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及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2008年而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扩散无疑是最重要的经济事件.随着危机影响的逐步扩大,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此次危机,以及如何评价金融监管在此次危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即成为时下之需.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宏观环境和具体原因,接下来简要描述了本次危机的传导机制,最后,作为文章的落脚点,本文阐释了危机所揭示的美国在金融监管理念、监管体系、监管手段等方面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众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严青 《南方论刊》2010,(6):22-24,21
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让全球各国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很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对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金融监管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自从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开始肆虐美国的信贷市场以来,美国的金融业就处于暴风地带,使美国的经济从最初预期的温和减速到了衰退的边缘.同时,全球的经济发展也受其影响,许多国际机构开始下调今年的全球预计经济增长速度,并警示许多国家关注美国的次贷危机,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付最坏的结果.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此次危机形成来龙去脉,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并运用法律的视角来审视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最终结合我国的现状,为我国将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所需要注意的监管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机构盲目的放贷行为及金融监管的不作为最终导致了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的爆发。尽管美国金融当局连续降息及注资,美国次贷危机仍愈演愈烈。中国同样存在这种隐忧,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通胀压力、证券市场的泡沫及房地产市场的严重过热。因此,加强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总结此次危机的形成、发展机理并分析当前的金融监管现状可以发现:美国当前的金融监管机制是非稳定的,存在着"金融创新一监管一再创新"的循环.世界各国对此都建立了适合本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避免重蹈美国覆辙,我国应该从建立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的最优和次优均衡、加强金融监管的创新、建立适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监管者激励约束机制、加快金融监管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金融监管改进.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政策监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机构及监管缺失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信用评级机构给予了次贷相关债券较高的信用评级,使得这些债券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市场上销售;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些债券价值大幅缩水,评级机构不得不迅速调低评级.当原本所依赖的评级被不断大幅调降,信用评级体系本身的信用也趋于崩溃.金融监管缺失也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进一步恶化.我国要积极吸取美国信用评级金融市场监...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无疑是过去20多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但它在分散风险的同时,由于风险管理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了不准确的信用评级,引发了巨大的信用风险。因此,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按揭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金融衍生品在次贷危机中的影响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珉 《理论界》2010,(11):49-51
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品会对危机产生放大机制,研究并防范他的危害,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本次金融危机的产生、传导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在危机中的放大机制进行一系列的阐述,最后得出此次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金融机构经营规范、金融产品的创新、风险传导的控制以及二级市场的完善等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放贷机构--新世界金融宣告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彻底爆发,这场源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产生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震荡下滑,虽然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但是这场金融危机仍然还在蔓延.就我国证券市场来说,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发,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还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对我国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比如推动中国股市调整、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延迟我国金融工具的创新等等.我们应该汲取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推进金融自由化要慎之又慎,政府干预应顺应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并尽早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金融部门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风险监管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国经济背景、次贷危机的结构框架、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分析入手,全面剖析次贷危机的运行机理;提出我国金融风险的监管,应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实施正确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银行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慎重推进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晨 《理论界》2010,(12):57-57,93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建筑业景气周期与大小商业周期等经济规律运动共振而引发的,回眸此次危机,寻根溯源,对我国的警示极其宝贵。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国宏观经济背景入手,全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探讨了我国有可能产生类似风险现实状况;重点研究和提出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房贷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历时两年制定出台了《美国金融稳定改革法案》,其内容大致分为8个方面: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创立金融研究办公室,扩大美联储新的权限,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与投资者顾问委员会和投资者保护办公室,重新调整银行监管机构,强化金融衍生品监管,建立破产机构接管和破产制度,对于金融机构高管薪酬进行管理。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建立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二是在金融监管中注重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三是采取沃尔克规则限制银行规模和业务;四是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是一场流动性剧减的全球信贷市场与银行体系金融危机。引发这场危机的起因是多样和复杂的,比如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机构的错误判断、房产投机和过度建造、高风险的房贷证券、个人和公司的负债率过高、金融创新掩盖了违约风险、央行政策和政府的监管失误,等等。次贷危机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影响面是如此的广泛,不仅仅影响到了房地产市场,还波及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近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可知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品种设计、次贷市场上各主体的收益激励结构、金融衍生品交易及对冲基金不“对冲”是导致次级贷款市场扭曲繁荣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理清次贷危机被过度放大的环节所在,进而认为近期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不足主要是市场的恐慌情绪和投资者避险行为的结果。次贷危机对我国房贷市场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爆发于2007年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席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这一危机自次级放贷证券化产品开始,除直接的损失规模已经相当巨大外,还有由于流动性危机间接造成的大规模金融危机,进而有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和风险。我们应对此次危机保持密切关注,提前采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来避免或缓解危机的不利影响,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家宏现调控力度加强的影响,民营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财政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行适当从宽的财政政策,对民营企业实行"多子少取"的办法,营造宽松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9.
美次贷危机后中美经贸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后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就业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中国在就业领域应当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代金融技术的发展使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形成了很长的交易链条和复杂的交易关系.美国金融法律对住房抵押贷款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客规制皆存在严重问题.在这样的法制条件下,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是必然的结果.在住房信贷领域,只有对每个子市场的金融交易关系和金融管理关系施行严密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规制,才能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