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人引进汉字,用于记事,后又用其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冠盖创造了字母——假名,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时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样日语就成了假名和汉字的混合体。据统计在一般日语文章中,汉字词汇约占40—50%,日本政府虽颁布了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但实际使用的仍有3000多字。由于中国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背景不一,时间久远,在发展过程中,中日两种语言各自经历了巨大变化等原因,使日语汉字书写、读音、释义等方面与中国汉字颇有差异,尤以后二者为显著,而且极为复杂。本文仅就日语汉字读音作一初步探讨和扼要归纳,旨在提高这一领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所以很多中国人想当然地认为即使耳听不能懂,但只要用眼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乎得出一个结论:日语一定很好学,不少人因而加入到学习日语的热潮之中。作为一个学日语者,本人经常被问及日语是否好学这个问题,而经过反复考虑,我的答案总是令提问者迷惑不解,不用心就学不好,因为抛开其他问题不谈,光是汉语和日语里字形相同的汉字就令许多人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早在20年前,刚上初中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日语的我,对学习日语充满了兴趣,也曾天真地认为日语里有很多汉字,翻开日文书报连蒙带唬也能猜出个大概…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我国东方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交往中,两国人民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据传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了,日本人民不仅会认读汉字,还采用汉字记录本国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字形创造了日语字母——假名.日语接受汉字年深日久,汉字已成了日语书面语不可缺少的部分.仅1946年11月16日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就有汉字一千八百五十个,以后又多次增删汉字数,目前得到日本政府承认的汉字有一千九百四十五个.  相似文献   

4.
日语语言文字是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共同构成的 ,汉字是由中国引入的 ,而片假名组成的单词大多是引入的外来语 ,外来语在整个文字发展过程中对日语及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叙述日语外来语的历史渊源及外来语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对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异形词,这些异形词的形成与日语对古汉语词语、文字的借用有很大关系。通过对中日的各类古辞书进行考证,发现古汉语用字之异体字、同源字、通假字、古今字及同义词等,伴随着历史上的汉字东传一并被日语借用,造成了使用上的混淆,形成了大量的日语异形词。根据日本人对异形词用字的取舍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把握、理解日本民族对汉字的接受和认知形态。  相似文献   

6.
汉语声母与日语汉字读音的对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汉字源于汉语,在现代日语中,仍使用着一定数量的汉字。尤其作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中,在词义及用字上,都与现代汉语(或古汉语)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于这部分词汇,绝大部分是未学习就已知其义和用字,只是不会读音罢了。如果能在日语汉字读音上找出一条途径,那么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有事半功倍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日语词中有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混和词、派生词、造词等。日语汉字在不同类型的词语中有音读、训读、音训混读等不同的读音。这就使得日语词的读音变化多样,难以掌握。本文论述了日语词汇的不同类型及读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引言日语是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日语中由汉字构成的词,通常称之为汉字词。众所周知,日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存在。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1964年进行的词汇调查表明,现代日语中汉字词占4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刘凤芹 《东方论坛》2011,(5):102-106
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词是汉、日两种语言词汇系统的交集。通过对日语报刊中常用汉字词与汉语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在1596个日语常用汉字词中,相同的比例最高,占67%,相近和相异的汉字词占33%。这是由日本的汉字政策、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词等原因形成的。而根据汉字词在整个日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可统计出不懂日语的中国人阅读日语报刊的可懂度最高仅为44.4%,可见日语词汇系统中的汉字词已积淀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不懂日语的我们一行五人,在日本访问全靠翻译小丁。这在正式的工作场合没有什么问题,在日常起居生活和参观时,一个翻译就顾不过来了。好在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有时上下文一串,也能蒙个大概。这么想着,小丁不在身边时心里也就不抖豁了,一个人尽管放心大胆地四下里张望。但日语中的汉字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汉字,有时虽说意思没错,读出来却很滑稽,常常逗得我等或忍俊不禁,或扼腕感慨,于异国他乡平添几分乐趣。  相似文献   

11.
日语汉字读音初探张葆华日本人引进汉字,用于记事,后又用其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冠盖创造了字母──假名,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时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样日语就成了假名和汉字的混合体。据统计在一般日语文章中,汉字词汇约占40—50%,日本政府虽颁布了常用汉字表...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的汉字是由中国传入的。古代的日本人使用汉字书写自己语言的时候 ,与汉字的意义完全没有关系 ,只是借用发音书写日本语。日语中的“当用汉字” ,表现了一定的日本社会文化内容。较准确地理解日语“当用汉字” ,对于掌握较地道的日语 ,从而了解日本社会文化 ,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日本人与汉字古代的日本是个只有语言没胡文字的国家。大约在四世纪初,汉字经由朝鲜传到日本。日本人接触汉文汉字后即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除积极学习掌握汉文外,还试图用汉字表记日语。汉字本来是表记中国汉语的文字。它是以甲古文为原形,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演化而成的表意文字。汉语的语序、语法、发音都与日语完全不同。用表记汉语的文字来表记日语,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了。但是,古代的日本人并没有因此而却步。为了能够顺利阅读汉文,使用汉字,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缩小汉字与日语之间的差距。在阅读汉文方面发明了  相似文献   

14.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朝鲜、日本等汉字圈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汉字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后,在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环境中发展变化。朝鲜语和日语在借用中国的汉语词汇时因受其固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的倾向性,它分别体现在词目、词性、词类、口语化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日语汉字是构成日语文字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日语汉字使用偏误的考察与研究在日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具有汉字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日语汉字看似易懂易学,但在实际学习中却会经常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偏误。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大学专业日语教学的实际经验,在对大学初、中级日语学习者的五百余份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日语汉字偏误的形式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就如何指导学生避免常见偏误总结出了对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文汉字无论从来源还是发音都离不开汉语。日文汉字的发音中有吴音、汉音、唐音及惯用音之分;有音读和训读之别;还有同音和通音等等。日文汉字的发音与汉语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也有其独特规律。研究日文汉字的读音特点和规律,对中国人学习和使用日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谈鲁迅作品中的日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西晋惠帝时(285年),《论语》、《千字文》一类书就传入日本;隋唐以后,用汉字抄写的佛经、文化古籍不断东流日本,当时日本的汉语文学习研究已经有了相当水平,出现了选用方块汉字作为记录日语的文字,叫做“真名”。后来,又利用汉字的偏旁和草书创造了日本字母,即“片假名”和“平假名”。随着人员的交往,汉语著作的传入,日本学习汉语、研究汉语的风气盛行一时。还有,汉语书文的翻印,儒家思想的传播,佛教庙寺的  相似文献   

18.
日语拨音音节汉字的音读与汉语音韵的对比研究──兼论研究日语汉字音读的意义刘淑学谈到日语汉字的音读,人们较一致的看法是:日语汉字的音读与汉语读音相近。由于汉字传到日本的年代不同,而有吴音、汉音、唐音之别,是比较复杂的。“读音相近”不是科学的结论。对学习...  相似文献   

19.
日语汉字的发音可以分为吴音、唐音和汉音.中文汉字和日语汉字不仅在字型上极其相似,而且在发音上也存在着严密的对应关系.通过声母为n和r的汉字发音与其在日语中的发音进行对比,探讨在国际音标中同发[n]音的n和r声母的汉字在漫长的日语形成和演变中发生的变化及规律.  相似文献   

20.
日语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学习汉字 ,运用汉字 ,发明假名 ,创造国字 ,引进外来语的演变。尤其国字的创造体现了日本对异文化进行融合、改造的才智。本文以国字为中心展开 ,揭示日本对异文化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