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2.
趣话婚联     
曹祈东 《山西老年》2012,(11):54-54
古往今来,吟咏婚姻者比比皆是,佳联妙对成佳偶,为夫妻间增添几多情趣。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在他的舅舅家住宿,信步到附近的街上,见一家门楼走马灯上题有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对联这种特殊的形式,或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或描写教师辛勤耕耘,读来颇为亲切,别有情趣。一所中学为了给教师贺年,学校工会的同志结合每位教师所教科目,书赠一副大红对联,其中一副赠给音乐教师的对联颇为有趣,联云:“室内能容古今中外;琴中飞出哆咪嗦啦。”联语信手拈来,既道出了这位教师的才学,又点破了其所教的课程,可谓巧亦胜巧,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4.
<正>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形式.优美的对联往往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和真理的光泽,发人深思,引人向上.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和诗人,而他在撰写对联方面的高深造诣却较少为人论及.他一生以革命大业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了不少的对联.就笔者目前所见,毛泽东在漫长的岁月中写有36副对联.其中自勉应对题联8副,挽联16副,惠赠联3副,综合类9副.毛泽东的这些联语,大多是在戎马倥偬中写成的,其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内容,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在艺术上也很有独到之处.下面,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试作浅析,不妥之处,诚望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5.
苏轼少年时,博览群书,文才显世。他在门前写了副对联: 读尽人间书, 识遍天下字。 不久,一个老者登门走访,带来一本书,问苏轼;苏轼竟连一个字也不认识,感到很惭愧。于是在对联上加了四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相似文献   

6.
同音妙联     
《老友》2003,(1)
有一副极妙同音对联,联曰: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这副对联不仅有着同音(谐音)之趣,而且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对联辑注(一)周恩来自幼能诗善文,他的对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精炼,感情真挚,颇多脸炙人口之作。现笔者穷多年搜求,将周恩来的一些对联略加注释,以飨同好。浮舟沧海;立马昆仑。1917年,与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同窗4年的挚友王朴山东渡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8.
李良才 《老友》2012,(8):57-57
清朝末年,江西莲花县有个叫贺亮卿(字景熙)的秀才,才思敏捷,爱打抱不平,作的对联诙谐有趣。一年春节,县城有家叫“同善会馆”的慈善机构,请来贺亮卿作对联。他深知这家“同善会馆”挂羊头,卖狗肉,贪污成风,于是毫不客气地作了一副拆字联: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两次攻下嘉应州,对青年黄遵宪及其家庭造成了灾难性打击,但他对太平天国革命却没有太多的仇恨;相反他在感情上同情太平天国,而对清军则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出极度的憎恨和厌恶。这种现象意味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太平天国民族革命的思想和嘉应州人民与太平天国将士特殊的感情,曾一度动摇了清政府在粤东的政治权威和思想统治。  相似文献   

10.
过春节时,不少店铺都要在大门两旁张贴喜庆的对联,说些吉利的话,表示对未来的祝福。于是,有人就作了一副通用的喜联:立千秋业招万里财其实,这是一副五字联,开头的一个字是空着的,可以根据各自店铺的实际情况自己补上。有一家店名叫“信诚”,就写成了:信立千秋业诚招万里财人们都夸这副对联编得好。谁知道,有一家叫“白光”的店铺,掌柜的不学无术,手下的人也不动脑筋,“依样画葫芦”,也把这个对联套用过来,就成了:白立千秋业光招万里财人们见了,纷纷窃笑。“依样画葫芦”闹笑话@王震亚  相似文献   

11.
《塞翁失马》质疑冯振广《淮南子》第十八卷《人间训》中有一段故事,名叫《塞翁失马》,原文如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焉者,马无故而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从皆贺之。其父日;‘此何不遽为福乎?’家富良马,其...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农历癸未年,俗称羊年。羊字在古代和“祥”字相通,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千百年来,羊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还有许多与羊有关的对联趣事,现在略举几副,以飨读者。赵中贵指鹿为马;齐尚书以羊易牛。从前,有一姓赵的太监在齐尚书家园中饮酒,看见一只鹿从台阶前跑过,齐尚书戏出上联,赵对下联。二人彼此会意,抚掌大笑。此联上下均引典影射,符合中贵、尚书地位和姓氏,均称贴切。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这是旧武汉一药店的一副抱柱联。联语既是对购药者的忠告,也是对自己行业的警句。药店里中…  相似文献   

13.
在群芳争妍的联苑里,花鸟或花木对联以其独特的诗情画意,让人读之,顿生“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之感。“听鸟说甚;问花笑谁。”这是题在昆明市西山华亭里的一副花鸟对联。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小时候上学不多,但他酷爱读书,爱读古典诗词,并因此而渐渐地写起诗词和对联来。像他为人朴实、真挚一样,他的文采也得到广泛称道。1959年秋,耀邦同志在河南视察共青团工作,路过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见到一幅清代人写的旧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耀邦同志在谈笑中,将它改为“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题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是天下事,事事关心。”1981年,北京有个青年模仿此…  相似文献   

15.
饶泉生 《老友》2015,(3):47
楹联亦称楹帖、对联、对对子。对联与对对子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各有特色。对联一般要求两个字以上,上、下联为一副,且受平、仄限制。对对子只要对仗工整,一般不受平、仄限制,上下句字数相同即可,如古对今、头对颈、东西对南北、鸟语对花香、白鹅伸颈对乌龟缩头等。对联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为一副,有上、下联之分,而对对子可以多人参与。另外,对联是个人文化  相似文献   

16.
赏联与旅游     
赏联,是老年旅游者识景的一把钥匙。一副好的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寓意深远,句绝意不绝。我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楹联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欣赏:一、状景抒情。此类联句常用诗一般的语言写景状物。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述,抒发内心情感。这类楹联大都即景而作,轻松自如,最能帮助游人识景。如:苏州闲吟亭的一副楹联:“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前的对联为:“爽见清风明见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皆为情景交融之作。二、怀古励今。这是一类感事抒怀的联句,对特定对象抒发感慨和表达缅怀情思。如…  相似文献   

17.
正曾国藩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文章诗词均极有造诣,尤其善于作对联。他1838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那时曾年轻风流,常出入歌楼妓院,宠爱一妓女,名叫大姑。他曾特地为她写了一副对联:"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消魂。"把大姑二字写入联中,工巧而又自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曾自题对联于总督衙门大堂大门  相似文献   

18.
早年在农村看戏,草台班甚为流行。台下看客黑压压,台上热热闹闹锣鼓声。戏台两旁,好事的读书人往往贴上一副戏曲对联助兴,很有情趣。如“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文昭关、野猪林、 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横批是“悲从中来”。这副戏曲对联无疑是“微型说明书”,说明了这几出戏的主要情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戏班子是由戏迷们组成,属于业余性质。他们往往在戏台上贴出这样的对联:“耕读为本,乘闲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看为士、农、工、商。”横批是“乐在其中”。当时在农村演出没有固定  相似文献   

19.
伏健章 《金陵瞭望》2007,(23):54-54
唐莫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贪污腐败横行的封建官场中,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唯以读书求知为乐。他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不抵抗日寇,专打共产党。当地人民对他们十分愤慨。有人写了一副嵌字对联,分别寄给他两人。联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