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世纪末西方生态现代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的最后 2 0年里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一场以环境为导向的工业社会转型 ,生态现代化思想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当前 ,西方生态现代化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说 :从“技术组合主义”到“反省式”的生态现代化 ,弱化与强化的生态现代化 ,以及社会变革与工业生态重建等等。这些观点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政策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的生态化转向 ,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传统现代化走向生态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实质。本文在引进这一西方思想的同时 ,对其包含的积极合理因素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环境哲学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环境哲学(亦称环境伦理学)自兴起以来,与第三次环境保护运动相互推动和促进,经历了70 年代的摸索、7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化(创立自己的学刊与学会组织),现已形成多种流派,进行着活跃的、富于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在当今人类面临生态危机之时,提出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吴冰 《唐都学刊》2023,(5):54-62
老子哲学从宇宙论的高度观察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道”为本,建立了一种抽象的整体宇宙生态观,凸显了其哲学生态思想极强的自然性。老子哲学原本是对其所处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当今部分学者和翻译家,立足于老子哲学产生的原生语境,进行历史研究、文字训诂研究和经典阐释研究,以求发现和恪守老子正义。在现代生态危机加剧的背景下,部分国外学者基于现代生态运动发展的需要,将西方“nature”的含义嫁接给老子哲学核心词“自然”,并对其哲学生态思想进行发掘和拓展,强化了老子哲学的生态意义,从而使老子成为生态保护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生态运动理论:从浅层走向深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层生态学的出现,代表了西方生态运动从浅层向深层的转变。与浅层生态学的立场和基本主张相对立,深层生态学拒斥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生态整体主义。它把生态危机归结为当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危机,认为其根源在于我们现有的社会机制、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必须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现行的社会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造,把人和社会融于自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才可能解决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由此,它提出了建构生态社会的设想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主张  相似文献   

5.
奥康纳、福斯特、岩佐茂和伯克特等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发,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总体性的矛盾,资本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相对立,资本积累危机和人类社会发展危机是资本主义产生的两类环境危机。这些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进行多维度的生态批判和审视,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麦茹 《唐都学刊》2008,24(4):69-73
由三大根基所支撑的商鞅经济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因子,这种生态因子在商鞅的生产观、消费观、赋税观和分配观中都有所体现.商鞅这种富含生态因子的经济思想对面临生态危机的当代人类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柏励和他的"生态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托马斯·柏励系当代西方著名生态思想家。本文通过阐释柏励著名的“生态纪”理论系统介绍了他的生态思想。柏励强调我们正面临地球生命系统崩溃的严峻挑战 ,而 17世纪笛卡尔以来的现代文化对此难咎其责。柏励认为 ,要走出这一危机 ,获得一种可持续的人类生存方式 ,唯有实现向“生态纪”的转变。这包括从“人类中心论”向“地球中心论”的转变 ,由“榨取经济”向“有机经济”的转变 ,由自我放纵向自我纪律的转变 ;恢复人类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 ;重塑人性 ;进行教育、文化和制度改革。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生态观 ,柏励的“生态纪”理论提出了不少值得中国生态主义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0世纪西方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思想多元化,派别罗立。在名目众多的哲学派别中,贯穿其中的实质性问题就是“现代”和“后现代”。“现代”是指18世纪以来的启蒙思想,为西方文化传统的主流,而“后现代”则是对现代的反省和反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西方传统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一问题已成为全球共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成为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国际社会反思危机的根源,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并采取行动。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其包涵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文明思想成为现代生态文明的有益补充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该书是大卫·格里芬主编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思想”丛书中的一部。作者是位心理治疗专家。在书的开篇作者便颇具警世意义地提出:“人类种族现在正处于它的历史的转折点上,正处在社会进化的十字街头。”一方面,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正面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另...  相似文献   

11.
牛文浩 《创新》2012,6(6):24-27,126
虽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主义都从各自的角度对由生态危机所引起的相关制度危机进行了阐述,但二者在概念及形成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以及理论内容等方面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这不仅为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指导,而且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8):140-145
伴随着近现代西方文化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消费主义的泛滥以及个人主义、民族主义的极端化,由此所导致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灾难、人际社会和国际关系紧张冲突、信仰失落等现代性危机日益凸显。而中国传统人文关怀思想尤其是先秦道家理论体系中所彰显出来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崇尚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社会的群己和谐、人与己的身心和谐的思想主张,无疑仍然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8,(8):1-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态民生观和生态法制思想。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生态思想,对改善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而美国现代主义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体现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意蕴,其对构建生态文明有着很强的的启示作用.迪金森的诗歌传递出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新鲜而又陌生的自然观、神秘而又敬畏的自然观和认为人的生命终结是回归自然本真的人生态度.这些,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人们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珍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晓芳 《学术交流》2006,(10):46-50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股引人注目的社会思潮。面对人类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剖析并揭示了一个许多西方学者闪烁其词、不愿承认的事实,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全球性扩张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必然破坏生态环境,必然造成消费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内含的生态矛盾是无法克服的,拯救人类生存环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创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都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危机的彻底解决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社会主义应该而且必然是绿色社会。这不仅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理论内涵,而且展示了引导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理念,为整体理解社会主义增添了新内容。因此,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视野;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谷鹏飞 《唐都学刊》2005,21(5):69-72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形成除了有其哲学思想自身的原因外,更有其对西方“艺术”思想史自身缺陷反省的原因。其中,尼采对西方传统艺术思想的批判是引发海德格尔艺术之思的一个重要环节。认清这一点,是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诗性”气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道德哲学,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回答人类摆脱生态困境,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理由和根据。对这种理由和根据的探究,除了人类中心主义基点外,还有非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已成为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主流。非人类中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生态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秀娟  尹贵斌 《学术交流》2012,(12):159-161
中国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上与西方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西方文化中天人是对立的,中国文化中天人是合一的;在自然界与人类的产生顺序上,西方人认为先有人后有自然界,中国文化认为先有自然界后有人;在道德起源上,中国文化中道德源于自然,西方文化中道德源于神的启示。这种差异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从和谐走向冲突的文化根源,从深层次上说来,环境危机属于文化危机,环境污染属于文化污染,要从根源上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文化反思入手。  相似文献   

19.
西方法治思想内蕴人类的自由精神,体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在西方法治理念演进的历史上,从法治自由价值理念的萌生,到以个体自由为核心的法治价值的突显,再到现代西方法治因对人性的背离而产生的危机,都与人自身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从人自身发展角度上审视法治核心价值理念的发展,可以看到其演化的深层动因.人类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催生了法治的萌生,人类个体自我意识的生成促进了西方法治核心价值理念的生成与发展,人类理性的过度膨胀使得现代法治危机重重.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层面走出困境则成为西方法治发展的当代命题.  相似文献   

20.
近代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同时大工业也把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生态问题带到了人们的面前。面临着土地的沙化、气候恶化、物种的灭绝和臭氧层的破坏等,人们变得忧心忡仲。生态问题不仅成为理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关心的焦点问题。严峻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度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人类自己的一切所做所为进行理论反思。人们从各个不同侧面探讨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实质,提出种种方案来摆脱所面临的困境,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