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劲松 《决策》2011,(8):70-72
大众麦克风时代,政府和官员如果不主动在网上发言,不主动承担网络意见领袖的职责,就令主动被社会舆论边缘化。  相似文献   

2.
廖新波 《决策》2010,(1):91-91
近年来,媒体活跃了,政治气氛宽松了,官员们也开始“敢”说话了。 年终盘点,有的媒体也就这个话题进行“投票”,我估计2009年最雷人的官话可能就是“那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我这里不讨论其前因后果,就这句话而言,我认为官员首先要学会如何代表自己发言,是“敢”说话和不说“雷语”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李天锐 《领导文萃》2014,(24):72-75
正经过种种"铺垫",老领导离职、新领导到任已不是新闻。然而,党政一把手交接中还有一项特别重要工作——召开该地、该单位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任免决定。会上,组织通常会对新老官员作评价,当事两人都要发言表态。有人说,尽管干部大会更多地是一种程序和仪式,但会前筹备、会后交接等也颇为讲究。会中几位主角的讲话,透露出的信息量更是巨大。有官员激动落泪,一连鞠了三个躬;有官员开启  相似文献   

4.
何能 《决策》2009,(7):60-60
在现实生活中,官员难免会碰到这样的场合,事先未作准备,根据工作需要而作即兴发言。因此,这种“脱口秀”式的即兴演讲对官员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的雄辩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即席发言就是在一定场合临时应邀或者自发地随机讲话。即席发言一般时间较短.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因此要做到话题集中、内容精要、适可而止,不必面面俱到。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一即席发言就发怵,不是词不达意,就是磕磕巴巴。究其原因,多为不得法所致。因此,探究即席发言的构思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夏仕应 《决策》2001,(1):46-49
在告别“九五”迎接“十五”之际。合肥市政府代表团于2000年12月3日专赴北京,就21世纪合肥发展的若干问题借助“外脑”,就计问策。合肥市政府驻京联络处精心策划组织了这次“问计”活动,邀请了皖籍在京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新闻界人士50多人,共聚一堂,献计献策。现将其中部分发言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7.
罗屿 《领导文萃》2012,(14):107-110
《小康》:涉外交往时,很可能会面对一些突发情况,就像近期日本名古屋市长的出言不逊。能否结合您的亲身体会,谈谈地方官员走出国门时,遇到分歧该如何应对?吴建民:我们是要讲友好,但有分歧的时候,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举个例子。2005年我是国际展览局主席,日本爱知县举办世博会,日本中部大学校长饭吉厚夫请我在"中日关系研讨会"上发言。2005年中日关系因为靖国神社问题比较紧张。我在会上就对小泉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了批评。我讲为什么中国人反对他;讲中日关系大局是什么;讲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相似文献   

8.
童大焕 《领导文萃》2009,(13):22-26
作为作家的影响力要大于且持久于作为一个官员.一个官员直接办事的权力要大于作家。对于这两种权力,许多人都会采取“同时拥有”的方式,突出自己“在官员中是作家。在作家中是官员”的双重身份,从而在两边都左右逢源,同时占据更加鹤立鸡群的优势地位。龙应台先生没有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当下,某些地方的官员,是不喜欢讲理的,讲的是权术,讲的是潜规则,讲的是"再不闭嘴我就修理你"。他们不是以理服人,长篇大论中只有空洞的口号和令人生厌的套话。从一些专家的发言中,你看不到他们在讲理,在迎合、献媚、佐证中,充满着漏洞百出的诡辩、先入为主的判断和让人不禁捧腹的笑料。老百姓遇到麻烦时,找不到多少可以讲理的地方,遇到的经常是衙门的踢球、公仆的冷脸、法院的冷漠、媒体的势利(不够悲惨就没有新闻价值)和听者的极不耐烦。  相似文献   

10.
王军 《秘书之友》2008,(7):9-10
在日常工作中,单位领导经常要在不同场合发表口头讲话,由于没有讲话稿,秘书在整理领导讲话录音时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秘书先用录音设备将领导在不同会议上发言的内容录下来,再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领导的报告、讲话、发言往往体现着领导的工作思路,对本单位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关于单位一些问题的探讨等。秘书将领导讲话录音整理出来下发后,就可以为单位领导和下属机构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一个平台。秘书在整理领导讲话录音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由于官员直接掌握着国家机器,改革要靠官员执行,不少官员还在旧体制中享有某些特殊的“既得利益”,因此,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官员。他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问题     
《领导文萃》2015,(3):135
审批腐败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全国范围内共有19名现任或曾任发改委系统的官员落马,他们来自国家发改委、委管国家能源局或者地方省级发改委。十八大以来,发改委系统中下马的官员数量在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中最多。发改委系统何以会形成这样的腐败特征呢?一个人、几个人、十几个人,就掌握面向全国、全省的行政审批大权,没有他或他们的首肯你就办不成事。有评论认为,要解决权力过于集中之弊,一方面要克服对权力的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对官员任职的年龄要求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官员若错过这一轮竞争,未能得到提拔,就可能永远失去晋升机会,这势必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晋升策略。观察者得出结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年轻的官员易升迁。《2009—201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对年龄作出进一步要求,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要保持以55岁左右官员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8岁以  相似文献   

14.
曹任何 《决策》2008,(4):36-37
官员透明化不是要将官员的各种活动信息完全暴露在公众面前,而是意味着官员要改变以前那种"神秘化"的倾向,可以说官员透明化的过程就是官员的"去神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伦理治理的视角来分析,官员腐败的原因是官员缺乏自觉遵守规则的道德意识和坚守规则的绝对意志。所以,在伦理治理视角下,官员腐败的应对策略是:第一,官员要理解规则的真正意义;第二,官员要增强对规则的敬畏感;第三,官员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基本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褚朝新 《决策》2009,(7):46-48
“陪访制”就是要减轻上访给官员考核带来的压力,畅通上访的渠道。“陪访”以后基层官员没有信访责任了,就不会去截访激化矛盾。  相似文献   

17.
党政官员违纪和腐败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行为,他们在犯错误、犯罪过程中除了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在主观上起作用外,心理因素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抵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政官员违法违纪和腐败行为,都是其心理上产生了障碍,是在其自身错误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自觉行为。因此,我们要有效地整饬党纪,端正党风、政风,取信于民,就必须认真研究党政官员违纪违法和腐败心理形成的条件和温床。  相似文献   

18.
官员腐败是世界各国难以避免的问题,在我国官员腐败问题上也正日益凸显,政府的形象受到了官员腐败的影响,不仅在党群中关系更加恶化更是危害到我国合法性政府形象,国家就目前政府官员状况推出了公积金制度对政府官员严格的进行监督,文章将对廉政公积金制度实施、问题、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未定稿     
人民代表大会可否减少官员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官员代表大会。”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说。现在,我国有将近3000名人大代表,但有近70%的代表是来自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而每年的人代会,作为人民可以最直接、最有效表达意见的渠道,还要让官员代表人民发声,他们的代表力难免让人质疑。官员代表太多,很容易使人代会变成官员碰头会。“无论是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只要是小组讨论,地位越高的领导应该越少发言才对。”但我国许多层级的领导,在人代会上是“嘴比耳的功能强”。致使其他参加会议的代表,只能是例行公事,到会场举举手…  相似文献   

20.
官吏犯过打屁股 自古“刑不上大夫”,州县官员,虽然品级不高,但也是朝廷命官,岂能随便挨板子?但自秦以来就专门制定了管束官员的行政法规。州县官员凡擅离职守,有事不请示,执行公务不力,超过时限到任等,都要在屁股上留下印记。三国时有个县令孟宗,是个大孝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