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管理伦理与人本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伍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4):11-17
分析了管理伦理与一般伦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指出管理具有伦理特性、伦理具有管理功能;管理伦理规定和影响着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管理伦理能弥补规章制度的局限性,能激励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稳定和协调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有利于创造合作效益,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管理伦理和人本管理在内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搞好管理伦理是实现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3.
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基础是高校教师管理应该坚持的伦理价值取向。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是高校教师管理应该遵循的管理理念与规则范式。针对当下少数高校教师伦理失范的现象,从逻辑思辨的角度探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伦理基础与伦理规约问题,是为了拓展高校教师管理思路,科学、合理而有效地推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高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基础主要包括教师责任、素质、德性、人格等维度。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应从认知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和信念伦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建构,从而形成有效的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与道德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启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1)
儒家伦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国家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管理的思想基础是道德管理、道德教化,其中的一些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如:仁爱、仁义原则,贵和、和谐原则,惠民、富民原则,重视教化原则等。此外,重视对为政者即管理者的道德管理,即重视对为政者的道德人格要求,重视对各级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是儒家道德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管理与伦理结合:管理学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19-123
企业伦理受到国际管理学术界的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伦理的提出和应用,内在地要求管理与伦理结合。管理与伦理结合是传统管理所忽略的,至少可以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这一要求势必给管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概括起来说,管理与伦理结合的研究包含三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各自有丰富内涵的研究课题:管理伦理、伦理管理和借助于伦理进行管理。对这些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将使管理与伦理的结合落到实处,而且将形成新的重要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6.
成中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1-5
在现代社会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陷于一种现代性的危机之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管理概念,一种正确的人的发展概念.通过对"政"、"礼"、"治"等中国传统哲学核心范畴的分析,提出了中国的伦理是内在的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就是一种外在的伦理的论断,揭示了伦理、治理和管理三个范畴的不同意义.人的道德和心性才是人类社会一切制度规范的根基,只有将德性和法治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才是人类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庆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5):162-164
为了系统揭示管理与伦理的相互融合机制,运用人本管理理论及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管理与伦理融合的理论基础问题,揭示了其中所蕴涵的互动过程、主要途径、层次转化等一般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公共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三个典型管理领域中所涉及的管理与伦理的具体融合机制,有助于增进管理的伦理化和伦理的管理化,从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与伦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史上,单向度的管理主义一直居于行政实践的主流位置.然而,在三大公共运动中,这种效率至上的思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价值因素逐渐从边缘地带走向中心位置,公共行政的管理目标也因此由一个E(效率)转向两个E(效率与伦理).行政伦理的生成与半个世纪的行政实践证明,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呈现出以下的伦理管理化的特征:管理原则上的立法导向性、管理机构上的组织化路径、制衡机制上的多元监督性与理论研究上的学术依托性. 相似文献
9.
10.
马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7-4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与伦理相结合已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管理与伦理相结合既是社会压力增强和竞争加剧所致,又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缘由。在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伦理道德素质不高等伦理缺失现象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阐明了管理与伦理相结合带来的企业行为更加合乎法律和伦理、更加注重利益相关者,提倡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制定有效的企业伦理守则、吸取和运用传统文化中普遍性的伦理等举措加强企业管理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卓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4):65-68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人类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道德危机,许多目光敏锐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伦理学家都深刻认识到,拯救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继承、弘扬和超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以建立新的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境界,从道德层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重塑新世纪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行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2):11-14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服务型政府行政道德的原则、目标、要求和保障;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实际,采取措施,从价值导向、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监督制约、法制建设等方面,加强行政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行政伦理问题及其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可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3):295-300
讨论行政伦理问题不能从原则出发,而应从现实出发。真正的行政伦理问题不是那些正确的好听的口号,而是如何处理现实行政伦理关系中必然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如何走出行政主体的行为选择所面临的伦理取向的两难境地。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处于行政系统中的人,是首先满足向直接上级负责、让上级满意和高兴的伦理要求,还是首先满足向下负责,让群众满意和高兴的伦理要求。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构成了行政伦理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社会既是一个"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社会,又是一个"官本位"盛行的等级身份性社会。只有真正完成中国社会的转型,建设起现代公民社会,行政伦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阐明了行政伦理的含义、内容;分析了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探讨了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即制度化自律和道德驱动自律的有机结合。制度化自律实现途径为:完善公务员的任免机制;完善法律、行政、政党、舆论和群众监督机制。道德驱动自律的实现途径为: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和行政伦理修养。 相似文献
15.
周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0-31
管理是一种以上临下的活动 ,所以 ,它的道德要求先于它的行动 ,并优于其他行为 ,管理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倡导管理道德是惩治腐败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治国、治官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黄小晏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5):34-37
近年来国内群体性事件频发,应对群体性事件成为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应基于行政责任探讨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相关的行政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府行政组织作为公众的"受托人",应以行政组织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坚持公共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追求最大的公共善。 相似文献
17.
康志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2):80-82
十诫是基督教各教派最古老、最基本、最有生命力的伦理诫条,作为神学伦理,它中间又包蕴着许多世俗的内容。十诫的前四条崇拜上帝、不可敬拜偶像、不可称上帝名字、须守安息日为圣日,涉及的是神学伦理,而后六条可概括为孝敬观、仁慈观、贞洁观、诫信观、生活观,则是在神学的框架下阐述世俗伦理。这种注重普世伦理的倾向,曾为基督教文化在时空中进行展拓作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GRB对美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555-559
GRB行动是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公共预算领域的改革活动,它体现了女性主义运动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GRB行动的实践与理论背景展现了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美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玉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4-6
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一种直接的控制权、指挥权。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情况错综复杂。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目的就是规范行政行为,优化行政效率,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行政伦理意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行政管理活动逐渐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20.
朱剑清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6-9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本质上而言是民主道德。新时期社会主义行政道德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 :以行政道德的法制化为特征的制度伦理建设、以民主的道德化为内容的道德规范建设和以民主道德的社会化为途径的舆论建设。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互相统一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民主道德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