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太宗的上台,给历史留下“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但毫无疑问,道教是帮了他的大忙的。材料证明,太祖之死,太宗上台,很可能是宋太宗与道士合伙搞了一个宫廷政变。当然,太宗的宫廷政变不只是靠与道士的合谋,但无疑的是,道士们的活动是其宫廷政变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宋太宗还利用道士,制造自己是真命天子的神话。不唯如此,太宗还与赵普合谋,搞了一个“金匮之盟”。固然,对于“金匮之盟”的真伪问题,史学界还有争论,但不管其是真是伪,都为太宗的上台制造了根据。可是“金匮之盟”的存在,却给他的皇位传承带来了麻烦,为此,宋太宗再次靠了道士的帮助,把自己的儿子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相似文献   

2.
宋初宫闱悬案“金匮之盟”,因张荫麟教授之考证而“伪造”说成定论。本文逐一分析张氏所指“破绽”,结合当时政治变化综合考察,认为“伪造说”难以成立。“金匱之盟”当实有其事,但不排除有后人所加的“伪造”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河南日报》发表了《杜太后与“金匮之盟”》的论文,这是一篇有史有论的佳作。其文依据历史上官私记载和传说,阐明了几个具体问题:第一、它论述了“金匮之盟”的由来。文章一开头就说北宋初年的赵宋政权立足未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宋太宗继位问题,历代多有争执、猜测。有的人认为,太祖视太宗亲如手足,遵母志执意传位给太宗,故而太祖崩由太宗继统;有的人则着意渲染“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两大疑案,认为太祖本无意让太宗继位,太宗是靠政变阴谋手段偶然成功而登上皇位的。笔者认为,太宗继统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事变过程,不可简单地归因于某一方面。以往两种观点各偏执一端,且颇似舍本而求其末。本文拟考察太宗继统的主观及客观诸方面因素,以求对其人其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雍熙三年(九八六年),北宋发动了一场进攻辽统治下的幽蓟地区的大规模战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战争的这一结局,成了宋辽和战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以后,北宋统治者虽然口头上还说要收复幽蓟,但直至徽宗末年与女真缔结“海上之盟”以前,却再也不曾见诸行动了。 战败以后,宋太宗把全部责任都归诸臣下,责备他们“不遵成算”,宋朝的一些文献也对这次战争的史实做了歪曲记载。近年来已有人对这类记载表示怀疑。本文则拟在考订这次战争若干重要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澄清战争的起因、辨明宋太宗部署和指挥这次战争的真象,从而见其致败的真正原因,同时对他事后披露的“成算”亦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6.
论宋太宗朝的科举取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宋太宗朝的科举取士张其凡宋太宗朝的科举,最为引人注目者,乃是其取士之多。这一点,治宋史者多已注意及之。但是,关于这一方面的专门研究,则尚未见到。本文拟对此一问题进行专门探讨,尚祈指正。一、宋太宗朝科举取士的几点分析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976~997...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代的“盟”的正確了解,对于了解春秋史的意义是很大的。“盟”是春秋史中的特有現象,无论就其次数之多和就其内容的多样性來說,都为春秋以前和以后的歷史上所没有的。“盟”之所以成为春秋史上所特有的現象,乃是因为“盟”是春秋时代特有的矛盾的反映,因此,揭露春秋时代“盟”的本質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盟”,最初可能導源于部落时代,部落间通过“盟”的仪式联合起來,來处理部落間的一切大事。参加“盟”的部落间的关系大致是平等的。盟的意义,据古籍的解釋是: “約信曰誓,涖牲曰盟”。(礼記、曲礼。) “盟:明也,告其事于神明也”。(釋名、釋言語) “(冏皿):殺牲歃血,朱盤玉敦,(?)立牛耳,从(?)皿声。(?):篆文从(?)。盟:古文从明”。(說文)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 读贵刊1987年第10期《齐鲁文化之异同论纲》一文,很受启发.但其所用材料,尚有些不确切处,举如下: 一、文章对《左传·定公四年》条附注为:“杜预注:‘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周之宗盟,异姓为后”二语,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条,孔颖达《春秋正义》曾经引用.《春秋正义》后收入《十三经注疏》.依此,这两句话应是孔颖达疏,而不是杜预注. 二、文中说:“战国田氏代齐后,齐桓公竞设立‘喷室之议'的议政机构”.按“啧室之议”出自《管  相似文献   

9.
北宋首都东京顺天门外路北的金明池,与路南的琼林苑夹道相对,是当时东京著名的游览胜地。对此,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张择端有《金明池争标图》神品留世,还有当时众多的文人墨客写下不少诗词,把金明池当日盛况,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些都是研究宋代东京习俗及我国古代城市文化生活的宝贵资料。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略加介绍和分析。 一、金明池的开凿与水战表演 金明池建于何时?说法不一,但考之正史,它确实建于宋太宗即位之初。宋太祖于开宝九年 (976年)十月去世,其弟赵光义即位,是宋太宗,并于这年十二月改元为太平兴国。据宋人王应麟《玉海》卷147记载:  相似文献   

10.
略论宋太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是宋太祖的功业过盛,在他的赫赫功业之下,宋太宗就显得有些黯然无光。因此,对宋太宗其人,历来似乎研究得不够。其实,构成宋初政治的主角,分别以武功、文治开创有宋一代三百年基业的,应当是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二人。太祖、太宗兄弟前后相承,一个草创开拓,一个稳定发展。本来,这种开基事业,应当是象唐太宗那样,在一个君主之下形成。然而,由于公元976年一个雪夜的“烛影斧声”,历史就注定由这两个人来完成了。  相似文献   

11.
澶渊之盟中宋辽两国就边境城池的修筑达成了一些协议,但是由于辽统治者南下掠夺的本性不会改变,所以北宋时期,双方围绕北宋在河北和河东地区城池的修筑活动,进行了多次的交涉,从这些交涉中可以看出北宋在盟约问题上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唐人选唐诗"早已妇孺皆知,学界也有颇多研究。但"宋人选宋诗"则罕有人知,对其相关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则更少。本文提出"宋人选宋诗"之说,并对各种重要的"宋人选宋诗"与宋诗各体派的关系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研究。"宋人选宋诗"是宋诗"体"与"派"凝定后的必然结果,同时"宋人选宋诗"也促进了宋诗"体"与"派"的形成发展并扩大了其社会影响,二者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洛阳伽蓝记》第五卷《宋云惠生行纪》为杨衒之综合《宋云行纪》、《惠生行纪》和《道药传》三篇而成,学界一般认为该文本以《宋云行纪》为主体,故惯以"宋云行纪"称之。余太山的新观点进一步否定《惠生行纪》的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杨衒之的自述、《洛阳伽蓝记》的叙事惯例、《北史》作者李延寿的评论,以及行纪各部分篇幅的差异,指出《宋云惠生行纪》的文本主体应为《惠生行纪》,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宋云行纪》。  相似文献   

14.
宋代书法史上曾设置过一个专门的御用书法机构——御书院。它隶属于翰林院,是皇帝学习书法、从事书法活动及选拔、培养书法人才的场所,堪称皇家“书法学院”,萃集了一批善书的书法官吏。御书院从宋太宗始设到高宗罢废,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为宋代书法的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是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却一直被治宋代书法史者所忽略。从制度层面对御书院设置的时间、位置、变迁、机构职能、人员选拔及出职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初步考证,以期对这一重要的书法史问题有新的认识,并补书史之阙。  相似文献   

15.
宋代音乐文化和唐以前的音乐文化相比较,其显著特征在于音乐走出宫廷和庙宇,下移至民间,并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宋代皇家贵族对民间音乐艺术的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宋代儒学的全面复兴,使屈骚精神中不合儒学《中庸》的言行受到贬议,从而表现出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而宋代朋党之争造成的处穷群体的存在,又使宋人对屈骚精神的政治与社会价值产生认同,从而使屈骚精神得以修复。文化与政治的合力使宋人在对屈骚精神排斥与吸纳的过程中,又对屈骚精神进行了重新建构,使屈骚精神在宋代适应了儒家文化的要求与宋人的审美趣味,从而表现出宋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南宋自然科学家社会地位的弱化及其独立人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变庭 《北方论丛》2004,(4):103-107
南宋自然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北宋有多种原因,如南宋科学家的特殊现实生活条件、南宋皇权的没落及其科学家独立人格形成对南宋科学发展的影响等,特别是在外患内忧的历史时期,南宋科学家尝试用振兴科学的方式来挽救国家的危亡,这种努力的历史价值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宋代《渔家傲》词的创作与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鑫  刘尊明 《齐鲁学刊》2006,(1):130-134
《渔家傲》是两宋词坛上出现较早而且颇有特色的一个小令词调,出现了不少以创作此调而著称的词人,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该词调具有高扬清丽的音乐风格和声情特征,终宋之世传唱不衰。北宋前期,《渔家傲》的歌词创作即呈现出繁荣景象,以范仲淹、晏殊、欧阳修三人的成就最高。中期以后,则进一步朝着多元并存的格局发展演变,以苏轼、黄庭坚、周邦彦三人的贡献最大,他们各自构成一派,并在其身后衍为一脉支流。  相似文献   

19.
宋代宫廷是宋词创作、传播的独特文化空间,宋代宫廷词创作是不容忽视的文学文化现象。在具有多重特征的宫廷文化的强力制约和影响下,宫廷对词曲创作有着双重审美态度,对词曲的文化功能具有多重需求,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20.
唐代寓言直接影响了宋代寓言的创作,但是与唐代相比,宋代寓言在主题、功能、风格等各方面都有所突破,基本完成了主题的人生化、创作态度的理性化以及风格的轻松化等各方面的转变。从中可以把握宋代文人在价值取向上的迷茫和失落,以及关注自我、关注个体人生,善于以理遣情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