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的移民在搬迁后生活状况如何,国家的各项移民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需要调查了解。通过对河南省宝丰县移民新村的调查,发现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困难。建议政府加大对新村的社会救助投入,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村民就业,借城乡一体化之际,完善新村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移民心理状况,丰富新村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上海崇明县三峡移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移民是工程性移民,这类移民是由于水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而造成的。传统上人们将这类移民划定为非自愿移民,他们与自愿移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他们是被强迫离开自己的土地和家园的,因此具有组织性、非自愿性、补偿性和不可逆性以及不具市场选择性等特点(钟水映等,2003:6-8)。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百万三峡移民要迁得走,稳得住,能致富。显然,移民在迁入地能否稳得住,并且致富,是这次三峡移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稳得住的关键又在于在迁入地良好的社会适应。对移民来说迁移绝不简单地意味着居住地的改变,而是与原有社会角色相联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熟悉的社会文化、角色定位的断裂,是重新学习,逐步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过程。因此,对三峡移民而言,其“适应”就意味着“生存”。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库移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已修建各类大坝共约8.6万座。这些大坝形成的大中小水库 ,共有4924亿m3 的总库容。大坝的建设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 ,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但是 ,建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长距离的调水工程,工程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中部地区产业的经济联系,具体分析了调水工程建设期工程投资本身对当地产业的直接带动作用,以及调水工程在运营调水期由于水资源条件和水供求关系的改善对中部地区产业与部门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新一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移民动向与政策的年度报告《国际移民形势》(International MigrationOutlook)的记录,2004年有300~350万移民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法定常住居民。2004年,前往美国( 34%)、意大利( 28%)和英国( 24%)的移民迅速增长,相反,流向芬兰(-25%)、德国 相似文献
6.
7.
河南省鲁山县古塘村“空心村”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心村”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南省的自然因素和人文特征比较特殊,空心村现象尤为严重。本文以河南省鲁山县古塘庄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空心村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然而,不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存在优势与不足.该文采用爬虫等大数据分析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手段,了解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观点与看法,找出症结,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便提升教学效果,对将来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中国新移民研究——马尼拉中国城田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30年里,大量中国公民通过各种方式持续移民到菲律宾,他们构成了新时期中国新移民的一部分,并对菲律宾社会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基于笔者在马尼拉中国城的一项田野调查,描绘这一群体的类别、教育程度、语言能力、行业与职业选择等基本特征,探讨他们与菲律宾社会的经济一社会关系,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只有17户人家,58口人的昆明小空山苗族移民村寨,2010年年初由于持续干旱,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绝收,其生存状况令人忧虑。现在小空山苗族移民的安置和发展情况如何?该课题以小空山苗寨为调研点,以村民为观察对象,调查移民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群体在百年不遇的大旱后的生存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移民群体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河南省NGO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检视了河南省NGO发展的现状,进而剖析NGO存在的功能异化,最后尝试提出NGO发展脱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是一位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诗歌的整理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对其文的整理研究,却冷清了许多。这与其唐代文章大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刘学锴、余恕诚二君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在辑录前人考订补笺的基础上,汇集自己考订、补正的新成果,将李商隐所存之文合为一编,重新整理、编次,在最基本的文献层面为李文研究廓清榛莽,且多有新见,其有功于李商隐研究乃至于整个唐代文史研究者实在多多。 相似文献
13.
隔阂、磨合与融合--崇明县三峡移民的社会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视野中的三峡移民问题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1年10月至1992年1月所做的调查统计 ,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人口为84 62万人。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变动等多种因素 ,推算到2008年的最终安置移民总数将达到113 18万人。其数量之巨 ,不仅超过了目前世界上所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数 ,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无此先例的 (伍新木 ,1999:29)。面对如此庞大的移民人口 ,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因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不仅对移民本身的生活会带来无法预测的改变 ,更要对移民安置地乃至更大范围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老人成为当前一个亟需关注的群体。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罗山县F乡Z村的25位留守老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究其原因,并尝试构建包括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以外其他个体、政府、村委会和民间社会组织在内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墓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末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春秋早期秦墓惨遭盗掘的十多年来,学界对劫余后经考古发掘清理的两座秦公大墓之主多在襄公、文公、宪公及夫人间考虑,迄今认识不一。本文拟以文献所记和考古发现资料作为考证依据,认为大堡子山必有以秦公礼制而葬的静公大墓,通过M2是在M3连同车马坑建成后夹挤其间的奇特葬格局;两座大墓连同车马坑在内的整个墓地统一大面积覆盖纯匀的五花土,表明两座大墓是同时埋葬或同时封填墓口的遗迹;随葬器型、纹饰尤其铭文书体的差异只体现在M2一墓所出的器物上这一奇怪的差异以及十多年来国内外相继出现的各种迹象表明是出自大堡子山的秦子器,尤其秦子簋盖夔纹确切证明秦子簋是大堡子山的出土物。“秦子”,即秦文公太子静公等考证,认为两座墓之一M3为嬴秦第二代国君秦文公之墓,型制较小的M2则是未享国而卒的文公太子静公墓,即以秦公礼制而葬的秦子墓。 相似文献
16.
土地问题是关系到一国、一省、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南省作为目前我国人口大省,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大量耕地。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又承担着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人口、土地、农民的利益、经济的发展,相互交织而出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现行国家土地政策、河南省目前土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探讨有效加强土地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吕大临佚文《西铭解》因在史籍中的著录方式与他的其他著述不同,故长期以来很少被人注意。因此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了辑佚和校勘,对其注释风格和思维转向进行分析,吕大临在注释时广泛用典、据己意解经改经,相对于张载《西铭》"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旨趣,他在思维方式上转向了"人道具则天道具"。 相似文献
18.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在乡村社会特征已发生变化的现实基础下,现行乡村治理体系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当下乡村治理困境,因此亟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以期形成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需要,湖北省秭归县实施"幸福村落"建设,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在"幸福村落"建设的实践中,共识导向、参与、责任性、透明性与法治五个善治的基本要素得到突出体现,构成"幸福村落"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而五个善治要素得以实现与治理单元下沉、自治形式创新密不可分。"幸福村落"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主要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 ,是作为文化符号出现的 ,是众多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试图通过对变态的男性社会中男人性的压抑、退化及其性与爱的背离来表现城市文明对生命个体的压抑以及作家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文章认为贾平凹笔下性描写引起读者误读的原因在于文本中通过符号建立起来的意义体系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Patrick Young 《Social history》2013,38(2):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