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邵文利  杜丽荣 《学术界》2004,(6):134-138
<商君书>乃至中国古代不存在所谓"军爵",当然也无与之相对的"公爵".<汉语大词典>设"军爵"条目并在"公爵"条下列"朝廷的爵位"义项,<先秦要籍词典*商君书词典>设"公爵"条目,均源于对<商君书*境内>篇一段话的误断.  相似文献   

2.
许云和 《西域研究》2008,249(1):99-107
本文认为,德藏吐鲁番文书中的ch.2400、ch.3693、ch.3865、ch.3699四个写本残片背面残诗钞中的"晋史毛伯成"五字确为作者题署,由此可以判定残诗钞十四首诗中有十一首属东晋诗人毛伯成的作品.又据相关文献考察,知此诗卷正是《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毛伯成诗一卷".在考证毛伯成的生平事迹时笔者还发现,毛伯成在东晋因避桓玄讳以字行而不以名行,残诗钞之所以题日"晋史毛伯成"、隋志著录的毛伯成集子之所以题日《晋毛伯成集》与《毛伯成诗》,就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周桂钿 《河北学刊》2005,25(6):44-51
董仲舒的天是多义的,一是整个宇宙,一是与地对应的上空,一是本原,一是神灵.神灵的天会与人君发生精神感应,天人感应经过一系列论证以后才确立的.董仲舒的天与<圣经>中的上帝相比,有位置、形象、说话、创造、祭祀等许多方面的不同.<圣经>中的"上帝"有很多故事情节,而"天"则没有任何故事情节,也不说话,天比上帝更抽象.上帝与天,是信仰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中的避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说文解字》云:“讳,忌也.”因而避讳是忌讳在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表现.避讳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避讳是指为了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而以其他字眼或方式代替的现象,通常所说的避伟大多是指狭义的避讳.广义的避讳则是指出于禁忌或厌憎等原因避免使用某些特殊字眼,并代之以其他字眼的现象.陈垣先生的名著《史讳举例》所述包括了这两种避讳,他将其统称之为“史讳”.  相似文献   

5.
先秦"良史"可分为"直笔"、"博雅"两种类型,孔子修<春秋>,博雅有余而直、核不足.汉代司马迁则是"复合型"良史"的典型代表.唐代刘知几在汉人重学问、魏晋南北朝重才性的基础上提出"才、学、识"三长"的"良史"观.唐代以后,论"良史"者多在"三长"之上略作增益而已,如胡应麟的"三长"、"二善",章学诚的"才、学、识、德".近现代撰写文学史者多沿此发展,但他们都不及当代郭预衡<中国文学史>"才、学、识、胆"的提法新颖、准确、深刻、通俗.  相似文献   

6.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纣王是中国古代昏暴之君的代表,他的恶行以<尚书*牧誓>与<史记*殷本记>等文献所记最为典型和集中,但这些记载大多是站在周人及后人的立场来对纣的行为作出判断,因此存在不少疑点.商纣王的不少"恶行",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周克殷的政治军事需要和殷商社会与周代及以后社会的差异而成为"恶行"的.  相似文献   

7.
"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春秋>是一部蕴涵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20世纪初期,"古史辨"派在学术界发起并主导了一场关于<春秋>性质问题的讨论.在当时社会反封建思潮的鼓动下,"古史辨"派继承并发挥了传统今文经学家的怀疑精神和古文经学家的"六经皆史"说,得出"孔子不作<春秋>"、"<春秋>为史学著作"等错误结论."古史辨"派的<春秋>性质研究对整个20世纪的<春秋>研究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制约了此间经学史、史学史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章学诚提出"以史明道"的观念,不仅是针对清代朴学家宣扬的"训诂明道"观念,而且也是针对唐宋古文学家宣扬的"文以载道"观念和宋明理学家宣扬的"义理明道"观念.他认为这几种治学观念既推进了学术的发展,同时又割裂了"道"体的内涵与全貌,造成学术互争畛域的弊端.章学诚提倡"<六经>皆史"与"以史明道"的观念,不仅有助于消除学术门户之见,而且对于揭示史学的性质,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学关于史学功用的内涵,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物化"思维是中华人文的母体思维方式.<庄子>"物化"说是上古"物化"说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以"物化"说作为透视<庄子>及庄学研究史的全新视角,发掘<庄子>本文中历来被遮蔽的深层诗思意蕴.同时在以"物化"说作为切入点中,兼及庄学史上解庄方法优缺点的比较,从而达到方法论的突破,进而透视"物化"思维与西式"逻辑"思维的离合,及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提倡"民主"与"科学",而在于它激烈的"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这二者固然与"民主"与"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但毕竟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民主"与"科学"看作<新青年>的主旨时,事实上误解了这份刊物,同时也低估了它在文化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反面人物悲剧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面人物可以成为悲剧人物 ,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一方面 ,是反面人物本身的“善”和“抗争精神”等正面价值因素的凸显 ,为观众同情和惋惜感起了桥梁、铺垫和蓄势作用 ;另一方面 ,是观众对自身的“恶”给予了“正当化”评价 ,从而对反面人物之“恶”给予了同情性理解和接受 ,进而对其遭遇厄运深感同情、怜悯和惋惜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更应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原来的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从原来的单纯经济增长转向综合的发展,并借助于持续的制度创新来缩小个体、群体或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让个人或群体的发展潜力得以基本乃至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袁吉富 《学术界》2007,(4):299-301
我国学者对代价问题的专门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并不长,但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意味着对发展问题的理性反思,意味着对如何进行科学发展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 今天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呼应这一主题,我国确定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实践活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5.
杨东篱 《天府新论》2011,(1):116-119
"文化生态"是多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相互关联、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动态有机系统。在当代中国,构建良性文化生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抵抗外来文化入侵,完善文化生态的多元性,维护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平衡,推进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协助文化与政治、经济领域建立互动关系。然而,也不能放任文化产业完全自由的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需要注意集中处理四种关系,即文化性、政治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引进外来文化产业与本土文化产业创新的关系;国家政策管理与市场自由调节的关系以及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关联主义理应解释为什么下面支持怀疑主义的论证看上去是合理的 :(1)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无躯体的瓮中之脑 ;(2 )如果我知道我有双手 ,那么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无躯体的瓮中之脑 ;(3)因此 ,我不知道我有双手。基斯·德罗斯断言 ,(1)和 (2 )“初看起来是合理的”。然而 ,(1)初看起来是合理的仅仅因为它的背后有一个隐含的论证 ;它并不是直觉上合理的。德罗斯的论证是建立在对真的敏感性要求的基础上的 ,即如果你知道某事 ,那么如果它是假的 ,你就不会相信它。但敏感性要求自身并非知识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因此 ,它所支持的 (1)以及关联主义所要解释的怀疑主义的论据都不能成立。虽然怀疑主义不是关联主义的一个合理的理由 ,但某些实用主义的理由却是。按照某种实用主义的理由 ,知道某件事 ,当所涉及的事情越是利害攸关 ,所要求的证据也就越多。处理怀疑主义最好的办法是批判支持它的论证。关联主义不应该当作满足怀疑主义的手段 ,尽管还有其他一些实用主义的理由支持关于知识的关联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小泉 《学术研究》2003,10(10):99-103
20世纪初年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惨痛教训 ,撰述了大量政论文章 ,继续探索中国政治改革方案。 1 90 2年康有为作《公民自治篇》 ,通过比较中西各国政治制度之异同 ,主张中国建立公民制度 ,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此篇文献 ,是 2 0世纪初年关于公民制度和地方自治问题最为系统而深刻的表述 ,是康有为官制思想和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合近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现实需求 ,对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解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是有很大影响的当代社会思潮 ,是孕育创造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一个途径 ,是具有独特性和后现代性的解读模式。以女性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 ,有助于从理论的发生学和根本宗旨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有助于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有助于在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上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最根本的是要建立“性别”这一审视维度 ,这既是立场、视角、意识自觉 ,也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韦前 《学术研究》2005,(1):141-144
2004年11月26日,北国早已雪雨冰封,而南国却仍暖阳如春,爽风似秋,此刻,一场“建设和谐广东研讨会” 在融洽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的讲话首先破题。他说,和谐是人类美好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一点,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广东来说更具紧迫性。建设和谐社会, 是广东加快发展,创造稳定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广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广东富裕安康的 迫切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一番话引动了全场有关和谐 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宁 《江苏社会科学》2002,1(6):161-166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开放的国际性学科,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尤其来自指向大众文化乃至消费文化的文化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者以民族主义的意识来对抗比较文学的全球化,或者以返回文学本真性策略来阻止比较文学研究的“泛文化”倾向。作者认为这些均不足为取,因为它们有可能会导致比较文学陷入新的危机。从一个国际的乃至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应当以开放的胸襟吸纳各种新的研究方法,正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课题,通过与国际学术界的直接对话达到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精神传播到全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