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刘景林国际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而且要保持正常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健康的人。这个健康新概念,不仅丰富了健康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尊重人才首先要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个人生命的健康存在和保持人的尊严。“求才生财”的口号只有一定范围的积极意义;其次是尊重人才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正确看待“炒更”和重奖;再次是尊重人才的潜能。“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的口号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艺美学思想不仅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狭义理解,而且要“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平衡的审美状态”的广义的理解。从自然生态到生命生态、心理状态,春天的诗交融着自然、生命、人性、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和谐的生态审美存在。  相似文献   

4.
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问题 ,自我尊重需要是人类需要的核心 ,是人抗衡文化带来焦虑压力的“缓冲器” ,更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在形成过程中 ,它受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信仰保持制约 ,尤其受“尊重的教育”实施效果的影响 ;在发展过程中 ,它又表现出强烈的、持久的与富有弹性的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是人心理机能的具体化 ,生命价值的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更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平衡,制衡是中国管理文化中的精髓。孔子崇礼是用礼去平衡“礼崩乐坏”,老子认为“天之道”是平衡的,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是典型的心理平衡,《孙子兵法》强调“立于不败之地”就是保持与敌平衡的状态.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说更是体现了循环制衡思维。中国古代有些制度如廷议制、封驳制、言谏制等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臣子用统治者所尊奉的天命、礼教、先圣先君等约束统治者,也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企业的内部与外部都存在着制衡机制,企业在发展战略、各方利益、用人、激励等各方面管理中都要考虑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美建交虽然已度过了18个春秋,但在美国居然还有人企图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并妄想把台湾重新塞进联合国。这些人之所以要这样做,据称是要“使两个中国保持平衡”,是因为他们不愿“忘记”“老朋友”。殊不知,他们这样倒行逆施,恰恰“忘记”了他们的老祖宗,成了与老祖宗南辕北辙的不肖子孙。 温故而知新。人们如果重温一  相似文献   

7.
王群 《山西老年》2011,(2):56-56
健康乃生命之本,养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好养生保健呢?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生活规律、心情舒畅,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的“九不过”。  相似文献   

8.
晓健 《社区》2003,(16):44-44
简单过健康生活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教授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为其生长期的7倍。人的生长期若是以20~25岁来计算,那人的寿命是在100~175岁之间。若是按照正常的生物规律,人人都应该保持健康至100岁,可是现在人们平均寿命只活到70岁,少活了许多年。洪教授说,人要活得长寿,除了关爱自己,还要记住不伤害自己,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说健康、长寿有4个重点,那就是:一要有合理膳食,二要适量运动,三要戒烟限酒,四要心理平衡。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减少55%,脑中风、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疾病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9.
试论人本化教育发挥潜能关注人性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要培养自我实现的人,而自我实现的一个显特征是富有创造性。珍爱生命,关爱生命,使教育成为受学生喜欢和欣赏的、真正促进其幸福和完善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那些使人区别于动物、使人成其为“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早期经历是健康分化的起点和基础。留守经历作为大学生重要的生命历程事件,其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切入,使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序次Logistic模型分析了是否有留守经历和不同留守起始阶段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心理疾患情况的影响。分析发现,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健康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留守开始的不同阶段对大学生健康影响存在“早—晚阶段效应”。该研究结论对大学生健康工作具有一定启示,要聚焦“关键时期”和“特殊阶段”,构建并完善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心理问题的预警及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所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和”在天地万物运化之中,人体也需在诸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 与自然之和 古人早就提出:“人与天相应”,“人与天地之气生”,所讲的就是人类应积极适应自然,而不对抗自然。“适者生存”之结论,则是对一切生物与自然界关系的精辟总结。自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所以必须保护自然,禁止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善待自然,就是善待生命。  相似文献   

12.
老庄思想对现代人心理调适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境遇中,人们普遍被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所困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内心之中有太多的由“外物”构成的心结无法打开。而道家思想中老子的自然无为,庄子的“缘督以为经”,对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寿与德伴 孔子认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一个为人忠厚仁慈、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必然心理稳定、平衡,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常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体健寿高。寿与忍伴“能忍寿亦永”,老年人学会容忍,也是一种健身长寿之道。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告诫人们: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皆有益于老人。可见忍能制怒,使老人养生养性,起到健康益寿的作用。寿与雅伴 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干了几十年,一旦退下来,往往产生一种失落感。此时,不妨多培养健康情趣,如侍弄些花草鱼虫,学学书法绘画,与老友们下下棋,打打扑克,使心境处于  相似文献   

14.
养生念好“一字经”,保你越活越年轻:心静好比一湖水,清风徐来波不兴,静观事物细变化,正确处理避误差;毅力好比一座山,咬牙挺胸度难关;心中长明一盏灯,万事等闲看分明;心里长存一杆秤,衡量自己轻和重,客观评估不务上,自知之明心平衡;人生犹如一支箭,不后悔来不嗟叹,满目青山松和柳,老当益壮天地宽。生活中时常充满着矛盾,老年人的心理世界也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所以,要想保持心境平衡,必须要有好的养生方法。那么,记住以上保持心态平衡的“养生一字经”就很有必要了。具体来说就是:心静好比“一湖水”。高峡出平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相似文献   

15.
保持人的心理平衡是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对心理平衡的理论及其方式方法进行了论证和探讨,开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刘勰提倡文学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上要“酌于新声”、要创新,才会使作品“采如宛虹之奋髫,光若长离之振翼”,从而使作品保持长久的生命,亦即“通变则久”(《通变》篇)也。托尔斯泰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在于他能够“酌于新声”、越出旧规,着眼于创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天才的人是“独特的”“绝对不和什么雷同”(高尔基《文学书简》第72页),而且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表现生活,自有一套独特的创新的手法。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的出色的肖像描写,就是“酌于新声”在艺术创造上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 ,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但这毕竟只是概念层面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测量指导不科学、不统一 ,导致一些调查认为心理不健康的人占 31 % ,有的人甚至提出有 70 %的人心理不健康。这会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有的青少年分明心理没问题 ,看了这些数据后 ,硬是把自己的情况向书中所述的内容靠拢 ,仅根据一些“蛛丝马迹”就以为自己有心理障碍。专家们认为 ,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心理是健康的。在小学阶段 ,心理健康的比例达…  相似文献   

18.
姜德珍 《新天地》2012,(1):38-39
老年人要过好每个今天,保持心理平衡,必须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坚持适当的活动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容易产生失落、孤独、忧虑等消极情绪,要排除这  相似文献   

19.
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保持与提高土壤的肥力,培育健康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土壤是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有机农业的土壤管理与培肥技术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生物是土壤肥沃、健康的主要指标。土壤是活的生命体系,施肥不仅是满足作物的需要,同时也是土壤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需要。这样可建立土壤与作物间的平衡关系,确保两者都保持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冲突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是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关键,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要注重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有:弘扬主旋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因势利导,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重视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更新教育价值观,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