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契丹是公元4世纪兴起于中国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公元It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请部,建立起了强大的契丹辽朝政权,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胜胸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辽史·地理志》)公元1125年,金灭辽。此后,契丹人逐渐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有辽一代200余年,契丹人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以往,民族史学者对辽代契丹人习俗文化的研究多显零散,不成系统,无法反映契丹人习俗文化的全貌。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国庆先生等撰著的《辽代契丹习俗史》(辽宁民族出…  相似文献   

2.
文献中的契丹"西楼"一词实际上应来源或借鉴于古突厥语,义为"冬季草场"或"冬窝子",不包含任何表示方位的意义。《辽史》等文献记载的有关契丹"四楼"实际为宋人附会所得,而宋人所谓的"北楼"应为辽代怀州。  相似文献   

3.
辽代北面官系统设有北、南两个宰相府。这在契丹民族史和辽史中都是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拟对南宰相府的设立、职官设置及这个部门的职能做一粗浅探讨。一、南宰相府的设立在辽代北面官系统中,南宰相府是一个重要部门。《辽史·百官志》将其作为与北宰相府相对应的北面朝官机构记载下来。但是,关于这个部门何时设立,甚至其主管官南府宰相最早设置于何时也难觅其踪。“宰相”这个职官,在契丹本族的职官中是没有的。辽代北面官系统的宰相职官,应当说是契丹族在与中原封建皇朝长期交往中继承、改造传统官制的结果。《辽史》修撰者音译了许…  相似文献   

4.
对辽代契丹皇帝死后的造像与祭祖进行勾沉,是研究辽代契丹民族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略作论述。 一、契丹皇帝死后的“造像”与各地祖庙的兴建 已故契丹皇帝的“造像”及其种类。 辽时契丹皇帝为了祭祀祖宗,大量雕塑、绘制已故君主的“御容”像。辽代对已故皇帝“造像”始于何年何月,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但经推断,概始于太祖阿保机时代。《辽史·太宗纪》载:天显五年(930年)六月丁己,“拜太祖御容于明殿”。说明此前于太祖祖陵陵庙内已经供奉阿保机的“御容”像。从此以后,每一契丹皇帝“驾崩”之后,均要制作“御容”像。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即云:契丹皇帝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并致祭”。可见这在辽代已成为一种惯制。  相似文献   

5.
金初“因辽旧俗” ,官制更是“踵辽官名” ,因此《金史》中有许多官名与《辽史》相同。本文通过对《辽史》、《金史》相关官名的考察 ,证以女真语词义 ,探知了《辽史》所载契丹语官名的内涵。明了这些契丹、女真语官名的本义 ,不仅可以为辽金史的研究提供根据 ,而且还可为两种语言尤其是契丹语研究提供资料 ,从而推动阿尔泰语系古代语言的研究和蒙古语族语言史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陈晓伟 《民族研究》2012,(2):62-68,109
《辽史.圣宗纪》西南路招讨使"大汉"之所指,历来颇有争议。本文根据近年出土的辽代汉文和契丹小字石刻资料,解决了这一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点。"大汉"乃是韩德威的契丹语小名,即契丹小字石刻中■■■一名的汉译。关于此名第一个原字■的音值构拟,学界众说纷纭,根据上述释读结果,并参以其他契丹大小字石刻资料,本文将原字■的音值拟作[ta]。  相似文献   

7.
契丹之名早在13世纪前就传播到西方,经过两个多世纪的传播和积淀,在西方社会被塑造成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东方理想国:地处中国边缘,富甲天下.探寻契丹的热望引领着西方航海探险家步入地理大发现时代.随着从航海中获得地理知识的积累,西方人才弄清契丹与中国本是一地,辽则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与中国宋王朝同期的一个国家(朝代).西方学者研究契丹与辽史始于19世纪后期.20世中期以前,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进展以及中外双向文化交流的增强,西方学界对辽史和契丹民族史的研究进入高潮,成果丰硕,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至今约有专著十余部,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8.
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学会第三次年会于1985年8月5日至10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与会代表114人,提交会议论文72篇。与前二次年会相比,本次年会的论文有二个特点:一是关于辽金文化方面的论文比重较大;二是金史方面的论文较辽史方面的论文为多。关于辽金文化方面的论文,比较引人注目的有编写组编写的《辽代文化》书稿若干章,如语言和文  相似文献   

9.
佛教在取代了契丹族原本的宗教信仰萨满教之后,在辽地逐渐走向兴盛。可以说,佛教丰富了契丹民族的宗教体系,同时,也在辽地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佛塔和佛教造像艺术。研究赤峰地区辽代佛塔和佛塔上的佛像,有助于了解辽代契丹族的宗教信仰和辽代佛教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了解契丹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更有助于了解契丹民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0.
辽朝军、兵种考探武玉梅,张国庆《辽史·刑法志》云:“辽以用武立国”。此语即点明军队在契丹族建立辽国及巩固政权中的重要地位。有辽一代,契丹族统治者重视军队建设,故而,辽朝军队的军、兵种划分比较细致,种类亦比较齐全。诸如:军种便有禁军、宫卫军、私甲、部族...  相似文献   

11.
辽道宗请于八年(106年),进士王宫奉敕为耶律宗政撰写墓志,终篇之际,以“来者有识,知贤王兮”’落笔,表明了他对耶律宗政的总体看法。同时,也希望后入读此墓志者能有相同的认识。九百多年过去了,这篇墓志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辽朝圣宗、兴宗、道完三位皇帝当政时期的许多难得的史料,弥补了《辽史跨文献的不足,特别是为全面地研究耶律宗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于耶律宗政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无疑将从一个侧面促进辽史、契丹史的深入研究。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族别和身世是决定一个人仕途和生活前景的重要因素。辽代契丹族统治者也…  相似文献   

12.
契丹族建国后,用本民族的名字作国号,称大契丹。公元九三八年,契丹改国号为大江。九八三年,辽又改国号为大契丹。一○六六年,契丹又改称大辽,直到一一二五年辽国灭亡。 中国历史上辽是唯一的反复更改国号的朝代。有辽一代二百一十八年(九○七——一一二五),称契丹国共一一四年,称辽国共一○四年,约各占其半。所以,南宋叶隆礼奉诏撰  相似文献   

13.
《辽史》卷七一《后妃.太宗靖安皇后萧氏传》与《契丹国志》卷一三《后妃.太宗萧皇后传》分别记载了辽太宗皇后的情况,虽所记多有不合,但以往学者多认为所记为同一人。本文通过考证,认为二书所记太宗皇后虽多有乖谬之处,然非为一人至为明显。辽太宗先后有两位皇后,二人均姓萧,又均为辽太宗之母述律太后之女至,故极易为人们所误解。  相似文献   

14.
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人有其特定的姓氏和名字,它反映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时代风尚和伦理道德等,是契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人建立辽朝政权后,开始采用汉名,甚至改为汉姓,说明中原汉族文化对契丹民族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我国学术界已有人对契丹人姓名文化开始研究,但多是在辽朝时期,很少涉及辽亡后契丹人姓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孙伯君 《世界民族》2006,11(4):44-52
本文考证蒙古国肯特省契丹大字刻石上的文字为纪功铭文。由于国内外现存有确切可解读年号的契丹大字刻石非常罕见,因而此刻石具有极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此刻石的发现过程,其次结合《辽史》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考察,最后对照汉字、女真字以及已经解读的契丹大字,对石上所刻文字进行了初步释读。  相似文献   

16.
韩世明 《民族研究》2012,(2):69-75,109,110
本文利用新解读的辽代契丹文石刻资料研究成果,与汉文石刻资料及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对《辽史》的《皇族表》、《皇子表》及传、纪中关于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记载不清楚的问题及错误予以匡正,搞清了痕得瘾.帖剌、解里宁.蒲古只和曷鲁宁.匣马葛三个历史人物的父子关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三个人物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三个人的争议问题。同时,纠正了《辽史》中的某些错误记载,也纠正了以往学界对《耶律羽之墓志》的误读,厘清了辽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复杂的世系,列出清楚的世系简表。又对帖剌与玄祖被害案、蒲古只与释鲁被害案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辽庆陵契丹小字帝后哀册的出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以我国学者王静如、罗福成和厉鼎煃等人为首,曾经掀起过研究契丹文字的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契丹文字资料的声价也水涨船高。刻有契丹文字的一砖一瓦都会引起学者们的浓厚兴趣。作伪者也乘机而入,例如在1936年第83号《书香》上发表的岛田好的《辽静安寺契丹文砖额》一文中所介绍的所谓辽中京静安寺遗址出土的契丹文砖额就是一件典型的伪造品。这块砖上的铭文拓本还曾在《辽的文化图谱》等书中著录过。  相似文献   

18.
对契丹、辽的名称探源,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我认为,对契丹、辽名称探源,应以当时命名的本俗为依据和标准进行研究,至于本名的语义或孳生出的观念,不能成为其名称起源的第一位依据。这不是说命名的义不能研究,而是要与命名结合起来,以求对问题的全面解决。从东北地区看,古时带有普遍性的命名习俗,是依水、依山或依地理方位而命名,东胡系各族也多是如此。一、契丹名称源于西拉木伦河对契丹、辽名称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镔铁”、“刀剑”、“切断”、“奇首之领地”。“部首名”、“寒冷”或释为“大中国”、“东方太阳神…  相似文献   

19.
杨浣 《民族研究》2005,(6):79-84
《辽史》中关于党项人的称谓并不完全统一,在涉及到部族时也使用唐古一词。唐古是Tangut的对音,这个族称可能是契丹借自突厥或回鹘,通常用来指那些被纳入辽朝国家体制的党项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来源于帝国早期对党项部落的扩张和掠夺战争。在行政和军事意义上,唐古诸部已经属于辽代国族(契丹人)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传统戏剧和评话《杨家将》中有一位萧太后,这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在历史上这位太后称承天太后,在她及其子辽圣宗统治的将近半个世纪中,辽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在辽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中,象她那样曾经“称制”“摄政”,担任整个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共有三位萧太后。除承天太后外,辽朝开国时期的淳钦皇后(应天太后)述律氏,也对辽朝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读者也许不太注意到,这三位萧太后的祖先却并非契丹人,她们是回鹘的后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