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0,(1):58-59
不知从哪天起,你开始缺乏工作热情,从来不主动要求做事,只是懒洋洋地应付:或者不求上进,安于现状。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你正在经历着职场“安乐死”——就像温水煮青蛙似的,没有痛感,但等发现危机来临时,已经无力逃脱。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历来是个敏感的话题,有关安乐死的争论除在哲学、伦理学、医学等领域展开外,法学界对安乐死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近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尤其引人注目,笔者想就此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乐死”的法律思考周莉华关键词:安乐死,道德,医德,故意杀人罪,立法“安乐死”由来已久,源于希腊Euthanasia,原意是“舒适或没有痛苦的死亡。”其现代含义是指:“对于患有现阶段医学科学技术所不能救治而又极端痛苦的病人,在不违背其本人意愿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07,(6)
据《大洋网》报道:一名身患重病27年的女孩李燕,想通过全国两会代表帮她提交《安乐死申请》议案。她把这个愿望发到了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的博客里,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从人道主义精神及儒家的生死价值观的角度,讨论“安乐死”所涉及的伦理问题,首先对“安乐死”的定义、词汇作一陈述,其次讨论“安乐死”牵涉的人道主义问题,最后引用儒家的经典,证明“安乐死”是符合儒家生死价值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生命价值问题上的分歧,中西方对“安乐死”的讨论出现了一些缺憾:没有在元伦理意义上对生命价值作出全面、客观的诠释;关涉“安乐死”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责任)的争论,多从与“患-医”关系相应的“权利-义务”层面展开单向度的讨论。应当更深入、全面地探讨生命价值和尊严这样的元伦理问题,并且对“医-患”关系的权利与义务作双向度的探究,同时应将“安乐死”的讨论延伸至动物,以便为“安乐死”的实践提供更切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一词源出于希腊文 euthanasia,译为无痛致死,快乐死。有时也被译为“无痛苦致死术”。通常是指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痛苦之极,要求在一种安适的情况下迅速死去的病人,致死方法可用药物或某些方式实现安逸死去的目的。对待安乐死是否符合对待死亡的道德和人道主义的原则,又能否得到法律上的许可,或有某一个政策与立法,又是否符合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这些一直是医学界、法学界长期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对安乐死的研究和讨论,我国起步较晚也比较少的开展,自一九八六年六月汉中市发生了全国第一起安乐死死亡病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     
……受着病魔的痛苦,这样活着对他(马克思)来说,比安然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不能眼看这个伟大的天才像废人一样勉强地活着,去给医学增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安乐死"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广泛争议的话题,它不仅牵涉到医学、伦理、道德、法律、社会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和观念,而且也面对着许多复杂的实践中的诸多社会问题,所以对于"安乐死合法化"这样一个事关生命权的问题,在法律上、伦理上,都需要一个日臻成熟的理性认知过程,而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在短时间内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安乐死合法化。  相似文献   

10.
妻子生病8年,其中5年瘫痪在床,丈夫悉心照料并倾家荡产为妻治病。在当地,他们被乡亲认为是一对恩爱夫妻。2011年,丈夫又一次带着妻子去看病仍无疗效后,在妻子的哀求下将她推到河堤之下致死,丈夫成了害死对方的"凶手"获刑5年。这个案件让人唏嘘,而案件背后的家庭因病致贫、贫病交加摧毁人的生存信心,更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2,(6):43-44
日前,上海市首例对母亲实施“安乐死”的梁万山,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安乐死”的激烈争论……“尽孝心”,老电工电击老母亲  相似文献   

12.
“请让我死” 波兰存在安乐死,但只用于确认病人已到病危阶段而取消正常的治疗。大多数医生因慑于法律禁止安乐死的压力往往放弃合理的决定。问题的争议在于如何处置那些痛不欲生的慢性病人欲死不得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老树 《老友》2012,(8):10-12
一点光亮,可以烛照人间。去年以来,各地频现“最美”。吴斌、张丽莉、高铁成、何遥、梁春霞、吴菊萍……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与不普通的前缀连在一起:“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最美军人”“最美护士”“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已经成为当今的网络热词,一次次进入公众的视线,一次次拨动国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14.
刘启武  一兵 《社区》2002,(9):23-23
缺德,在许多“地方骂语”中,属最普通最常见的骂人语言。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看重德行,所以,一  相似文献   

15.
七十多岁的李阿婆因中风患病二十多年,今年5月16日,被儿子邓某送食农药后死亡。邓某交代,自己是应母亲要求为其实施安乐死。因涉嫌故意杀人,番禺区检察院于2011年5月31日批准逮捕邓某。与一般的故意杀人案不同的是,邓某的亲朋邻友普遍反映邓某平时对母亲甚是孝顺,细心服侍患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探究     
安乐死在刑法理论上应属于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行为,是合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我国目前国情不适合实施安乐死。我国应尽快扫清实施安乐死的各种障碍,为安乐死的早日合法化创造条件。在有关法律尚未明文规定安乐死的条件下,“两高”应对此做出解释,以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邓伟志 《社区》2002,(12):8-9
第一次分配是合理的;第二次分配是合情的。实施第二次分配并不是什么施舍,而是弱势群体应当享有的人权。  相似文献   

18.
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是普天下众多百姓的期盼。但在当今时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空巢老人"比例明显增加,"空巢现象"使奋斗一生的"银发族"晚年生活倍感孤独,生出了许多令人扼腕的故事。面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缓解"空巢现象"带来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19.
肖保根 《社区》2004,(11):38-38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们都会长舒一口气。然而,“高考后遗症”却不请自来,在不少考生身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害性,应当引起社会、家长、考生的关注。 考试结束“等待结果焦虑症” 病症: 考试结束后,有些考生不是开开心心地放松一下,而是沉浸在答错了一道题、作文没写好等往事之中不能自拔,吃不好睡不香,焦虑不安,将自己锁在房间里胡思乱想,徨徨不可终日。前几年,武汉的一个考生因高考自我感觉发挥不理想、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学而自杀,谁知在她自杀的第二天,家里却收到了她填报的第一志愿大学的录取…  相似文献   

20.
我刊"追寻南下的足迹"大型策划活动"征稿启事"刊登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有关部门到不同层次的群体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