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泽雄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104-108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理论分歧;二是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还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把握;三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反思和改善。因此,以科学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内涵为前提,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现状为基础,以构建"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及"监管与保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途径,可以为解决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现实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这是由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任务要求、内容特性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过程特点所决定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贯要求,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说服力的重要保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以掌握理论、了解实际为前提,以注重联系、强化分析为关键,以内外结合、藏息相辅为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干扰的背景下,探讨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如何改革、创新,对于提升大学生分析、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开放的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现实性;教学方法上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阶级分析法;教学模式上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推进个性化教育,探索"精准供给式"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要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王乐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4):98-100
高校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出现了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差、逃课缺课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正地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听爱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思政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阐释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为支撑,以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为行动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实践层面要关注供需匹配的平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融入教学内容;坚持知行合一,立体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用技术载体,多维度融入教法改革;还要坚持教研结合,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7.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继承了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党史学习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高校党史教育的“三进”工作,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使命,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要求。思政课教学实践应探讨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创新创业、道德品格、法治思维教育的契合点和着眼点,系统提出课堂教学、云端教学和实践教学为立足点,探索在思政课教学中二者相融相通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推进广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广州红色文化的形成逻辑、精神内核、当代价值和实践要求融入为内容要点;结合高校思政课相关课程,依据其性质和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的探索专题化和嵌入式两种主要融入路径;坚持讲透“思政道理”与用好“红色故事”相结合、站稳“思政小课堂”与善用“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升教师红色素养与满足学生需求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推动广州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9.
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人机交互性、虚拟性、工具性等价值使得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可行性。因此,应树立信息化理念,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合理融情造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坚持“虚”“实”结合,创新教育理念;坚持协同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更好地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常态,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解决思政课大班教学的诸多问题,有助于解决思政课的社会实践问题等。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需要坚持客观性、全面性、政治性和反馈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需要通过学生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师自评和教学管理机构评价等进行多方面评价,并针对思政课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教学实效,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加强思政课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路子的同时,让团队教学能力得到有机锻炼和提高。在通过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促进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点及其形成变化的规律入手,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在工作内容、工作思路、教育手段等方面主动做出有效改进,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实施学生主体性教育;因"境"施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载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介绍了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05新方案"实施后,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校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支撑。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思政课教学目的一致性表明,在思政课教学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具有优越的先决条件和可靠的政治保证。进一步研究在思政课教学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策略,努力繁荣高校廉政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思政课教育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项铸魂育人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需要以协同方式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既要明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究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协同创新的目标指向、本质意蕴和总体要求;又要深入思政课教学运行过程,从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课程协同、方法协同、载体协同等方面观照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推进重点。在厘定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是一种课程观、方法论和运行态的基础上,聚合教学理论研究、统筹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教学团队、协同教学方式方法、拓展教学运行载体,以"五协同"的聚合效应、系统效能、集成效果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离不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统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与突破。在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高校思政课应通过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创新方式、优化关系、内生动力努力践行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原理”课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之一,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运用党的光辉历史铸魂育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它是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教育根本问题和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好“原理”课和阐释好“三个为什么”的客观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需要在坚持思想引领、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基本原则,坚持研读吃透教材、避免错误倾向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自信、展现昂扬豪迈精神风貌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制度规划的多重维度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有利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进高校思政课的社会认同。它是一定教育主体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管理提质增效,从而高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系统性工程,内蕴理论规划与实际操作、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整体推进与局部推进之辩证关系。为了有力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高校思政课需遵循坚持党对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领导与“八个统一”原则,制定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与期待为起点与归宿、以高校思政课高质量改革创新模式为主体内容、以高质量的高校思政课建设保障体系为基础支撑的策略,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工智能正引发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新变革,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赋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高度重视,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需注意智能应用欠缺、技术至上倾向以及智能技术滥用等问题,防止出现教学实效降低、德育效果弱化、伦理风险产生等偏离与异化现象。为此,积极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坚持以需求牵引、全面赋能、安全稳妥原则为根本,通过健全智能教学保障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供给、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模式等路径,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历史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把学党史和悟思想结合起来,是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课程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坚决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迫切需要.以党史教育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统领党史教学,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整合各种党史资源,讲好思政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