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著名爱国民主将领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于1936年底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由此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中国内战局面,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国共同抗日。对此,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  相似文献   

2.
寿星箴言     
《老友》2003,(8)
107岁寿星黄双风说:"我这一百多岁是大山给的,青山绿水育人寿。"百岁寿星马寅初说:"心理健康人长寿。"105岁寿星陈椿说:"我长寿的秘诀是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1岁将军寿星张学良说:"宽宏大量益长寿。"105岁寿星向多本说:"淡泊名利人长寿。"百岁老人孙越琦说:"做事无愧于人,就心安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张学良将军诗词的分析,说明了他不仅是一位戎马倥偬的爱国将军,也是一位文学造诣极深的诗人。通过对其诗词思想内容的探究,可以使人们透视到张学良将军不同时期的思想发展脉络。表达了他抵御外侮、光复东北的爱国主义思想,寄托了他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和抒发了他一生关注民族教育的高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张学良将军在幽禁生活中的苦闷。  相似文献   

4.
一、张学良的爱国统一思想是社会现实的产物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位忠诚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虽然出身于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家庭,但是,他的思想却与他的父亲迎然不同。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hi年6月3日(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他少年时代,正是列强瓜分中国,日俄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伸入东北,内忧外患日益深重的年代,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他接受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思想。他的启蒙老师是东北宿儒杨景镇、宋文林、白永贞等名流学者,这些人经常向其灌输历史知识,加之东北经过甲午战争、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5.
刘峰 《山西老年》2010,(4):10-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为什么张学良和杨虎城能逼蒋介石抗日?为什么他们二人敢这么做?外界普遍评论是因为他们都有爱国之心,都有满腔热血  相似文献   

6.
浅议张学良将军的爱国爱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由军阀后代成长为民族至上的"千古功臣",体现出张学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他一生爱国家、促统一,无愧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伟大爱国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的两位封疆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全国由内战转向抗战,导致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步伐突飞猛进创造了条件,大大缩短了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历史进程.历史事实已经作出公断:“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在“西安事变”中举足轻重的张学良将军,这个中华民族可敬的千古不朽和名垂千古的功臣,已被国民党当局囚禁整整五十年了,在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在中共中央再三提出和平统一台湾、实现“一国两制”号召的今天,我们无限怀念这位可敬可颂的爱国将军.本文想就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主客观因素,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略谈粗浅看法,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将军话家财方正张学良将军被囚禁在雪窦寺里,其大姐的一封信打破了他宁静坦然的心境……就家庭财产的分配与处理,张学良将军给大姐复信……从信中,我们感到了张将军超乎寻常的大度与超凡脱俗的胸襟,他对人生真谛的洞察与彻悟,以及他“但论是非,不计成败”的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维护蒋介石的“威信和尊严”便于他领导全国共同抗战,也为促使蒋介石“所答应的条件”“不至于反悔”,张学良在宋氏兄妹和政府的保证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于12月25日亲自送蒋介石回了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回到南京后,不仅不履行诺言,不放张学良回西安,反而扣押了张学良将军并调大军压迫西安。张学良将军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在身陷囹圄的情况下,始终考虑的是“国家的前途”“故乡的惨状”。在1937年元旦“告东北军将士书”中,他告诫他的将士们要振起精神,坚强意志,认清目标,巩固战线,“来为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和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对张学良教育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张学良不仅是一位爱国将军,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杰出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教育家。阐明了张学良的教育兴国思想,五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方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名师创名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按照社会需求办学等教育思想,堪称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行。尤其强调了这些教育思想对东北大学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先生是中外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当年,在他与杨虎城的领导下,发动了有名的“西安事变”,之后,虽然促成了国共第二次统一战线的形成,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他自己却终生身陷囹固。人们常常怀念先生的爱国功业,但却很少重视他对国民教育的贡献。本文主要通过东北大学的西迁和兴衰历史,回顾张学良将军文武并重,为振兴东北而发展东北教育;为“复我河山”而将东北大学西迁,从一个新的角度肯定了张学良在教育方面的功绩和赤诚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旧居又称张氏帅府,由曾雄霸中国北方的奉系军伐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修建,并由此得名为大帅府。1928年,张学良将军年仅28岁便继承父业主政东北,张氏帅府又由此得名为少帅府。张学良旧居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在世人命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旧居,记述了它的发生、发展,记述了它的主人们的生平业绩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说,张学良旧居浓缩了东北的现代史,是一部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
以翔实的史料论证了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反对内战,维护国家的统一;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做出历史性贡献;在漫长的幽禁岁月里,他虽身处逆境,但爱国初衷不变,仍关心抗战;张学良晚年心系祖国统一和富强,情萦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4.
阎明复 《金陵瞭望》2005,(23):53-53
作者阎明复的父亲阎宝航是张学良将军的挚友和幕僚。在2001年10月15日“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去世的第二天及此前病重期间,阎明复和姐姐阎明光曾多次飞临夏威夷的张将军夫妇身边。这里选登的是阎明复著文回忆“为张将军送葬归来”后的重要一节。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和平统一观是其一切爱国行动的指南。分析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总结了以“反对内战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为核心的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张学良对停止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虎城“是国民党将领中首先倡导对日抗战的爱国军人”!早在1933年,他就曾请缨抗日,援助察绥抗日同盟军。1936年底,他和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便是为了逼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结果推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食言而肥的蒋介石,一方面扣留张学良,一方面逼迫杨虎城“辞职出洋”。1937年6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迫其放弃了内战政策,此举成为全国抗战局面形成的关键。其实,在此之前,蒋介石还经历过一次鲜为人知的兵谏,地点在庐山,发动者是国民党左翼人士邓演达和唐生智。  相似文献   

18.
心存广宇壮山河——《张学良爱国诗词鉴赏》编后刘国刚1996年10月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何联华先生主编的《张学良爱国诗词鉴赏》,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各方人士的交口赞誉。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先生评...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前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它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周恩来曾指出,西安事变的发动,虽然主要是由于张杨两将军爱国抗日的决心,同时,也是由于在不断高涨的人民群众爱国抗日运动的有力推动下发动的。过去学术界多从中国共产党或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的角度着眼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本文则拟就西安事变的群众基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着重分析了张学良从执行不抵抗政策到逼蒋抗日和联共抗日的爱国行为与举措;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