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年代,我在一二九师警卫部队,跟随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转战于太行、太岳,耳闻目睹了两位老首长的谆谆教诲和对下属的亲切关怀,受益匪浅,终生难忘。现将刘邓首长的几则故事追忆如下,遥寄思念之情,略表敬重之意。 ●战士偷吃苹果 刘邓首长发怒 1942年9月,我与部分警卫战士护卫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由襄垣赴武乡。一日,行至武乡洪水镇附近的小山凹里,只见有块农田里,一株孤零零的果树上,挂着零星苹果,微风轻吹,苹果随枝摇曳,一股劲向大伙招手致意呢。我们一字排在山间小路上,只顾埋头赶路。虽然一连几天总在行军,大伙儿嘴干唇裂嗓子冒烟,却很少  相似文献   

2.
1978年,当我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我举了一个数字: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200个角色,但却有500000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的话不超过100句!  相似文献   

3.
从“锦江”到中南海 1960年,我在锦江饭店做厨师,当时我才23岁。6月的一天,锦江小礼堂正在秘密召开一个中央会议,我们负责中央首长的饭菜。那天晚上,饭店副经理忽然把我叫到他17楼的办公室,我心里很紧张,因为我当时负责做10楼的饭菜和夜点心,以为自己出了什么政治问题,带着一身冷汗来到他办公室。想不到他对我说:“苏林发,你明天乘专列去北  相似文献   

4.
马烽同志出生在山西孝义县。父亲去世后,他跟随母亲在汾阳县东大王村姥姥家长大,所以马烽经常说汾阳是他的第二故乡。抗美援朝开始不久,马烽同志回汾阳下乡采访。他到县委后,县委书记刘光让我给马烽同志安排食宿。但当时因为刚刚建国,百废待兴,无论干部和群众,生活都比较艰苦,缺菜少肉。中午只好给他吃了一顿家乡便饭剔尖。晚上休息时,县委客房连一床被褥都没有,我只好让通讯员把下乡不在家的组织部长的被褥给马烽同志搬去。可通讯员只搬去被子,却忘了拿枕头,马烽同志就自己从院里搬了两块砖头当枕头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刘书记去看马烽时,…  相似文献   

5.
竹莹 《人生与伴侣》2007,(12):52-53
我与父亲,一直是不太亲近的。 我在外面这么几年,每次打电话回家,总是随便与他聊上几句,然后便叫来母亲,有说有笑,讲上半天。我和母亲,总是有那么多的话要说,而面对他,除了问问他的身体,聊聊他的小生意,别的,就不知该说什么了。记得最初的那几回,是我要求他的,后来便成了习惯,如果凑巧是他接的电话,简简单单聊完几句,他便急急忙忙去叫母亲。有许多事情都是母亲听完后再细细说给他听。其实他也可以问我的,就像我原本也可以将那许多琐事说给他听一样。可是,我们都没有说。或者,是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相处。  相似文献   

6.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我是山西省万荣县的一位农民,我父亲赵海山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在晋陕狭谷黄河滩上的一次游击战中救过一位首长。这位首长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期间,曾在国内一老年杂志上撰文回忆此事,并表示想寻找我的父亲。我父亲已在几年前去世,临终时他向我们交代,一定要设法找到这位首长,并替他转达几十年来的思念之情。那位老首长的回忆文章是我的一位老乡看到的,他没有记住作者名字和那本杂志的刊名。这让我们的寻找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一度几乎要放弃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告诉我说:“《山西老年》是在全国老年读者中…  相似文献   

7.
当翻开1959年我在抚州机械厂工作的日记,其中有一篇题为《崔专员在我厂当工人》的纪实,使我感慨万千。中共抚州地委书记、行署专员、长征干部崔传芸同志于1959年6月1日来到抚州机械厂参加劳动。当时我任该厂秘书科长。那天,我跟随党委书记许国平同志带领崔专员来到金工车间,安排他跟随车工欧阳龙姬参加为时一个月的劳动。崔专员来到车间,以普  相似文献   

8.
正说董宁文之前想先说一下蔡玉洗。玉洗先生长我五岁,虽与其没有过多深入交往,却有几年的同室之缘。1992年夏,我由江苏青年杂志社调任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当时玉洗是总编辑。我去的时候他已到南大读博士了。办公室给他留着的,但他来的时间不多。于是我的办公桌被安排在了这间里(估计考虑到他不常来),这样也就有了和他多次交流的机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我和老公将9岁的儿子送到德国,在柏林一所小学读书。作为陪读,我很快发现了这里许多与在国内读书的不同:孩子的书包变轻了,放学时间提前了,每天都有大量的玩耍时间。最让我惊奇的是,那里居然没有教科书。儿子每天高高兴兴,而我却很忧虑,担心他学不到什么知识。一个学期过去了,问儿子德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德语:"自由!"  相似文献   

10.
宋欣 《新天地》2011,(8):26
一我爷爷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却居然有3个名字。爷爷出生在清朝垮台的前一年,当时,列强横行、兵荒马乱。因此,家里给他取名"廷浚",意思是盼望朝廷能疏浚世道。  相似文献   

11.
听朋友讲过一件实事,说某批发市场有个摊点的老板,一脸忠厚,从不隐讳自己只有小学文化,常常算错帐,但都是错给别人,诚实的人看他算错了,就提醒他一句,他却反过来问道"是多给你来还是多给我了?"客户说:"多给我了"。这时他马上笑哈哈地说:"那就没事了,如果多给我了我就补  相似文献   

12.
1949年3月25日那天早上,我们4点多就起床,按预先的布置各奔自己的岗位执行警卫任务,迎接党中央、毛主席由西柏坡迁来北平。 当时,我被命为便衣队队长,由李克农直接领导。 当接到党中央要来北平的通知之后,我们进行了周密部署,采取了两套布置做法。 在北平的前门火车站,就像欢迎民主人士到京时那样,也进行公开布置,以吸引注意力。 而我们在西北郊的清华园火车站另有安排。在这天之前,李克农带我们去过几次,看了  相似文献   

13.
颜东岳 《老友》2014,(10):9-9
正王树声大将在和平环境里仍然保持着优良的革命传统。1968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担任领导工作。一天,他和往常一样来到食堂排队买饭,见到前面一个年轻战士拿着一套饭盒,就亲切地问道:"小同志,一个人吃饭,带这么多饭盒干吗?"那战士回答说:"给首长打饭。"王树声又问:"哪位首长?"大概是小战士回去后和自己的首长谈起了这事,首长让他打听一下问话人是谁。所以第二天打饭时,当王树声像招呼老朋友般打趣说"小伙子,我见你  相似文献   

14.
我接到入伍通知书后,村里一个复员兵登门教导我:"到了部队,第一件事就是给新兵连首长写一份决心书,这对你的分配至关重要。如果你写得好,新兵训练结束后,就有可能让你去当文书或是给首长当警卫员,而这两个职务是天生的干部苗子。"他还传授给我很多宝贵经验,高级的有如何取得首长的好感,低级的有怎么样抢吃热汤面。  相似文献   

15.
武宝生 《社区》2005,(7):59-59
那天,我与几个朋友在一家茶室喝茶聊天。一个老兄的提问,使大家的话题像潮水般涨起来。这个老兄说:“在你的记忆中,给谁端水最多?”老张抢先说:“上班期间,我始终给上司端水,一天少说端一杯,上班30年,给上司端水怎么也有上万杯了。”老韩给首长当过5年的勤务兵:“我伺候的那个首长,最爱喝茶水,在办公室喝,下部队喝,早上喝,晚上喝,半夜醒来也要喝,究竟端过多少杯水,可以说不计其数。”“我觉得,在端水问题上,我们应该向身边看看。”老李接着说:“我们为儿孙们端水还少吗?为了让孩子喝水,我们要在水里加上糖,细心而认真地将水温调到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6.
魏玉秀同志1926年出生于山西省左权县,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当时年仅13岁。1944年至1952年,给周恩来总理当过8年的卫士;1952年转业地方工作,1987年在平定县离休。最近,我专程拜访了魏玉秀同志,他给我讲起了那些值得回忆的往事:1944年春节后,已有5年军龄的魏玉秀同志从三八五旅宣传队调到中央警卫团的手枪连,从此开始了跟随周恩来同志8年的卫士生涯,那年他刚满18岁。现在他仍清楚地记得周恩来同志首次找他谈话,他提出自己年龄小、没文化,怕完不成任务时,周恩来副主席鼓励他:“除了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艰苦的8年抗日战争中,我跟随刘邓首长和陈赓将军先后参加了长生口夜袭战、神头岭伏击战、长乐村追歼战等战斗。然而,真正使我难忘的还是彭德怀副总指挥与左权将军亲自指挥的震动全国的“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18.
我读书很晚,接触梅村诗则更晚,记得是在一九四三年,高中一年级的时候。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南京汪伪政府大肆进行卖国投降活动,广大沦陷区人民则生活在火坑之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张潮象老先生,选了梅村的《圆圆曲》和陆次云的《圆圆传》来给我们讲,讲到“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诗,还特别引陆传中的“三桂赍重币求去此诗,吴勿许”以为印证。张老先生当时讲诗的用意并未说明,但他讲诗时对吴三桂的愤激之情却溢于言表,使人感到仿佛不是讲历史而是讲的现实。我那时还不到二十岁,由于张老先生的讲诗,却引起了我对梅村诗的爱好,至于梅村本人的历史,当时却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9.
生死相依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句老话说的是,求生是人的本能,在大难来临时,为了求生,即使是夫妻也顾不了许多了。然而,我却有幸碰到一个可以与自己生死相依的男人,他就是我的老伴。40年前,我随他外出旅游。过江时,渡轮与一艘货轮相撞,人们惊慌失措,纷纷跳水求生。老伴会游泳,而我却是一个旱鸭子。危急时刻,我几次推他下水叫他不要管我,赶紧逃生。他却说“,要死就死在一块,我决不能丢下你不管。”当时,他异常镇定,从背后拦腰抱着我,一起跳进了江中。一下水,我完全慌了,下意识地死死抓住救命稻草——老伴的手,老伴连连呛水,费了很大…  相似文献   

20.
正几年前,我大外甥要去美国。其实,他算是IT精英,在国内某大型企业,有一份年薪20多万且单位提供食宿的工作。当时,我姐姐姐夫想让我劝劝外甥,这么好的工作,还出去干什么?说不定是骑马找驴呢。我外甥当时说了一句话,至今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说,我宁可输在公平规则下,而不愿意赢在不公平规则下。当时这话把我给绕糊涂了。年轻人真是有思想。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