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不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 《兰州学刊》2004,(1):158-159
20 0 3年是我国第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机会平等原则”应是实现毕业生公正就业的基本保证。然而 ,现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却存在着诸多“机会不平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公正就业。本文着重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多方面原因 ,并分析了其所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 ,以期社会相关部门对此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充分实现毕业生公正就业。  相似文献   

2.
许苏庭 《南方论刊》2015,(4):10-12,50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的满足与实现推动着人、社会交往、社会分工及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内含着丰富的社会公正思想。当代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未得到完全满足导致了许多不公正现象的产生,这容易造成社会发展动力衰减、社会民主化进程受阻、社会安全运行风险加大等社会危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马克思需要理论给予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实现很多启示:一是努力实现公民个体的合理需要,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二是加强保障弱势群体的合理需要,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任务;三是依靠发展满足合理需要,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诉求;行政决策关系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必然要求公正。行政决策公正的起点是发现决策问题并确定合理的决策目标,基础是合理设计决策备选方案,核心是均衡多方面的利益需求。其相应的制度建构为:公正的行政决策组织制度,公正的行政决策工作制度,公正的行政决策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共的就是公正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正是人类政治社会的永恒追求,公共行政担负着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的使命,然而,公共行政如何才是公正的,却存在着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和实践上的诸多困难。但追求公正,通过公正地行政促使广泛的社会公正的实现,又是政府无法推卸的责任。公共行政必须在社会发展中寻求公正。但是片面的经济发展不仅不能带来公正,反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和奴役关系的恶化,这就需要由政府来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目标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求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中实现社会整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这一追求中,公正的公共行政促使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清 《兰州学刊》2004,(1):147-148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调整 ,社会公正问题和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现社会公正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对待 ,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解决社会公正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在推动社会公正的实现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作为政府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公共政策对社会公正的促进实际包含两层含意:一是以社会公正为目的的公共政策,二是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策过程。前者意指社会公正是公共政策作用于社会的结果,而后者代表政策过程本身需要体现公正的价值和原则。这就是结果理性与过程理性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社会公正”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是,要求对广大社会成员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强弱、亲疏、远近,都一视同仁;强调公正与私行的对立,确立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认为社会公正应是圣王国君和各级官吏的基本道德。实现社会公正,一是法制的作用,行公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可靠保障;二是最高统治者国君的作用;三是以官吏选拔方面的公正公平去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朝着追求公正的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是社会公正的供给者 ,公正的要求根源于平等意识和自由观念 ,但公正却包含着平等和自由的悖论。市场经济创造了新型的社会关系 ,孕育出了“真实的集体” ,在这种“真实的集体”基础上提升出的集体主义原则是科学的原则 ,公共行政坚持这一原则 ,就能够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公正的目的。在人类历史上 ,存在着分配的公正和交换的公正 ,而发展的公正是真正公正的实现 ,是公共行政惟一的价值向导  相似文献   

9.
法官释明权属于诉讼指挥权的一种,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建构法官释明权制度有利于实现实体公 正和社会正义;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能够补充辩论主义的不足。因此,建构法官的释明 权制度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吴忠民 《学术界》2007,(2):7-24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应对社会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以及顺应发展趋势的需要,学术界有关社会公正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强劲的势头,成为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所高度关注的“显学”。这一阶段的社会公正研究主要围绕着如下重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关于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关于社会阶层结构层面上的社会公正问题;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关于社会公正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社会公正研究发展本身的逻辑线索以及现实社会对于社会公正的重点需求来看,要想稳步、有效地推动社会公正研究,其关键在于:重视社会公正基本理论的研究;重视对社会公正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重视对公正合理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重视对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和阶段性目标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1.
对实现社会公正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金珍 《东南学术》2006,(5):138-143
历史经验表明,社会公正问题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协调、心理承受底线,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不同的社会,社会公正要求、表现及实现程度不同.对当代中国而言,实现社会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社会公正内涵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梁胜文 《理论界》2009,(1):42-43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公正不可能在私有制、剥削和压迫存在的制度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公正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物质基础;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3.
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公正,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而紧迫的历史性课题.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诉求.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公正,必须从社会系统建构着手,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目标公正"、"社会过程公正"、"制度供给公正"和"政府作为公正".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正与道德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馨 《人文杂志》2005,(2):154-156
公正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 ,社会公正已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心理、进而对社会整体道德状况产生作用的重要社会因素。社会公正是个体道德心理产生的社会根基和外部原因 ,是影响群体道德心理的决定性因素 ,道德心理对社会公正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道德心理的积极与消极主要取决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和评价。在我国现阶段 ,努力提高社会公正水平是促进人们良好道德心理的基本途径 ,也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为此 ,既要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创造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 ,又要协调好人与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 ,并加强公正及道德心理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王天旺  傅爱军 《理论界》2007,(8):107-108
公正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更是司法的灵魂,它维系着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国家的稳定。司法程序公正能有效地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使司法公正落到实处。本文试从司法程序公正的涵义、作用出发,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程序上的不公正现象,并试图探索一些积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李振宏 《东岳论丛》2005,26(3):134-141
两汉时期的公私对立观念更加普遍和鲜明,并由此奠定了社会公正思想的重要基础。汉代人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强调社会公正应考虑社会对象的普遍性,不分亲疏、贵贱、好恶、恩怨,特别是对待普通百姓,要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强调君主官吏在上位者对于实现社会公正的特殊作用;强调社会公正对法的依赖性,要靠公法来维持社会公正;特别强调在官吏选举上实现公正的重要性,通过官吏选举的公正来保障社会公正。汉代的社会公正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在和谐社会中,民主法治是基础,公平正义是保障。一个国家只有实现了公平正义,才能形成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不仅需要执政党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而且最终要靠司法公正来作保障。如果司法是公正的,即使社会上存在着不公正的现象,也可通过司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目标和重要原则。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社会公正的根本保障,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正,不能陷入单纯的想象和空泛的议论,必须立足国情、着眼实践,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正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公正的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而来的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使得如何实现社会公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之一。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公正已成为我们评判现代化成就的"阿基米德支点",没有社会公正,我们将无法实践以人为本理念,也无法使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也将成为美丽的海市蜃楼。在现实生活中,造成社会不公正的因素很多,但是最为明显和最具破坏力的不公正则往往来源于政府滥用职权所带来的不公正,这就要求我们所要建构和实现的社会公正观必须建立在宪政的基础上,在宪政保障下的社会公正才是最真实、最持久和最现实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社会公正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类苦苦追寻的理想目标。人是建立和实现社会公正的主体和基础。而社会公正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提供社会保证。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公正实现的最高境界 ,同时也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