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儿童观将儿童看作是一个有待发展的、非理性的、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而非正常的"人",童年则被视为个体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的过渡时期。对于儿童的这种发展性,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具有高度一致的认识。生物决定论者从基因、遗传等生物角度阐述儿童的发展过程,心理学的儿童发展阶段论则强调人格等内在心理因素之于儿童发展的意义,儿童社会研究者则突出社会文化的影响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20世纪下半叶后,儿童研究者开始对这种发展性童年观进行反思,开始了一趟重新发现儿童的认识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儿童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多样性、脆弱性与能动性的争论日益突出,出现了关于儿童社会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儿童怎样学会说话这个问题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语言、文化,了解和认识世界,儿童语言习得也经历不同阶段,有关研究也因此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与假说,包括后天性学习理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先天的语言能力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识论,及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论等。儿童语言的习得也伴随着语义系统习得和发展,本文从儿童语言习得阶段出发,对其相关理论并结合语义发展进行探究,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来看,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儿童观念等深层次整合性结构因素影响,历经渐进性(20世纪之前)、激进性(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初)、断裂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与阶段特征。目前,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已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变迁的轨迹与动力机制,或许可为我国向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政治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儿童这个年龄群体的不同政治属性。同时,具体的政治事业又赋予了儿童不同的政治角色。所以,儿童观也必然会紧随政治体系和政治事业的变化。近代以来,随着政治体系和政治事业的改变,中国的儿童观经历了儿童本位观、革命儿童观、多元儿童观的嬗变历程。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仅展现了中国儿童发展的历史过程,也从儿童观这个角度体现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所有儿童提供一个安心、安全,能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和社会参与的健康成长环境是儿童福利的核心部分,而儿童福利政策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政策保障。本文以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变迁为纵轴,分析梳理20世纪90年代日本儿童福利政策从“补缺型”向“普惠型”、从“儿童福利”向“儿童、家庭福利”、从“救助、保护”向“自立支援”转变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为我国儿童福利体系发展提供拳者视点.  相似文献   

6.
亲子交往是儿童最早的交往活动,也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积极有效的亲子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情绪分化,提升儿童情绪认知的能力.影响儿童情绪发展的质量,并为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婕 《现代交际》2010,(7):138-138,137
儿童读经运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儿童读经自兴起以来,争议颇多。"儿童读经"运动也是多元化社会背景之下的多元文化之一。文章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读经,读适合儿童读的经。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儿童安全现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保护范围的扩大化,不仅符合国际社会对儿童问题认识基本统一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中国重视儿童权利事业发展和应尽的国际义务.本文认为对于儿童安全的界定应是使儿童在人身、精神和网络等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免于侵害,并得到特殊保护.这既能体现儿童安全的完整性和时代性,也具有内在的逻辑合理性.当前中国儿童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因意外伤害造成儿童死亡率高、校园生活中的受伤时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存在等.我国儿童安全问题原因主要有受传统社会对儿童安全观理解不全面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的误区、对生命与权利教育的忽视、对网络及其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缺乏准备等.儿童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在经过深入探讨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新的儿童安全观、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强化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确立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儿童受欺负的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外界因素,而是儿童自身的一些不为人喜欢的特点,如不良的性格行为等.但目前人们对关于受欺负儿童自身特点的论述却很少.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受欺负儿童的自身特点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有什么样的儿童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素质教育实现了对以往的儿童观念的超越,注意发挥每个儿童的成功潜能,重视儿童发展的每一阶段,真正实现儿童自由自主地发展,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平衡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