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使用偏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学生在汉语词汇的使用方面出现的偏误与汉韩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中找到偏误产生的原因,是词汇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外语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直接用外文撰写的外语专业高年级教材、参考书等相继问世,但遗憾的是这些用外文撰写的教材和参考书中有不少外语表达和内容方面的偏误,给外语教育和教学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因此,对这些偏误较多的外语教材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和我国外语教育界同仁以及读者共同探讨其原因所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对90名中国学生的中介语对话的分析以及相关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五类偏误在口语交际中十分常见,尤以母语负迁移引起的错误为甚.中介语发展有三个不同阶段:偏误随机产生阶段、偏误自然产生阶段和偏误系统产生阶段,三个阶段各有特征.对不同类型的偏误,学习者和教师应采用不同的纠正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汉韩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吃"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以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对汉韩"吃"动作的隐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白”是各民族语言中的基本颜色之一,在汉韩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颜色词“白”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以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韩颜色词“白”概念隐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成语学习一直是难点之一。他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些习得性偏误,而这些偏误往往是由于文化、母语和目的语各自的特点等原因引起的,具体表现为语义、语法等方面的偏误。而在课堂上采取突出重点加强记忆和增加交际性练习和提高成语使用频率等策略可以使得教学效果增强,提高学习者的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时,使用近义词存在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忽略适用对象和范围的不同而误用,忽略词义轻重的不同而误用,忽略词的语体风格色彩不同而误用。结合汉泰词语的对比分析,可发现造成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汉语本身的特点、母语的干扰、学生的学习策略、教材及教师教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这给我们相应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8.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汉语、英语还是其它语言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标点符号用之不当便会引起歧义,导致误解乃至笑话。但教学实践表明,外国留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写作时标点符号方面的偏误大量存在。本文以实际语料为基础,指出了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现状及存在的偏误,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就如何帮助留学生提高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性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作文语料与测试语料对留学生汉语集合量词的习得情况进行考查发现:汉语集合量词二语习得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遗漏、误加三种。从母语负迁移、目标语规则泛化、普遍认知、教材误导4个角度全方位考查并精准定位偏误生成的具体原因。结合偏误分析和汉语跟3种外语对比研究成果,基于汉语母语者BCC语料库,概括出汉语集合量词使用的一些具体规则,进而考查集合量词习得顺序,描绘“集合量词难度等级与习得阶段对应表”,提出“可分离性标准”以区别“双”“对”“副”,希望能切实促进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与国际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的偏误在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从汉语介词"在"的用法出发,分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四个方面分析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在"的使用偏误,并力求找到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帆  韩威 《东方论坛》2016,(1):116-122
离合词的难点不在其意义,而在其用法.离合词的偏误多在其分合及离析形式的使用问题;其偏误几乎全部为述宾式离合词偏误.述宾式离合词的七大偏误类型分别是述宾式离合词有带宾语的偏误、组合关系误用的偏误、带补语的偏误、离析后后项成分带修饰语的偏误、重叠的偏误、带动态助词的偏误、非离合词或不该用离合词而误用作离合词的偏误;偏误原因有母语负迁移、过度泛化、教学因素的影响;教学对策应包含结合场景进行语块教学策略、与一般动词对比教学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热潮。现从下面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成果做一下归纳和总结:偏误分析的研究发展阶段、偏误分析的类型和偏误分析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可分为省略、照应、关联词语、时间词语、词汇衔接等5类。省略偏误包括主语省略、定语省略;照应偏误包括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或零形式照应,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或名词照应;关联词语偏误包括省略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错用关联词语;时间词语偏误包括省略时间词语、错用时间词语;词汇衔接偏误主要是词语重复。其中省略偏误比例最高,依次是关联词语、照应、时间词语偏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级汉语水平越南学生的作文语料,筛选出了134条趋向补语偏误用例。这些偏误可归为五种类型:(1)趋向补语冗余的偏误;(2)趋向补语之间混淆的偏误;(3)趋向补语遗漏的偏误;(4)趋向补语和其他补语混淆的偏误;(5)趋向补语和宾语错序的偏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其次是目的语过度泛化。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留学生学习汉语当中所出现的词语偏误的基础上 ,对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的词语偏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总结出几条偏误的规律 ,并对偏误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降低偏误率 ,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对不同偏误类型的典型例句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语义偏误主要是学生对惯用语的感情色彩、实际意义的把握出现偏差,句法偏误主要是不了解惯用语的结构和功能,语用偏误则是由于不明确惯用语的使用场合和对象。由此提出针对惯用语偏误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偏误分析”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时产生错误的原因除了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外,还受语言学习规律的影响,如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基于“偏误分析”理论,通过对学习者常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教师在处理语际语言偏误、语内语言偏误以及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偏误时应处理好全局性偏误与局部性偏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依据声调理论,研究采用语音测试法,对25名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偏误从调型偏误、调域偏误和调长偏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型偏误是声调偏误的主要类型;母语背景和性别特征都是影响留学生声调习得的重要因素;四声起点音和尾音的音高误差是导致调域偏误和调型偏误的重要因素.汉语声调教学的"阳阴去上连读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在连读中定好四声起点与尾音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习得动态助词“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初级阶段的学生习得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偏误,、特别是“了”和“过”的混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考察了初级阶段留学生使用“过”的偏误情况.总结出了初级阶段留学生使用“过”的偏误特点、偏误类型,在总结各种偏误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造成偏误的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运用偏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某高职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中作文成绩处于及格线上下的试卷进行偏误分析,发现语际偏误在该初级学习者所出现的偏误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在语际偏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学习者的语法偏误,因此,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找出偏误产生的根源,使之不断修正其在目标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