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发展社会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以来,各省市各单位通过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着地区差异、发展不均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明显滞后于东南沿海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看似和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有关,其实是与部分党政领导对社会工作重视不够有关。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使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必须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荣增 《城市》2008,(2):3-7
城镇密集区.国外也称作多中心城市区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多个大中城市为核心.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发生着密切联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连续性分布的密集城镇地域。国内有一些相关概念与其近似,如城市群、都市圈、都市连绵带等。但又有细微区别。城镇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区域整体性强、结构层次多是城镇密集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及城镇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6—19年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持证残疾人数据,研究持证残疾老年人群体全国、城乡以及省份等不同层次的贫困状况和特征,并从城乡和地域上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残疾老年人经济贫困率下降明显,至2019年,绝对贫困发生率仅6.5%,但边缘贫困问题开始凸显,且具有较明显城乡和区域差异.(2)农村残疾老年人多维贫困程度较城市更为严重,趋势整体向好,农村改善速度快于城市.(3)西部地区残疾老年人贫困状况依然相对更为严峻,具有较高的边缘贫困率及程度较深的多维贫困.东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虽较高,但部分省市开始出现城市边缘贫困加剧与多维贫困加深的现象,还可能面临城乡残疾老年人多维贫困程度差距拉大的趋势.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基线边缘贫困率高仍是亟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且仍须防止多维贫困的发生和加深.  相似文献   

4.
李倩 《社会学》2008,(4):55-58
改革开放以来,在理想子女数目方面,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呈现出一种随年代发展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数量偏好的变化相比,性别偏好的变化则显得较为缓慢和滞后。我国已经从被动的低生育状态转向自觉自愿的低生育状态。由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在各地区的差异性,造成了地区间的生育率不同,也造成了人口素质方面的差异。农村地区相对贫困,文化教育水平落后,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而可以多生育孩子;而我国城镇地区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对孩子的培养投资也相对较多,但却受到国家生育政策的严格控制。长此以往,低素质人口所占比例扩大、高素质人口比例缩小,这种情况显然违背了社会良性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困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更加特殊和复杂。在精确扶贫政策背景下,贫困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的效果。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在经济生活、生活保健和心理健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建立以家庭养老和多种养老方式为基础的制度,关注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实现"精准助老"。  相似文献   

6.
《城市》2010,(12):79-79
从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会议暨区域合作座谈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全面超过东部地区,标志着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中西部地区自主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近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职能的集合体,通过自身的创造和科技制度的创新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表明,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均等比旨在更真实地反映不同家庭的需求支出情况,调整不同结构、不同规模家庭的收入差异。对我国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均等比下测得的儿童贫困数值不同。我国儿童相对贫困情况较为严峻,区域和城乡间差异不明显;但绝对贫困情况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在我国儿童贫困问题研究中引入均等比的概念,科学测度儿童贫困水平。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鼓励农村城市化,却没有相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支撑,城市的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本文就中国城市存在的贫困问题,以东阳为样板城市进行分析,分析了其现今存在的贫困现状,以及导致贫困的几大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城市贫困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治理的社会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短时间内完成。这个问题影响着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反贫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作为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中国的贫困研究是在广泛的社会变迁背景中呈现其社会学意义的。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发展、现代性和社会结构变迁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主线索。和以发达地区为场景展开的大量研究成果相比,关于不发达和贫困的研究虽然数量不丰,却也初具形态。笔者尝试把这些工作粗略整理,受益颇多。在不同时间、地理空间和文化条件下,发展问题或者现代性问题可能呈现出多元或多样面貌。发达和不发达各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值得探求,关键要清楚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在学术体系的什么地方相…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是河北省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与京津一起共同构成“面向21世纪环渤海京津唐大都市群区”。要深化及加速实施“两环带动”战略,要引导环京津地区城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市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合理配置区域空间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使上述地区成为河北省在21世纪迅速腾飞的龙头地区。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的社会经济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并有增加之势。一般而言,失业人口的消极社会经济后果要大于其积极作用。失业人口的消极社会经济后果主要包括消极社会后果、消极经济后果和消极心理影响三种。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的适度存在对社会经济生活会产生积极、重要的作用,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积极作用,这与传统的或流行的将失业人口视为洪水猛兽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照。当然,文章也不忽视中国城镇失业人口大量、长期存在给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不利的影响,并也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还指社会、经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乃至管理机构和思想观念等种种因素向乡村地区逐步渗透的过程。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乡村城市化的特征及表现形式不同,在相同阶段,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大城市郊区作为中心城市的扩展空间,以及中心城市对其腹地产生集聚和扩散作用的过渡地带,其乡村城市化进程受到来自城市和乡村的双向促进,与一般农村的乡村城市化相比,其条件更加优越,并且在进一步推进乡村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途径选择上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生弟 《职业》2011,(18):125-126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受通货膨胀的严重冲击已经有三次,分别是1980年、1988年和1994年的通货膨胀。2008年暴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是巨大的,特别是一些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加剧,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了日渐沉重的压力。2009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提到"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可见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已经引起高层领导的警惕。  相似文献   

15.
世界银行在《2020年的中国》中开宗明义:“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埸经济转变,和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性社会的转变”。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变,是中国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四川省是中国内陆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加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工业社会的转变进程任务更加艰巨,一个内陆西部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只有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根据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的区位和城镇现状等条件,选择不同的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在发达的国家,还是在发展中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直到今天,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目前,世界各地的贫困现象变得更加严重。据世界银行组织资料表明,每天有7.5亿名男女和儿童挨饿,尤其在贫困的国家。如果目前的经济趋势继续下去,到ZOOO年,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将达到13亿。俄罗斯曾是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在全苏时期,尽管出于思想概念上的考虑,以“保障少”术语代替“贫困”术语,同样也毫无例外地存在着贫困。ZO年代初期,原苏联制定了17级工资等级…  相似文献   

17.
《城市》1993,(2)
城市(本文中的“城市”,是指县级以上的建制市,除非特别指明,不包括县城、镇、集等小市镇),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区域和现代经济的载体。在国家和区域生产力布局中,城市居于主导地位,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完善和发展城市布局体系,合理选择城市化道路,是发展西北区域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其开发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西北城市布局及城市体系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新格局,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优势产业各具特色;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空间发展格局;区域开发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区域合作和一体化不断得到加强。与此同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也遇到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联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了并轨招生制度、明确了高校是非义务教育,教育逐步走向产业化,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缴费上学,这就造成高校中出现“弱势”群体现象,也就使一部分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下岗职工家庭的学生成为贫困大学生。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河北省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为建构高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体系,制定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相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玉民  刘文江 《城市》2010,(3):66-67
一、概述 滨海新区是天津东部临海的经济区,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产业基础雄厚,集中了国际化的港口、高度开放的功能区、大片可供开发的土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当前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滨海新区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中西部七省区是天津港的传统腹地,对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滨海新区具备促进西部地区对外交通发展、为中西部地区建立出海大通道的政策条件和外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