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政府参与行为的社会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充 《江汉论坛》2004,(12):11-13
政府参与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个尚未充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经过理性分析,指出"政府参与行为"是政府作为独立的主体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过程.政府的这种行为方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供求总量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状况;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对微观主体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扶持效应上.笔者认为,三种微观经济效应都可发生蜕变,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政府参与行为的原则和方法,合理规范政府参与行为,才能使政府参与行为更多地发挥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政府参与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个尚未充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经过理性分析,指出“政府参与行为”是政府作为独立的主体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过程。政府的这种行为方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供求总量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状况;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对微观主体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扶持效应上。笔者认为,三种微观经济效应都可发生蜕变,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政府参与行为的原则和方法,合理规范政府参与行为,才能使政府参与行为更多地发挥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一、中观经济及其特点中观经济是相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来说的,宏观经济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状况,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包括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增长与波动、总的产出水平、总的物价变动、总的就业状况等;微观经济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经济个量为考察对象,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家庭的收入支出、市场中某类产品的数量与价格状况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经济现象,比如说区域(城市)经济、部门经济、行业经济等,它是国民经济活动在某一特定地域或部门行业的展开,它们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子系统,但它毕竟不等…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区域经济和不发达地区开发理论无论在国内外都是比较薄弱的部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理论渊远流长,有一整套自己独有的分析理论和方法,而界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区域经济,一直未建立一套自己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也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区域经济多侧重于规范研究而缺乏实证研究。既然区域经济理论还处于孕育之中,那么作为区域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不发达地区开发理论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经济效果,有宏观经济效果和微观经济效果。宏观经济效果是整个国民经济全局的效果;微观经济效果是指企业的经济效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实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怎样有机结合发生作用?为什么要有机结合发生作用?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来说明。第一、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方向相反的结合。计划调节是从宏观经济向微观经济的方向发生作用,而市场调节则从微观经济向宏观经济的方向发生作用。正是由于这样相互结合,才促使国民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计划调节从宏观经济向微观经济方向发生作用,对微观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计划调节规定了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人假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作为亚当·斯密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反映了微观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活动的行为本质特征.马克思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经济人"等经济范畴当成超历史的永恒规律,但他并不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现代经济学用"有限理性"修正"经济人"的"完全理性"假设,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理论结构有原则区别,说明二者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是对立的,不容混淆,也不能融合.但这不等于说西方经济学一无是处,事实上它的某些个别分析方法和观点对我们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如新古典经济学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加强微观经济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新古典综合理论的某些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处理微观、宏观经济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有借鉴意义;西方经济学的种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措施对加强和改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金链"断裂:理论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金链”断裂对经济和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不仅对某些微观经济主体造成巨大打击,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影响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有:库存增加、价值泡沫、资本运作、委托理财、资金担保以及关联方占用等。对“资金链”断裂的研究,目的在于求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宏观调控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典型的中国化术语.对于宏观调控的理解目前基本停留在传统教科书的水平,由此造成宏观调控认识中的种种误区.本文将宏观调控定义为: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国民经济管理活动.在经济异常波动频发的中国,具有独特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宏观调控在政府的整个经济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独立于一般宏观经济政策.从本质上看,宏观调控是政府微观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职能的结合体;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存在着两大政策手段体系,适应于不同的微观基础和市场机制,形成了内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和外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前者接近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后者则是典型的"宏观目标、微观手段".  相似文献   

11.
负面清单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上海自贸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面清单作为上海自贸区改革一大亮点,体现了我国开始着手建立高标准的投资规则。国外的负面清单制度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无论是多边协定NAFTA,或是各双边协定,其负面清单模式都可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在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推行中,应对重点行业实施重点保护,将负面清单制度化,使经济开放与经济安全相平衡,使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自由相平衡,使立法与司法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对象应由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共同组成。总量是由结构组成的,总量失衡往往由结构失衡引起,对总量进行调控往往离不开对结构的调控。产业结构既具有宏观性又具有微观性,应纳入宏观调控范围。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过剩生产能力形成原因的不同学术观点,我们提出了厂商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要素窖藏行为假说,即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与冲击会导致产能过剩的形成。通过利用随机动态优化的方法建立了产能过剩形成的经济波动假说的数理模型,分析和刻画了由宏观经济波动引起的要素窖藏行为所导致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并利用1992—2005年分地区工业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的过剩产能测度和带有异方差和自回归一致(HAC)修正的混合回归模型对产能过剩的波动窖藏假说进行了检验,验证了"窖藏效应"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近年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现象,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绩效性提出了质疑。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不充分就业、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不公平税赋、不均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不充分的财产权和契约关系。而这些缺陷的存在又都与宏微观经济不一致、宏观经济政策不重视居民主体的动机与行为有关。因此,应落实居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与作用,宏观经济政策应着眼于对居民行为的规范与激励,这样才能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绩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创新战略、能力建设与组织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我国经济加快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适应经济转型的重点是推行创新战略,在用人策略、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转变,并通过人力资本构建、社会资本联结和员工感情资本的塑造,建设起帮助企业实现创新战略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失灵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一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二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三是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对于政府而言,既要加快职能转变,又要不断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别论述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微观经济规制政策的内容、有效性及存在理由.从实施依据、目标、主客体、手段、调节对象、调节特征等方面比较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微观经济规制政策的差异,并且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认为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有互动关系,互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若龙 《云梦学刊》2012,33(5):10-17
“国进民退”争议热潮背后隐藏的是以前困扰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至今仍然困扰着部分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认知误区,回顾中国共产党宏观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变迁历程,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公有”和“非公有”经济成分的内在二元冲突,可以见出中国共产党要以“执政党”的自身定位来重构“革命党”时期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财政与金融两大宏观因素对西藏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认为西藏财政对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是直接的和明显的,但金融作为宏观经济因素之一对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强财政,弱金融”的命题无疑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刘伟 《学术月刊》2012,(3):69-74
中国经济增长失衡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既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同时又面临严重的经济增速放缓的威胁。虽然通胀绝对水平并不突出,但由于其成因复杂,使相应的宏观政策的有效性遇到了严重挑战;虽然增长率并不低,但由于需求疲软,特别是导致需求不足的结构原因深刻,使持续均衡的增长面临严重困扰。针对这种失衡的复杂性,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1)总量政策从强调首要目标向突出各目标间的均衡转变;(2)财政政策从突出扩张效应向更为兼顾风险转变;(3)货币政策从突出反通胀向兼顾增长转变;(4)货币与财政政策从"松紧搭配"的反方向组合向逐渐缩小反方向程度转变;(5)汇率政策从强调国际收支目标向首先服从国内宏观经济根本目标转变。当然,要提高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宏观调控方式上要推动总量与结构、需求与供给、货币与财政、中央与地方各方面的协调,而这种宏观调控各方面的协调只有依靠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才真正具有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