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福利机构照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照顾又称为机构收养,院舍照顾,福利院照顾,或福利院收养,是儿童福利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是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创办的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性机构,如儿童福利院、育幼院、孤儿院、 SOS儿童村等。机构照顾是儿童福利照顾的主流,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   中国的儿童收养机构有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中的儿童部、孤儿学校和 SOS儿童村等。诚然,自建国初期至今,儿童福利机构照顾的生命力一直在持续发挥和发展,并且不断有新的内容予以丰富,但不可否认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1.无法提供持续性的照顾,造成…  相似文献   

2.
王乐 《社会福利》2009,(8):42-43
为了使福利院中的孤残儿童通过手术治疗康复,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民政部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通过实施"明天计划",集中使用彩票公益金来解决福利院残疾孤儿手术的医疗费用,主要是为患有五官疾病、先天心脏病、外科和矫形康复四大类型的残疾儿童进行手术治疗和康复.在手术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以及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日常医护工作中,针对患儿的病情,经常需要采用输液疗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儿童福利院逐渐突破传统的养育模式。向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使孤残儿童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在现有的福利院集中供养、家庭分散寄养的基础上。于2007年8月开展了“小组家庭寄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朱静君 《社会工作》2011,(13):24-25
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家庭结构弱化、家庭照顾弱化,西方国家通过举办大型的福利院和儿童福利院,将孤儿、贫困儿童、精神病人、老年人集中到各个福利院实施照顾,推行高福利政策。各种类型的福利院与被照顾者生活的社区是相互分离的,也就是说,被照顾者要进入福利机构接受照顾,就必须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  相似文献   

5.
加速发展的孤残儿童福利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养。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城乡共创办各类福利院3.9万个。在城市,由国家投资兴办的各类社会福利院1175个,其中儿童福利院126所,其中包括SOS儿童村9所(天津、齐齐哈尔、成都、开封、南昌、烟台、莆田、拉萨、乌鲁木齐)。此外,全国各地还兴办了康复中心、弱智儿童培训班、残疾儿童寄养站、社区康复站  相似文献   

6.
传统式福利院儿童照顾及弊端 1978年中国有49个社会儿童福利院,1055名工作人员,共收养3665名儿童;到1996年有84个儿童福利院,3970名工作人员,共收养11083名儿童,18年间共增加了7418名儿童,即增加了两倍。尽管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儿童数量迅速增加,但限于物力和财力,儿童福利院的儿童照顾模式一直沿袭  相似文献   

7.
李欣 《社会福利》2014,(10):43-43
正在威海市儿童福利院护理科,有这样一名女护工,自2008年开始,在护理儿童6年的时间里,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最普通的工作,用一名劳动者最大的努力为残疾儿童提供亲情化的服务。她就是李凤丽。微笑亲情服务让孩子生活更加舒适。2008年年底来到福利院工作的李凤丽,第一次接触到院里身体残疾的孩子们,当看到那一双双明亮清澈但却令人心酸的眼睛后,让她真真切切感到这份工作的不易。她明白,干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爱  相似文献   

8.
福利院儿童自尊与情绪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自尊和情绪适应性是出现在儿童时期与青少年时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研究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限于正常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和青少年。本研究试图以福利院儿童为研究对象,来探寻这一特殊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所具有的自尊和社会适应性特点,以期对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金萍 《社会福利》2008,(2):41-42
背景资料: 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是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利用自身资源,经南京市卫生局批准,于1987年6月建立的全国第一所残疾儿童综合康复治疗的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生活在宜昌市儿童福利院的龙龙盼来了一封来自"高墙"之中的特殊回信:"从分开至今,妈妈真的好想你!看到你在老师和阿姨的照顾中生活得开心,妈妈也安心了一些。"看着信中熟悉的字迹,9岁的龙龙不禁喜极而泣。在福利院"亲亲妈妈"的帮助下,龙龙得以和正在服刑的母亲实现了书信往来。和龙龙一样,宜昌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都缺乏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关爱。但是,福利院的"亲亲妈妈"们,用最温暖的母爱,最精细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利用在长期为孤残儿童服务中形成的设施、设备、人才、技术和经验等资源优势,本着为社会上的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谋福祉,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儿童家庭资源中心"。目的在于为残疾儿童的家庭养育、康复训练、残疾矫治、特殊教育、技能培训、生活照料等提供服务;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技术支持、心理咨询、康复评估等服务,实现残疾儿童最大限度的康复,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最终回归社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社会大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对儿童福利院的硬件改善上面,希望通过对福利院硬件设施的升级和完善,表达对孩子们的人文关怀,通过对他们肢体的治疗和康复,使他们感受到幸福和周围人们对他们的关切。遗憾的是,在这种善良的背景之下,人们发现福利院的孩子们并不象想象得那样对社会心存感恩,而是多数表现出个性的缺乏和社会性失  相似文献   

13.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儿童福利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儿童福利院的特征 绿色儿童福利院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运行儿童福利院的指导思想。儿童福利院具备不断完善自我管理的内在机制、具有体现可持续价值观的福利院文化,形成了自己不断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机制,能维持自身组织并有效抵抗外力胁迫,维护社会公正,儿童能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王莉 《社会福利》2014,(11):33-33
正青海省西宁市儿童福利院14岁-18岁的儿童占全院22%,其中残障青少年为96%,年满18周岁不能独立生活的残障青少年都将转入社会福利院进行长期供养。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转入社会福利院生活的青少年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中出现了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改善这一状况,近年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残障青少年成人化生活、心理和自理能力训练,并积极与社会福利院开展互动、对接,形成了儿童福利院与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以"帮助幼小孤儿回归家庭,重温母爱;辅助大龄儿童成人成才,立足社会"为工作目标,将儿童养育分为院合养育、家庭寄养和类家庭照料三种形式。福利院未来发展定位是在5至10年内基本建成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疏导、交流培训和社区支持等多功能综合示范型儿童福利机构,建立面向全省儿童,并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和服务供给的儿童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由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型。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成立于1999年,是呼和浩特市惟一一所收养16岁以下孤儿及弃婴,并提供养护、教育、康复、医疗、安置等服务的公办儿童福利机构。现有258名孤残儿童生活在这个大家庭当中,其中98%为残疾儿童,并多半有着心理和行为问题,如自卑、厌学、逃避问题、暴力倾向、自伤自残等等。  相似文献   

17.
扩展服务内容打造残疾儿童康复品牌 拓展功能,打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坚实基础。首先,重视脑瘫康复工作。福利院设立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中药疗法等康复治疗项目。2002年,福利院又与香港复康会合作,将引导式教育的方法正式纳入训练中来。另外,福利院根据脑瘫儿童认知能力较弱的特点,采取开设个训课、手工课及音乐治疗等特色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58岁的李正信,幼年因患小儿麻痹,左下肢严重残疾。在儿童福利院长大的李正信,成年后就在福利院参加了工作,对福利院有着深厚感情的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助残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9.
温馨家园     
《社会福利》2008,(6):F0003-F0003
大同市社会福利院于1949年便对孤残儿童开始了家庭寄养,创建了以家庭为基础、以福利院为保障、以社会为支持、以“乳娘村”为中心的富有特色的“大同模式”,近年来,福利院的工作重心由过去的单一供养型转变为专业的养育康复型,为每个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并针对残疾儿童特点编制了康复的韵律操、制订了康复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0.
任飞 《社会福利》2004,(4):15-17
随着社会福利机制不断健全,我国专为孤残儿童建立的生活保障机构——儿童福利院,也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它能够为孤残儿童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并提供医疗保障和基本教育,总体上满足了儿童发展中体能、智能等发展的需要。但如今,福利院儿童社交能力发展,已成为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福利院儿童和社区家庭儿童一样,成人后将面临就业、住房等一系列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