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本浒 《老友》2013,(2):9-9
1929年冬,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来到吉安县天河镇。由于事先侦察到了驻扎在吉安城的白军谭道源师准备进攻永新苏区后,再犯井冈山,红五军决定驻守天河,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暴动1000余人来到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2月24日凌晨。井冈山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被错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彻底丧失。多年来,关于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短短2年多历史的研究中,存在八个有争议的问题:毛泽东是何时选定井冈山为根据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何时形成、颁布的?井冈山会师的时间、会师后的部队的名称及缟削情况?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朱德扁担”故事的争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代表人物是林彪吗?彭德怀的红五军与红四军会师的时间、地点?是彭德怀杀害了王佐、袁文才吗?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同志率领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五军一部,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它与同年四月"朱毛会师",本来都是井冈山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试对红五军上山与参加井冈山保卫战,简论如次.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史用力甚勤,成果颇丰。但也有不少问题需作进一步探讨,比如,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下山是继红四军主力出发赣南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引退”,而不是标明井冈山保卫战的失败,更不是“弃守逃跑”;“围魏救赵”是“柏露会议”最后决策的,但此前已经多次提出,此后又召开过一系列重要会议加以贯彻落实;“围魏救赵”决策有得也有失,即在战略上是积极的、主动的,在战术上又是不完全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翻开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人们就会看到:袁文才、王佐两位同志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关心帮助下,不断地成长为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的猛将,他们所带领的部队也成为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支劲旅。然而,当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之后,于一九三○年三月中旬月,袁文才、王佐同志却突然被当作“土匪”、“反革命分子”杀害了。而且某些人认为杀害者是彭德怀同志,从而构成了彭德怀同志政治生命中的一大罪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建之一、著名的军事家彭德怀,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于1930年6月,在大冶刘仁八村成立红三军团,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奉中央命令,成立红三军团1、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彭德怀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28年7月22日,同滕代远、黄公略、邓萍等同志一起,领导湖南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举行了著名的平江起义。起义后的队伍正式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彭德怀,党代表滕代远,参谋长邓萍。下辖十三师第一、第四、第七团。第十三师师长彭德怀(兼),党代表滕代远(兼),参谋长邓…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六年一月至五月,毛泽东、彭德怀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由陕北出师,东渡黄河,奔赴山西,准备进军华北前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以便实现“打通抗日路线”,“巩固和扩大现有苏区”两个目的。红军出师山西,虽然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阻拦和破坏,未能取得对日寇直接作战的目的。但是,红军东征期间,在山西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打了不少胜仗,扩大了红军,筹备了物资,宣传了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的进军,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它胜利地粉碎了湘赣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开创了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使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的烈焰,成为尔后建立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前奏。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红军长征史,不应忽略敌方统兵40万的追剿军总司令何键湖南省主席、第四路军总指挥、二级上将何键,与顾祝同、蒋鼎文、陈济棠是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红军的四根台柱子,分别担任赣粤闽湘鄂“剿匪”西路军、北路军、东路军、南路军总司令。红一方面军长征,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属西路军作战地区,其中三道在湖南。1934年11月蒋介石任命何健为“剿匪”军追剿总司令,统兵10个军40余万人,包括薛岳、周浑元所部“中央军”及四个省人湘部队。几乎使红一方面军濒临绝境的广西全州湘江战役,亦是何键秉承蒋的旨意所部署和指挥的。三大主力…  相似文献   

10.
对于“毛泽东在什么地方作出决定到井冈山建立农村根据地”这个问题,我们在对有关史料进行研究,以及对工农革命军在一九二七年十月上、中旬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向湘赣边界转移的途中,最初曾考虑去湘南,以与南昌起义部队靠拢;后来,又考虑到井冈山安家。部队到了酃县水口,毛泽东作出了决定:放弃南下的意图,折向江西的遂川,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下面分述我们的论据: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彭德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作用,以往的党史论若曾有过种种评价,可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对彭德怀的作用是肯定的;1959年庐山会议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彭德怀被说成是所谓“在民主革命中参加我党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的代表”①,反对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犯逃跑主义错误.丢失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就彭德怀  相似文献   

12.
1927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出发经萍乡、莲花、永新到达宁冈,开创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行动与中共江西省委有什么关系?江西省委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这是过去论著中很少专门提及的,本文拟就中共江西省委在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这这一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后保存下来的部队及湘南暴动的农军,在井冈山砻市胜利会师,五月四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史称为井冈山会师.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今年,是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谨记这一重大事件前后梗概,以为纪念.一创造红军新时期的到来一九二四年开始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发展到一九二七年,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反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井冈山土地法》是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在井冈山(湘赣边区苏区)制定的.这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土地斗争经验的总结,记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长期以来,在研究《井冈山土地法》制定问题上,几乎都只注意到《井冈山土地法》是对一九二七年冬天至一九二八年冬天一整年内湘赣边区土地斗争经验的总结,却忽视了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制定与当时中共中央对土地问题指示关系的研究,因而影响对《井冈山土地法》的正确评价.根据现有资料的查证,《井冈山土地法》不仅仅是红四军前委、湘赣边区特委总结了湘赣边区的土地斗争经验,而且是依据当时中共中央对土地问题的原则指示制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门三英烈     
1928年9月,湖南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转战江西万载城乡,有力推动了万载地区的革命斗争。正在万载县鸡爪岭开药铺的清江县(樟树设市前为清江县)山前乡双港人廖梅修,参加了当地的革命斗争,经受了革命的洗礼。1929年12月间,廖梅修受湘鄂赣边区特别支部派遣从万载回到家乡,以探亲的名义在十里店的表弟傅裕昌家落脚,准备开辟新区革命斗争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  相似文献   

17.
1930年,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巧施"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既应付了李立三"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左"倾路线;又使蒋介石调兵武汉,造成岳州空虚,攻克岳州.又乘胜前进,一举拿下长沙.主动退出长沙,同一军团汇合,成立红一方面军.在立三路线的高压下,第二次打长沙,久攻未克.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果断地推翻了"左"倾冒险主义计划,及时撤围,回师江西,开始了革命武装由攻打城市到农村发展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2月12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东北军和西北军在陕北“围剿”红军接连受挫的形势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及其南京方面的一批军政要员,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后的十三天,即12月25日,在蒋介石以“领袖人格”保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下,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了南京,从而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对于张学良亲自送蒋到南京去的这一举动,当时的东北军、西北军的一些高级将领,以及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博古等同志,是不赞同的,同时也是难以理解的。他们都曾说服过张学良不要亲自…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毛泽东当年是如何选中井冈山的?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轶闻。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之中,藏立深处不为人知,毛泽东是在两次听别人说到井冈山后,才开始留意这座大山,并最终将其作为革命根据地的。1927年2月,毛泽东来到衡阳进行农民运动调查。座谈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向在座的同志讲:“国共合作弄不好终究会有破裂的一天,大家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到时候形势恶化,靠山的上山,沿湖的下湖,决不能放弃武装斗争;并说他打算到时候带一…  相似文献   

20.
清王朝“借师助剿”探析杨益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清王朝即以同治皇帝的名义于1862年2月8日(同治元年一月初十)颁发上谕,正式做出了“借师助剿”’,即借用英、法等国军事力量,帮助剿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决策。这在当时,显然是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