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南北》2013,(3):71-73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部队的大量“投诚”、“起义”,多被描述成国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以1949北平和平解放为例,历来总讲傅作义如何洞晓民族大义……然而,“投诚起义”的背后,真的是“洞晓民族大义”,还是另有隐情呢?  相似文献   

2.
1949年登步岛之战是国民党军继金门战斗取胜后的又一次胜利.虽然登步岛之战的规模,没有十天前的金门之战那样大,但战斗的激烈程度毫不逊色,对于时局之影响更为深远.本文阐述国民党军守卫登步岛的战略部署、赢得登步岛之战胜利的原因及对时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32-1937年、1945-1949年,国民党北平市政府有关机构依据戏曲审查章程和法规对北平市的戏院、剧社、戏曲学校所排演的剧目进行严格审查,审核戏曲学校的改良方案,提高了剧社的准入条件,并调查剧社成员和经费等.其首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国民党的思想统治.国民党政府对戏曲的审查束缚了戏曲的编演自由,但也禁演了一批低俗、迷信和带有色情内容的剧目,催生了不少富有民族精神的新戏,推动了戏曲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3日国民党同意恢复“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赵少康党籍,赵少康表态有意参选国民党主席。5日在台外事主管部门4日宣布于圭亚那设立“台湾办公室”后,圭亚那政府表示将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决定终止与台湾签署的协议。  相似文献   

5.
王贵仁 《社科纵横》2009,24(11):92-95
在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人对唯物史观的态度经历一个变化过程:五四运动前后国民党人“热情传播”唯物史观;20年代中期孙中山对唯物史观进行了吸收与改造,提出民生史观思想;20年代后期一些国民党人把民生史观思想体系化,并与唯物史观截然分立,全面对抗唯物史观。促使国民党人对唯物史观态度转变的真接原因是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受国民党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所持的政治立场决定。国民党人在此期间学术思想变化与其现实政治立场紧密相连,是他们的现实政治立场影响了他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对北平敌产施以“劫收”。其间,驻军部队、国民党中央各部会、北平市当局、河北省当局、北平行营等各系统围绕敌产出现了激烈争夺。争夺进一步助长了“劫收”之风,进而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与政治后果,加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2011,(21):22-24
台湾地区2012年“大选”激战正酣,原本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两军对垒,在沉寂许久的宋楚瑜重出江湖后,变成了现今的“三国演义”。有人说这是马宋二人“瑜亮情结”的全面爆发,更是以2012大选为战场,一次性地了结两人多年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31日,国民党军事法庭会审结果出炉,由军统负责管束张学良的命令下达.张学良与至友宋子文在宋的官邸——鸡呜寺公馆门前握别。从此,这对有着数十年交情的朋友天各一方。“相见无限凄然”,张学良用这六个字来形容27年后他们的阔别重逢。其中曲折与悲凛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2月,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40余年来。随着海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幻,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五十年代的“武力反攻”,到六七十年代的“政治反攻”,到八十年代的“和平统一”,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整个五十年代,虽有1957年“立法委员”宋宜山到北京进行和谈试探之举,但不具实际意义,也未取得任何结果。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大陆政策”,是以“武力反攻”为其显著的特色的,只不过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 国民党退台之初,虽然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一派败象,危机重重,风雨飘摇,但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妄  相似文献   

11.
历史     
《东西南北》2009,(6):75-75
《南京!南京!》以“南京沦陷之后侵略者的疯狂行径”为背景讲述故事。影片是从1937年的12月,南京沦陷开始。尽管有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败出城,但与此同时,也仍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无望而惨烈的抵抗。  相似文献   

12.
陈宇 《东西南北》2014,(6):79-79
1949年12月3日,由重庆逃至成都黄埔军校的蒋介石主动向校长张耀明提出,说要“检阅本校官生,予黄埔生再次鼓励”。那一天,是黄埔二十三期第二总队长李邦藩担任当日的校值星官。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国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究竟有过多少党产?国民党的党产,多年来一直是台湾纠缠不清的政治议题。近日,国民党公布专案报告,向外界透露家底,尚有166亿元新台币。据该报告,1949年带往台湾的227万两黄金,及数十万件故宫国宝,也都曾被列入国民党党产。那么,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国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究竟有过多少党产呢?1945年之前:靠财政养党在1945年之前,国民党没有所谓"党产"一说。自1925年孙中山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国民党的党务费用,即不依赖  相似文献   

14.
自1947年7月国民党战场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到1949年12月,蒋介石最后撤离大陆,是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最后阶段,蒋桂矛盾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这两年多时间里,一方面是国民党各派势力和地方军事集团,尤其是蒋桂之间,再度为争夺中央领导权,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另一方面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既大力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又扶植符合其要求的新势力(桂系),企图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改革,以便巩固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削弱中共和革命武装力量,阻止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罗礼太 《浙江学刊》2005,(4):101-104
自1947年7月国民党战场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到1949年12月,蒋介石最后撤离大陆,是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最后阶段,蒋桂矛盾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这两年多时间里,一方面是国民党各派势力和地方军事集团,尤其是蒋桂之间,再度为争夺中央领导权,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另一方面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既大力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又扶植符合其要求的新势力(桂系),企图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改革,以便巩固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削弱中共和革命武装力量,阻止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霞飞 《东西南北》2011,(18):80-80
张国煮投靠国民党后。于1948年到台湾,时年51岁。  相似文献   

17.
这并不是陈水扁第一次入狱,20多年前,他也曾经因反抗国民党的权威统治而获“诽谤罪”入狱,之后他从一名律师到市议员、台北市长、“总统”,到台湾首位因弊案被判刑入狱的卸任领导人,这是一次并不光彩的轮回。  相似文献   

18.
1925年吴稚晖在北京设立的海外预备学校,具有传统的私塾性质,专门负责国民党高层子女教育.在新式教育普及之时,吴氏运用传统的私塾形式教育党国高层子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尔顿制传到中国后,私塾教育的优点开始受到学界关注.海外预备学校为国民党高层的子女安顿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路径.在学校运作层面,校长、家长群体与学生三者各自承担职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同时,政治上的微妙波动在学校内表现得更为剧烈,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政治深刻地影响到学生校园内外的人际关系.它在两年时间内三度迁徙,最终解散,亦与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有莫大关联.  相似文献   

19.
黄禹康 《东西南北》2014,(10):76-77
伯父黄秀善离家60多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以为他老人家早不在人世了。可没想到年已80多岁高龄的伯父于2005年9月竟奇迹般地从台湾回到了老家。伯父17岁被抓丁到了国民党部队,转战南北,许多人血染沙场,九死一生,伯父却因做得一手好饭菜,被阎锡山某部选做伙夫,后被阎锡山看上留做厨师。在伯父的叙说中,我了解了一些关于阎锡山败走台湾后的轶事.  相似文献   

20.
《日本外交文书》所收“重庆号上对荒川领事家族施行暴行一件”对“重庆”号事件的概述有很大局限性.事件起于“高升”号被袭,日本“渝盟肇衅”之后.清兵进入英国轮船“重庆”号并非为伤害日本侨民,而是搜查荒川夫人一行随身携带的大量文件,清兵因此截获日本间谍重要军事密函,进而在天津破获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一起重大间谍案.事件中日方损伤程度相当轻微,远不能与“高升”号事件相提并论,荒川领事家人更未遭受任何“暴行”.在美国代为日本交涉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虽口头表示过道歉,但始终否定事件是攻击行为,并以日本须恤偿“高升”号伤毙人命和遗失财务为前提,断然拒绝日方赔偿要求,于情于理并无不妥.对于正在撤离中的日本使领馆人员,清政府是一路给予郑重保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