仍受到国内国际因素的制约。国内因素方面,国民志愿服务团等代表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制约印度改善国内投资和经商环境;印度自身实力不足,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却呈现萎缩态势,这些因素限制了印度参与“印太”地缘合作的成效。国际因素方面,拜登政府持续的“美国优先”实践和“印太”复杂地缘政治态势限制了印度的策略选择,使得印度在总体战略向美国靠拢的情况下,与美国的关系发展仍然存在竞争与合作的两面性。当前印度是区域内主要国家中唯一同时参与多个有竞争关系的重要多边平台,中印之间发展理性务实合作将帮助域内国家在塑造地区秩序的进程中形成更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她的气候差别很大,当恒河平原的气温可能已经升到摄氏50度的时候,北部山区还在等待积雪的融化。印度的植物种类多达15000种以上。德于高原即使在冬季也是繁花满树。高大的树木上盛开着各种颜色的花朵,火红的,粉红的,雪白的,紫色的,令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5.
张梅 《南亚研究》2023,(1):23-45+155-156
日本智库对印度的关注与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的升温呈一致趋势。日本智库对印度形象的建构虽然看似客观,但实际上是通过各种表征符号的选择和黏合来为日本政府提供在国际变局下有望与印度建立的“共有观念”的支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基于日本自身对国际秩序变化和自身角色的认知,发掘表达两国在国际秩序观念层面共同之处的符号,如对多极世界的追求、对中国的他者化、中美战略竞争的平衡器等。其次是对日印关系历史中象征友好的符号进行再发掘和确认、对当今印度的战略重要性进行再发现的过程。再次,在印太区域秩序互动中,日本与印度通过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日印在亚非合作等符号展开有意义的互动,赋予这些符号不同的含义。总体上,日本建构了一个既是“主要合作伙伴”或者“准盟友”又是意义改写者和“特殊对待对象”的印度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 ,妇女应当被看作是社会的一半 ,并拥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和权利。但在男权社会 ,一切传统与习俗往往都是建立在对妇女的奴役基础之上的。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的童婚、陪嫁、寡妇殉葬及寡妇规范等习俗 ,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另一种损害女性的习俗。印度古代有一种叫做“神奴”的习俗。“神奴”(Devadasi) ,意思是“为神服务的奴仆”,听起来似乎很圣洁 ,但实际上是特指那种寺庙里的妓女 ,而这一习俗则是一种对妇女的残酷而丑陋的肉体奴役。据说 ,目前印度已经没有“神奴”了 ,这一习俗已经消失多年。但最近有报道说 ,…  相似文献   

17.
黄郑亮 《南亚研究》2022,(2):110-132+159-160
近年来,“印太”逐渐从地理概念升级为地缘政治战略。国家间底层产业链关系的稳定与否是“印太”战略能否有效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全球价值链的环境下,印度通过与“印太”核心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投入—产出关系形成了“印太”产业关联。印度在其中的角色为“生产者”,上承原料供应、下接需求市场。但是,受制于印度制造业的结构性缺陷与国内产业体系的不完善,印度“生产者”的角色更多地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处于“印太”核心产业的边缘,而且难以有效承接区域内产业转移。这就限制了印度对“印太”的经济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太”战略的落实。目前,印度国内正在通过经济改革改善制造业落后的不利局面,同时,在国际层面印度也在通过保护国内市场与对接国际产业合作的双重手段为“印度制造”营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广告人应该是那种擅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类型.目的是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地帮客户卖个好价钱。但不少人对广告半信半疑.认为广告人夸夸箕谈的功夫强干实际练兵,毕童.广告人与真正的市场隔着若干层纱.难免受到怀疑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印度一些学者一直埋怨: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某些国家把中国视为“世界大国”,而只把印度视为“区域性大国”。1992年4月在印美第三次战略讨论会上,印方表示,印度在新的多极国际秩序中为主要成员之一,对印度同中国地位的对比表示关切;如中国被视为“世界大国”,印度也应同样被视为“世界大国”。美方则强调印度应认识到,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  相似文献   

20.
女性形象与文化叙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当代女性在一个不为注意的倾刻已经“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当一部分的女性在社会生产的重组中处于劣势、被判“出局”之时,一部分的“女性”却奇迹般地崛起:从大众传播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到种种关于“女人味”的解说,“女性”无所不在。然而,女性在当代社会的这一“崛起”,并非代表了她们主体地位和自我意识的增强,相反,却可能只是呈示了一种“泡沫”式的缤纷和虚假的“女性主体”。事实上,自80年代末以来,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及其有关的种种话语,不仅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纳入了商业主义的运作机制,而且成了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和现实矛盾的某种特殊的叙事手段与表意方式。当代女性因此而面临了再度的“失落”———失落于一个商品化的抑或“空洞能指”与“文化虚构”的境遇之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