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创先争优”活动中,要科学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密切联系学生成长、结合本科、研究生学生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的师生交流平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博雅修身9+1"学生成长计划为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实行别具一格的"学院制"教育模式,在大学内设有两种平行的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与科技开发等学术活动的学院,以及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教育活动的学院。这种教育模式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成长环境,建立了专业教师深入学生学习、成长过程进行全面指导的强力纽带,搭建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育人平台。"学院制"教育模式的内涵正是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建设中需要重塑和固化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本科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构建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以学生为本、大学生成长目标管理路径是高校的责任.具体是:积极构建大学生成长目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的考评工作机制;系统培训大学生成长目标指导队伍;创新开展大学生成长目标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服务于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活动,必须坚持“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着眼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创新”四个原则,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积极构建以“一二课堂无缝对接的实践育人体系、以学术创新就业创业为重点的学生成长助推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品牌化国际化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交流平台”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才能真正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到具体环节,真正做到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为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学校及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技能培养体系三体系并重,相对独立"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将创新素质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搭建各类教学平台,多方面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三钱忧问"实质上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的担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回应社会关切和大师"忧问",把握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焦点,以高校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形成"教育家办学"、"学术权力主导"及"唯才见举"的体制机制环境,促进杰出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职能。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生的学习理念以及导师的指导理念,是促使硕士研究生由"被动培养"变成"主动成长"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因素,也是实现人才培养创新、达成研究生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乳品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品工程专业为我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目前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国家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文主要论述了乳品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培养目标与可行性,并对其实施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论述表明,乳品工程专业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可充分利用学校和国家乳品中心双方办学的优势,使乳品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乳品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乳品技能方面能获得乳品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快速地成为乳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卓越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有效的补充,因此进行第二课堂运行模式的改革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大学生专业实践指导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指导教师为主导、紧密结合专业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完成激发学生试验兴趣、启迪探索精神、训练科学思维的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理论学科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学一言堂"、"学生学习如嚼蜡"、"教师从教用不上"等现象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科的价值和教学效果。要走出上述困境,使幼儿教育理论学科能够真正引领学生专业成长,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做到:培育学生科学的教育观念,夯实学生的实践本领,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努力改革和创新学科检测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补偿性"实践教学、"发展性"实践教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三个模块的建立,有效的完善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弹性教学、立体管理丰富了教学层次,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的实现了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更好的整合了教育资源,更多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是大学建设的一种先进的理念,引领大学成长、社会发展.它包括三个核心内容: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当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仍备受质疑,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价值取向工具化,这显示出当代大学精神的缺失.因此,重塑大学精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大学应把握“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的原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与"安全"这两个问题始终伴随其中。要解决"环境"与"安全"问题,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分门别类,又要交融综合。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框架格式",是对培养目标的分解与落实。通过"框架格式"能够清晰的反映教育活动的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运行机制。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格品质的塑造、工程应用思维与工程方法的形成、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培育"为四个立足点,模式关注如何发展学生特定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睿智的行为"能力,形成"提出问题(对事物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与实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顿悟瞬间(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建立自信心与新的目标(形成创新的原动力)"的教育活动,不断促进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认识和把握社会需求,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厘清应用型人才特点,科学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通专结合、学术与职业并重、理实融合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吸纳利益相关者参与应用型人培养,创新政产学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石 ;大力开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等几方面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之关系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挑战杯"竞赛作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实际情况,结合笔者指导、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工作经验,剖析了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挑战杯"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并提出了以"挑战杯"竞赛为平台,推动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二元行为主体地位,并据此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型及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习者同步介入的思维动势。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卓有成效,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和学生都需完成各自的角色转变。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在与学生的共生性关系中关注学生的成长,深入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学生一起完成"超越自我"的历程,充分体现"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1]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第二课堂30多年的发展和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高校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它以学生成长为主线,育人过程集合了情感育人、实践育人、知识育人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设计与经营,需要构建系统的育人机制。其中,就业导向、能力为本的育人目标是育人机制的出发点,保证活动的方向性和整体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育人模式、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第二课堂活动持续运行;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则为活动提供物质供应和精神支持,确保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