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因千百年的积习以及为了满足商业和消费文化的需求,大众传播媒介不同程度地传播着对女性陈规定型和贬抑等方面的内容,销蚀或遮蔽着女性主体意识。如何读解媒介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尽可能减少媒介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消解,本文在探寻媒介遮蔽女性主体意识的方式与根由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女性良好的媒介素养,树立社会性别观念是女性超越社会和自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造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主体性活动 ,是创造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李清照在文学创造活动中以伸张自我主体意识的方式完成了自身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 ,她是通过努力把自我确认为爱情主体、女性主体和个体主体来伸张其主体意识的。这种主体意识的伸张反映了李清照对社会现实规范的女性视野之下的深刻认知 ,也是对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权利的诉求与捍卫  相似文献   

3.
“蓝绿色、黄绿色将成为2004/2005秋冬季服装的主流色彩,带有金属色泽的颜色使服装更具动态感,特别要注意紫色与其他颜色的融合使用。”这是中国流行色协会发布的2004/2005秋冬季流行色报告作出的预测。2004/2005秋冬季节流行色与春夏季界限不再分明,五种颜色值得女性特别注意:蓝绿、金属色泽、铁锈红、灰色和紫色。  相似文献   

4.
苗翠环  黄粹 《兰州学刊》2013,(7):114-117
我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最早开始于近代知识女性,她们的主体意识是在近代社会男性倡导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觉醒的。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女性的权利获得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但由于女性缺乏对自身生活变化的反思,因此,导致女性主体意识的失落。当我国进入到社会转型期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利益结构的调整,为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提供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的特征直接刺激了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击了传统观念,为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在观念上创造了条件。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主要表现在她们在工作中和家庭中地位的改变,但知识女性发展的瓶颈要求国家和社会改善女性发展的环境,切实保障女性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体意识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陈祖英 《东南学术》2008,(2):150-155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在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女性主体意识可说是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智力支持和重要支柱.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传统观念、西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女性自我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选择意识;自我定位不高,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政治意识淡薄,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为此,文章指出,须从提高女性自我认识入手,促进主体意识的内在觉醒;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经济独立;强化权利意识,培养社会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是通过对男性立体意识的颠覆,女性不自觉地对抗来彰显其女性主体意识,但女性的原罪意识也显现其中,压迫着女性自身。  相似文献   

7.
改革大潮的汹涌澎湃,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习惯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女性,她们既看到了希望,也感觉到机遇和挑战,同时又深感困惑和忧思,要真正解除女性意识中的种种顾虑,以唤发起女性主体的自觉意识,则有待于我国女性价值意识地增强。 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反映在意识上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女性价值意识就是女性把自身同视为主客体关系范畴时,女性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的看法和观点,体现了女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包括女性主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女性价值意识是该社会妇女的地位的反映,是该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反映,又是该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传统意识和社会心理的折射。所以,分析女性价值意识的现状和原因,找到增强我国女性价值意识的途径,以唤起女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是现代中国女性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浮沉轨迹和艺术演变趋势与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嬗变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在转折期(1912—1936),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现代中国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由传统的闺阁意识向现代女性意识转变,尤其是现代女性视角的向外观照与向内审视的结合,表现了现代旧体诗词中女性意识的深化。在中兴期(1937—1949),由于抗战现实政治时势的影响,女性诗词创作主体向外进一步拓展宏大叙事与抒情,向内进一步审视母女关系和女性身体,思想与艺术趋于成熟。及至分流期(1949-1976),大陆与海外华裔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出现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异化与认同,形成了二水分流的女性诗词艺术景观。在1977年以来的复兴期,由于中国内地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全面复苏,尤其是新世纪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在语言、意象、题材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文莲 《理论界》2010,(2):91-92
在后现代那里,女性解放逐渐成了哲学的热门话题,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纷纷对女性解放进行了新的诠释。与传统女性主义相比,后现代存在主义女性解放有不同的基本特征。文章分析"他者"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他者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他者与女性解放之间的关系,针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和自我意识的束缚,阐述从他者与主体关系的演变到以女性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女性的身体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权力意识,也即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欣赏、支配、享受的自由意志。中国当代的都市女性写作正是侧重从“赞美身体”、“支配身体”、“享受身体”等几个层面,对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身体主体意识进行前所未有的审美表现和文化透视。作为一种性别意识鲜明的“性别写作’’亦或“身体写作”,都市女作家对女性身体主体意识的审美表现和张扬,必将极大促动女性久被遮蔽、禁锢且多灾多难的身体走向解放和自由,并最终整体地促进和提升女性的性别觉醒和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1.
女性在父权文化中的客体地位使得女性更容易意识到生命间的等级划分对生命本身造成的危害,更易与自然产生共鸣。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正是立足于此形成了敬畏生命的自然意识。它体现在三个层面:人与自然的相融互契、否定生命的等级划分、洞察自然的女性化生命内涵。从女性的主体建构角度看,敬畏生命是女性走出二元对立思维,主体意识更趋成熟的一种表现,它显示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论蒋韵小说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蒋韵小说在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上的书写策略,指出其小说在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有亮 《天府新论》2016,(5):139-144
女性文学的实践历程,就是女性对自我性别加以辨析和确认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和建构女性自身主体性的过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大致经历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性别意识、历史意识、话语意识五个阶段,并因不同历史时期或显或隐的复杂语境对于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女性写作活动中的主体身份呈现出多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叙述主体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诸多叙事因素的设计变化上。同时,因写作身份的调整而促生的修辞策略的变化,也通过作品中或认同、或对抗、或犹疑等不同的叙事态度及话语方式充分呈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儿童服装颜色与交通事故具有相关性。穿色彩鲜艳服装的儿童较穿颜色灰淡或伪装色服装的儿童死于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这是因为行车时,汽车前方的路面、栏杆、灯光、行人服装等颜色对司机的视觉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和干扰。如  相似文献   

15.
姜峰 《河北学刊》2001,21(3):60-63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写作投身社会运动的时代 ,女性意识的变异使得女作家遮蔽或忽略自身独特的体认而竭力达到一种不分性别的认识高度。导致这种主体意识变化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 ,也有创作主体自身的因素。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意识、政治意识作为主体意识的新支点 ,为女性意识注入新的质素 ,从而使文学创作风貌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几乎是群体性的 ,即整个女性写作都表现出一种对男性趋向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雷鸣  李丽 《学术探索》2012,(7):117-119
在市场主导的商业社会中,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尤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判断和取舍。然而,不同的文化、伦理观所引发的争议和冲突恰巧证明了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并未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意识。本文在肯定女性主体意识的进步意义前提下,透过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伦理解读,进一步探寻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当代中国知识女性主体意识消解的历程,着重从父权制的超稳定性、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经济地位的差异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而要改变这一现象,应当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性别平等意识科学化、个体主体意识现代化、群体主体意识自觉化等方面重塑当代中国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徐坤的小说从现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现状出发,以学者的睿智追究着知识女性话语失落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现实困境,以女性的敏感叙述着知识女性突破男权话语围困的艰辛与尴尬。知识女性作为特殊的群体,具有极强的主体意识与性别意识,但以"性"为突围的主要手段,又恰恰暴露了她们对自身认知的局限,随之而来的困扰与神伤也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侯灵战 《云梦学刊》2010,31(6):108-112
女性诗歌的发展历程,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女性诗歌不一定是女性主义诗歌。女性主义诗歌深入挖掘女性意识,特别是死亡意识、黑夜意识等,以身体写作为手段实现其主体性。女性主义诗歌难以挣脱父权制话语,表达的性别意识和身体经验实际上依然还受到男性话语的诱导。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张兵娟(河南电视台)进人新时期以来,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也开始悄然萌生。尽管这种萌生完全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也正由于这种近于无意识的自然流露,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变化对女性文学的制约及影响。本文力图通过以女性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