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部仅残存前十回的《红楼梦》旧抄本日前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花落深圳,被年轻的书画收藏家、《红楼梦》爱好者卞亦文先生收藏。抄本存前十回正文文字,正文前残存第三十三回至八十回共48回的回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将此残抄本与现存的11种早期抄本及程甲本逐字进行了对勘,认为其文字绝大多数同于早期抄本而异于程甲本,从而认定“这确是一个残脂本”。在京的部分红学专家也从该抄本的残存状貌、纸质墨色、抄写款式、特殊用字、回前诗的格式和避讳字的写法等方面考察,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早期抄本的残本;又从脂评本和程高刻本的版本异同比照分析,认定其底本文字为脂评本系统,许多方面有与其他脂评本可互相参证处。并由此本避清康熙“玄”字讳,即或缺末笔、或改为元字,而不避道光皇帝讳,可大致确定抄成年代当在清嘉庆朝或之前。其中此本独出的文字更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冯其庸先生在10月31日的《光明日报》上撰长文予以专门介绍,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版本研究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相信这部新抄本的出现及流布,必将促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此,我们专门约请发现及收藏者卞亦文先生及红学家林冠夫先生、杜春耕先生及红楼梦研究所的学生任晓辉先生谈谈对此抄本的初步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部仅残存前十回的《红楼梦》旧抄本日前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花落深圳,被年轻的书画收藏家、《红楼梦》爱好者卞亦文先生收藏。抄本存前十回正文文字,正文前残存第三十三回至八十回共48回的回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将此残抄本与现存的11种早期抄本及程甲本逐字进行了对勘,认为其文字绝大多数同于早期抄本而异于程甲本,从而认定“这确是一个残脂本”。在京的部分红学专家也从该抄本的残存状貌、纸质墨色、抄写款式、特殊用字、回前诗的格式和避讳字的写法等方面考察,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早期抄本的残本;又从脂评本和程高刻本的版本异同比照分析,认定其底本文字为脂评本系统,许多方面有与其他脂评本可互相参证处。并由此本避清康熙“玄”字讳,即或缺末笔、或改为元字,而不避道光皇帝讳,可大致确定抄成年代当在清嘉庆朝或之前。其中此本独出的文字更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冯其庸先生在10月31日的《光明日报》上撰长文予以专门介绍,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版本研究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相信这部新抄本的出现及流布,必将促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此,我们专门约请发现及收藏者卞亦文先生及红学家林冠夫先生、杜春耕先生及红楼梦研究所的学生任晓辉先生谈谈对此抄本的初步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一部仅残存前十回的《红楼梦》旧抄本日前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花落深圳,被年轻的书画收藏家、《红楼梦》爱好者卞亦文先生收藏。抄本存前十回正文文字,正文前残存第三十三回至八十回共48回的回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将此残抄本与现存的11种早期抄本及程甲本逐字进行了对勘,认为其文字绝大多数同于早期抄本而异于程甲本,从而认定“这确是一个残脂本”。在京的部分红学专家也从该抄本的残存状貌、纸质墨色、抄写款式、特殊用字、回前诗的格式和避讳字的写法等方面考察,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早期抄本的残本;又从脂评本和程高刻本的版本异同比照分析,认定其底本文字为脂评本系统,许多方面有与其他脂评本可互相参证处。并由此本避清康熙“玄”字讳,即或缺末笔、或改为元字,而不避道光皇帝讳,可大致确定抄成年代当在清嘉庆朝或之前。其中此本独出的文字更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冯其庸先生在10月31日的《光明日报》上撰长文予以专门介绍,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版本研究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相信这部新抄本的出现及流布,必将促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此,我们专门约请发现及收藏者卞亦文先生及红学家林冠夫先生、杜春耕先生及红楼梦研究所的学生任晓辉先生谈谈对此抄本的初步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部新发现的仅存十回文字和数十回总目的《红楼梦》残抄本,在红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冯其庸先生将此残抄本与现存的十一种早期抄本及程甲本逐字进行了对勘,认为其文字绝大多数同于早期抄本而异于程甲本,从而认定“这确是一个残脂本”。为此,本期专门约请此本发现及收藏者卞亦文先生及红学家林冠夫先生、杜春耕先生和任晓辉先生谈谈对此抄本的初步研究。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依据抄本的缮写避讳形式,推断《红楼梦》容庚藏120回抄本的形成时代在道光元年之后。据此,进一步比勘此抄本与当时坊间流传的其他刻本之间的文本异同现象,论证容庚藏本实乃远于脂本、程甲本和东观阁本版本系列,而更近于程乙本版本系列。通过异文举证,考定该抄本在缮写时很可能参校了道光壬辰王评本;并以光绪丙子王评本、光绪大观琐录本等佐证容庚藏抄本并非《红楼梦》早期版本。同时,证伪了"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之判断。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版本流变一见孙柏录(一)《红楼梦》伟大。即或程高刻本就可以这样说。(前80回。后40回也是高水平作品,然不足以伟大称之。)脂本更伟大。《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今存十种脂本及程甲本前80回于一体,为探究诸本关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便翻开一页...  相似文献   

7.
一、前八十回中有关宝钗回目的辨正《红楼梦》一书的前八十回,开始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的,因而出现了大量不同的抄本。仅乾隆中叶以后出现并带有脂批或其他人批评的《石头记》抄本,流传到现在的不下十一种。乾隆五十六年和五十七年,由程伟元、高鹗分别用活字排印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即程甲本和程乙本。各种版本以及两大系统之间,不仅在正文中有许多不同,而且在回目的取法上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要分析有关薛宝钗的回目,必须先从不同版本的回目入手,通过分析比较,梳理出一个比较贴近曹雪芹原意的回目来。  相似文献   

8.
从《红楼梦》春草堂藏本的抄写款式等外部特征出发,发现春草堂藏抄本特征契合于嘉庆十六年东观阁本,并通过考辨两者之间存在三十几例"异文"完全重合的事实,论证春草堂藏抄本当系东观阁本刻本一系;廓清春草堂藏本并非源于某一种脂本,也不属于程甲、乙本。同时,通过异文比勘发现庚辰等脂本并非近于程高本,而是更近于东观阁本。即东观阁本系列与脂本有着更亲缘的嬗递关系。否证了所谓春草堂藏本"这个本子的底本也有可能是程甲、乙本和脂本系统之外的本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前就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抄本"之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判断杨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版本性质,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将杨本前八十回的原有回目与现存十二个主要的《红楼梦》版本回目进行比对,重点分析了杨本独有的十回回目。分析结果表明,杨本的回目与其他版本相比表现出不完善的现象,这或可说明杨本前八十回目有《红楼梦》早期文本的痕迹,杨本前八十回回目应属于一个产生于程本之前的、早期抄本《红楼梦》中的回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借助乾隆年间及稍后的笔记文献等史料,并结合对《红楼梦》程本与现行脂本的比较,分析了“脂本”与程本、乾隆抄本与“脂本”、“甲戌本”与“乙卯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乾隆抄本《红楼梦》的内涵,又为处在困境中的《红楼梦》版本研究指出明暗。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过多种异名。如第一回就列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末又曾出现过称为《金玉缘》的本子。但最通行的是《石头记》和《红楼梦》二名。而其“本名”,则为《石头记》。在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石头记》三字旁,脂砚斋即批曰:“本名”;程伟元《红楼梦序》亦称:“《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说《红楼梦》的“本名”是《石头记》,除上引脂批和程序可作重要证据外,还有两条佐证:其一、《红楼梦》第一回所列诸书名,首先出现者为《石头记》;其二,《红楼梦》早期抄本大多称之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相似文献   

12.
关于《红楼梦》“脂靖本”的辨伪,笔者曾撰写《<红楼梦>“脂靖本”质疑》,认定毛抄残批百五十条是毛国瑶参照俞平伯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而伪造的。近来又读到石昕生先生在病中写成的《谈“靖本”<红楼梦>有关问题》一文,深为石先生关注红学事态的热情所感动,并深感有必要重新讨论一下“脂靖本”的作伪。到目前为止,有关“脂靖本”的材料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见首不见尾的“脂靖本”,二是毛抄残批百五十条,三是“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为了寻找到这些材料之间的联系,本文先将“脂靖本”材料的来历,做一具体说明,以利于不很…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当代排印本有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及读本,一类是由红学专家精校的读本。前者面向一般读者,后者面向红学爱好者,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现代排印版中的百二十回版本和某些比较好的残本(不足一百二十回)在底本的选择和异文的处理上体现出了诸多红学家对于《红楼梦》的抄本和刻本两大体系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于七月廿一日至卅日在哈尔滨友谊宫举行。这次红学盛会,有老中青红学专家及研究人员一百三十七人参加。会上著名红学家冯其庸等介绍了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情况,并讨论了《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倾向、艺术成就、版本、  相似文献   

15.
程甲本、程乙本与脂评抄本的优劣问题在红学界向有讨论,并在讨论中不断引用程伟元、高鹗二人的序文和《引言》的同时,对程高二人的生平、才艺及他们搜集整理《红楼梦》的过程也开始予以关注。据现今已发现的关于程伟元的诗文、交游资料,对他的籍贯与家世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红学研究有所补遗。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邀请了冯其庸、李希凡、王蒙等著名红学家来校讲学,举办了“《红楼梦》活动周”。李希凡先生五十年前就曾提出《红楼梦》中有“初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王蒙先生著名的《红楼启示录》等论著也曾深入探讨《红楼梦》思想艺术的启示意义,而冯其庸先生也很重视对《红楼梦》思想的研究,他的近作《论〈红楼梦〉思想》也已产生强烈反响。共同的兴趣和不尽相同的观点,促使三位名家就如何评价《红楼梦》的思想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7.
乾隆抄本后四十回原底稿,可能是曹雪芹原稿,这个大胆而狂妄的假设,有人也许认为这是梦呓。这里无繁琐考证,只不过从脂评和乾隆抄本细细推论得来。遇到不合常情处,绝不想歪曲事实说话。据乾隆抄本改稿抄稿情况看,后四十回抄本原有个底本,在本书范宁后跋中,就写了这一点。程高只在原底稿的抄录本上,进行补缀校勘。现在大多数红学家,也都承认这一事实。有原底本在,我们何必先入为主,仍然绝信脂评,对原底稿本横加挑刺,匆忙下结论,断定原底本的真伪,并认定决非曹雪芹作。远是而近非,未必可取。我们实在可以客观一  相似文献   

18.
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是迄今为止在国外发现的唯一抄本,它是1832年流传到俄国,于1962年被发现的,经过原苏联汉学家··缅希科夫和··里弗京的撰文介绍,便立即引起国内外红学界的重视。1984年,冯其庸,周汝昌、李侃三位红学名家应邀赴苏考察这个抄本后,便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据我所知,这个抄本迄今仍未在国内点校出版,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我是搞《红楼梦》文本的小说学研究的,我在对这个抄本的阅读比较中发现,它有着与其它抄本不同的、值得重视的自身特色,应该象庚辰本、程甲本那样,得到普及流传。所以,当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乾隆抄本》与程甲本、程乙本的文字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三种版本各 异的情况及规律,指出不同的原因是程高在校对时没按原稿逐字校核,这样 就增加了改动的随意性。从而否定了范宁等人认为程高本是改稿本,而不是 定稿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高鹗续书的证据似是而非;高鹗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续写二十多万字的后四十回;从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异文中,特别是根据程甲本正确,程乙本改错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高鹗没有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