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推销员之死》一剧通过主人公威利·洛曼一生追逐“美国梦”的实现到幻想的破灭,直至自杀的悲剧一生的精神分析和剧本结构的分析,充分展示出“美国梦”这一神话的幻灭。本剧在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充分利用了戏剧舞台的效果,通过交织融合现实与回忆、真实与幻想以及过去一系列生活场景的闪回这一意识流的表现方武,折射出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关系的悲剧,更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美国梦"就象是一场又一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受到无数仁人志士的抨击,通过对《推销员之死》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指出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人类性格的弱点而不是"美国梦".  相似文献   

3.
推销员之死是由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完成的一部伟大的悲剧。它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由于自己的梦想失败而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他自身性格上的缺陷;美国梦的受害者;一位不称职的父亲。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主要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死是对社会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4.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日益明显。该剧主人公、推销员威利·洛曼作为美国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其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人生道路上的失败者;“美国梦”的受害者;一个失去威信、不称职的父亲;一个被不明智、不理解丈夫的妻子所纵容的牺牲品。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G.利奇等现代语言学家提供的理论框架,对小说中表现梦想幻灭的偏离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及盖茨比悲剧的根源,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推销员之死》被许多人解读成美国梦的破灭,或被解读成犹太性的异化,还有人认为《推销员之死》是反映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但无论从任何方面解读,《推销员之死》带给人的震撼是共同的,它那悲剧史诗般的地位,证明了它在美国现代戏剧和现代社会学上无可替代的作用。《推销员之死》的成功是悲剧的极大成功,其悲剧效果的浓郁是几个方面共同推进的。文章从隐喻、美国梦时代、人性等三个方面来探寻《推销员之死》强烈悲剧效果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推销员之死》描写了主人公威利悲剧的一生,历来被认为是“美国梦”的牺牲者。但剧中其他男性的成功则意味着实现“美国梦”的可能性。琳达是该剧女主人公,是一个“天使型”的家庭妇女,她是丈夫的坚定支持者,是家庭的核心支柱,但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美国梦”的直接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短篇小说<鸡蛋>表现了20世纪普通大众"美国梦"的幻灭.小说以诙谐的笔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人生悲剧,更是普通大众在盲目欲望的支配下被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推销员之死》被许多人解读成美国梦的破灭,或被解读成犹太性的异化,还有人认为《推销员之死》是反映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但无论从任何方面解读,《推销员之死》带给人的震撼是共同的,它那悲剧史诗般的地位,证明了它在美国现代戏剧和现代社会学上无可替代的作用。《推销员之死》的成功是悲剧的极大成功,其悲剧效果的浓郁是几个方面共同推进的。文章从隐喻、美国梦时代、人性等三个方面来探寻《推销员之死》强烈悲剧效果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介了阿瑟·米勒及其作品《推销员之死》 ;分析了美国梦形成的宗教、政治、经济的因素 ,美国梦的悲剧在威利身上的体现及其成因 ;揭示了单纯追求物质财富会导致人的精神荒芜 ,酿成悲剧 ;启迪人们对人生的价值、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予以关注与思索 ,以期使人类走向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推销员之死》中主要人物洛曼之死 ,剖析了美国梦对他的种种影响 ,指出洛曼是为美国梦所累 ,他走向失败的过程正是他的美国梦逐步破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入批判了“美国梦”的实质,强烈谴责道德沦丧、腐败之风盛行的美国社会。“爵士时代”美国梦的两个特点足以分析“美国梦”的虚幻及破灭的原因,亦足以揭露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13.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梦源于美国文明的拓荒时期。第一批开拓者认为美国是一块充满了机会的自由乐土,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一直追寻着自己的美国梦,坚信金钱可以给他带来一切。他敛聚了大量的钱财,以此作为通向上层社会的途径;他幻想上层社会神秘、典雅,笃信人性的善良。然而,金钱没能圆他的美国梦,他的悲剧命运彰显了美国梦在本质上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丽人》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片《美国丽人》以莱斯特和菲茨两家为代表 ,描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人们欲望的虚幻、道德的沦丧和追求生命本真意义的徒劳。导演运用诸多后现代手法 ,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解构人与人的冷漠关系和展示当代美国生活中的丑陋性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愤怒》中马科斯及其双亲组成了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家庭三角关系。父亲在很大程度上承继着犹太传统,母亲集犹太传统与现代美国社会意识于一身,而马科斯则努力向往和追求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维系这个家庭的则是他们的美国梦。他们的这种三角关系历经了蜜月期、冲突期和破裂期。马科斯和父亲的冲突实质上是传统和反传统、约束和抗争的体现。马科斯个人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家庭三角关系的阈限,也无法从美国社会获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最后战争将这个家庭彻底摧毁,也彻底击碎了他们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美国的建国史,表明美国梦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建构历程。美国梦承诺人人都具有均等的机会获得成功,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美国梦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实际上是基于其蕴含的个人自由、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等传统价值观。但是,由于美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及美国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表明了美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诸如对财富的过度追逐和过度推崇个人主义等问题,美国梦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正逐渐走向式微。历史与现实表明,要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梦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并对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加以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在其代表作《土生子》中不仅表达了对白人种族主义强烈的抗议,也在思考解决种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白人人道主义者道尔顿一家和共产党员麦克斯这些人物形象,探讨了赖特在尝试着探索一条通往黑白融合的道路时所遇到的挫折以及愿望无法实现时他内心的失望。  相似文献   

18.
《飘》是美国的一部场面宏大的描写南北战争的经典小说,卫希礼是这部名著中的主人公之一,他温文尔雅,多愁善感,具有“诗人”的特质,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到,卫希礼和中国遗民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生不逢时的悲剧命运;誓死守卫家园的忠贞品质;永远生活在旧梦中的生存状态。所不同的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道德评价体系不同,美国的卫希礼被塑造成了虽然温柔敏感,但是懦弱无能的形象,而中国的遗民,无一不是道德高尚、不食人间烟火的“硬汉”。  相似文献   

19.
《愤怒》中马科斯及其双亲组成了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家庭三角关系。父亲在很大程度上承继着犹太传统,母亲集犹太传统与现代美国社会意识于一身,而马科斯则努力向往和追求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维系这个家庭的则是他们的美国梦。他们的这种三角关系历经了蜜月期、冲突期和破裂期。马科斯和父亲的冲突实质上是传统和反传统、约束和抗争的体现。马科斯个人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家庭三角关系的闽限,也无法从美国社会获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最后战争将这个家庭彻底摧毁,也彻底击碎了他们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20.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受到了印象主义绘画深刻的影响,尤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印象主义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印象主义手法是作家内心情感外化的重要手段。菲茨杰拉德不同时期的作品明显呈现不同的色彩,从而深化了美国梦破灭这个一贯的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