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春到秋,算起来把他加为好友已经六个月零十天了。他发过来一朵玫瑰花:“见个面好吗?”她微微一笑:“NO。岂不闻见光死?”他发过来一个露出来六颗牙齿的笑脸:“我不是很挑剔的人。”她呵呵一笑:“死的是你。”  相似文献   

2.
文武 《今日南国》2010,(6):44-45
2010年3月3日晚,“刘三姐”嫁人了。确切地说,是“新一代刘三姐”陈春燕在绿城南宁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把自己嫁了。在婚礼前,陈春燕很小女人地告诉笔者:她的他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她爱他,他当然也爱她。一个女孩子的一生有很多梦想,与相爱的人结婚,无疑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等到上帝创造第一位母亲时,他已经超时工作进入第六天。一位天使出现了,问道:“您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造这样一个人?”上帝回答说:“你读没读说明书?她必须是可洗的,但不是橡胶的;她有200个可活动的零件,全部可以更换;  相似文献   

4.
路艳霞 《百姓生活》2012,(10):41-42
57岁的刘力群和妻子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南里。阳光下,他们的身影组成这样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刘力群双腿残疾,坐着轮椅;妻子李珍先天失明,却在轮椅后推着刘力群。她说:“我是他的腿。”他说:“我是她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她和他又吵架了。只因晚上她加班回来,看见屋里乱七八糟的,五岁的孩子,可怜巴巴地趴在桌子前吃方便面。已经疲惫不堪的她不由得怒道:“我要是永不回来,你就一直让孩子吃方便面?”他也不甘示弱,面带愠色道:“你这么晚回来,倒成了骂我的理由了?”就这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升级成一场对骂。结果是,他将手中的报纸往沙发上一丢,气呼呼地往卧室的床上一躺,假装睡觉去了。而她,则坐在沙发上,开始哭泣,想:“结婚前,他从来都不向自己发脾气的。就是自己生气了,他也会想办法逗自己开心。  相似文献   

6.
家成 《新少年》2011,(1):10-11
本溪县实验小学六年四班的孙岩,是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她特别看重、喜欢自己的“三道杠”。每次换穿干净的衣服,她都要先把“三道杠”认真地别上,所以,她的“三道杠”看上去总是那么干净、光鲜。  相似文献   

7.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沃尔逊人友善地款待这群流亡者。当镇长杰克逊将食物送到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面前时,年轻人问道:“先生,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想,给一个流亡者一顿果腹的饮食,这是每一个善良人的朴实义务.他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  相似文献   

8.
她开着车,横开竖开拐进了一个大院,然后跳下车来,像一位伟人指点江山一般的豪迈,当时他就知道。完了,四匹马也拉不回来她了。那天下班的时候,她异常兴奋地告诉他。她辞职了,甚至连她的人事档案都要回来了。他当下惊愕了。那个酒店管理经理可是她十年来从一个小职工一步一步地走上去的呀,她说扔就扔了?结婚六年来,  相似文献   

9.
刘老老论     
(一)刘老老是不是无关宏旨的人物? 当《红楼梦》的故事刚刚展开,紧接“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之后,作者插叙了一段“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在一群“如花似玉”的贵妇、公子、小姐初露头角之后,描述了一个寒伧的老太婆,使人未免感到突兀。刘老老和贾府内部的种种矛盾似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却自始至终写她六次出入荣国府,俨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刘老老是一个什么样人,为什么要写她,这不是  相似文献   

10.
提起北大的焦国标大家都不陌生,他不光是中国“精英”中的一位佼佼者,而且更以忘情地歌颂美国侵伊而名声大噪。如今他果然如愿以偿地“走向世界”了,成了“美国国家基金会访问学者”。近日他在美国撰文批评著名爱国艺术家常香玉,认为她抗美援朝时捐献一架飞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对于那场美国人提起来就难受的战争, 他痛惜“伟大的美国为何不像满清  相似文献   

11.
前一段,马琳和张宁益这对号称几年前就领了结婚证的“夫妻”在各大媒体打口水仗,他说越来越发现她不是他想要的那种女人,她却称自己是现代版“穆念慈”,一直在宽容他的“坏”——这样的彼此诋毁,好像是分手男女的习惯。让我们知道,哦,原来他们是爱错了人,是遇人不淑。  相似文献   

12.
有夫之妇汪君在商场、官场与情场上,多年扮演了“千面娇娃”角色:背着丈夫,她一鼓作气做了贪官长达12年的“铁杆二奶”;在寻求事业发展平台时,她赤裸裸地充当行贿者:当丈夫发现她红杏出墙和她离婚后,贪官情夫却另结新欢,醋海翻涌的她竞忍辱掏钱资助情敌……汪君所有角色的塑造与转换,都与一个男人密切相关——他便是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许千里。颇富戏剧性的是,两人最终双双扮演了阶下囚角色。  相似文献   

13.
粟姗是“心灵吧台”的掌门人,2008年,她建立了一个群,取名为“心灵吧台”,现在群已经发展为高级群,里面四百多号人,他们有个口号:其实心理学可以更好玩。  相似文献   

14.
因为她爱他,她不会水,所以她应该叫“救命”,喊来水性好的人,把她捞上去。现在,他上了岸,在水里的人,成了她自己。  相似文献   

15.
《女人世界》2007,(7):81-81
见过这么一个女孩子,几乎把男朋友当孩子一样地宠着,担心他会饿着冻着,出差在外,念念惦记的是男朋友自己一个人在家能不能吃饱穿暖。而且,男友目前的状况和收入远远不如女孩,但是她心甘情愿地拿自己的薪水贴补房租、给他买衣服。她的理由是:“我是不可能嫁给将军的,但我最起码可以找到一个将来有机会成为将军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个是湖南卫视的著名主播李锐,一个是他救助的垂危女孩张艳,李锐四处奔波为她筹集的善款,理应归当事人所有,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李锐却反其道而行之,4年的时间,他向他所救助的这个女孩不间断地索贿,面对主持人的贫婪。女孩在忍气吞声的同时坚强地面对人生,并且从一个对生活绝望的女孩变成了一家私营商店的老板。当她受李锐主持的《勇往直前》节目刺激准备揭发李锐的“贪婪”时,竞十分意外地发现,这一场“贪婪”背后,竞是一个著名主持人宁背黑锅也要拯救她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7.
玲珑 《人生与伴侣》2009,(12):20-20
夜半耳鸣求医两年无果 45岁的岳芝兰是山东阳信县人,10年前低头弯腰时会偶尔感到耳朵“吱”一声响。当时她和家人都以为是“上火”造成的,就没在意。直到2006年9月份,岳芝兰的丈夫王保旭在晚上睡觉时总能听到“吱吱”的声音。刚开始他还以为是老鼠的声音,后来又怀疑是漏电的声音,他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小夫妻     
一个六岁男孩儿告诉他的父亲,他要娶住在街对面的那个小姑娘。父亲是一位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经验。他并没有笑话孩子。他说:“这可是个大事情,你们俩认真地考虑过了吗?”“当然!”男孩儿回答道:“我们俩在我的房间住一周,下一周住她的房间。两家只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公关》2014,(1):15-15
不久前,我和一群刚刚开始伦敦金融城从业生涯的20多岁的女律师聊过天。其中人告诉我,她对年届中年的同事和客户问她年龄感到不胜其烦。其他人也表示赞同:老是有人问到她们的年龄,她们觉得烦透了,。在她们看来,问这种问题不过是为了削弱她们的威信,把她们“打回原形”。  相似文献   

20.
给女儿写信     
周三的黄昏,我接到女儿从学校打回的电话.她无比激动地告诉我:“妈,我收到你的信啦!”听着她欢快的声音,我仿佛看得见她眼睛里透着闪亮的兴奋。“我同学都抢着看,有的同学竟然看哭了。”电话那头。还听到一群女孩在叽叽喳喳地应和着:“你妈写得太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