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观:一是对新世纪文化语境、研究方法的探究;二是从性别、身体与女性自觉的视角切入婚恋叙事研究,凸显新世纪婚恋叙事的政治意义;三是观照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的"欲望化"的研究及其伦理、道德考量。研究视角的进一步丰富、婚姻伦理的探究以及不同地域、空间文学的婚恋叙事研究,是当下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研究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叙事文体学的视角,以叙事文本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心理视角和观念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林纾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和其原著一英国作家司各特所著小说Ivanhoe进行对勘,解读林译小说的叙事文本特点,从中管窥林译小说对中国传统叙事文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叙事学最早产生于文学领域,之后沿着跨学科的线路发展,走向了更加广泛的领域.体育比赛通过媒介传播使受众更加广泛,在传播的过程中,因为被注入了叙事元素而变得更加吸引人.体育赛事结果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本身固有的悬念,而悬念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叙事元素.文章结合体育学、传播学和文学的方法,对体育赛事传播中的情节、结构和心理上的悬念设置进行解读,力求从跨学科的视角对叙事悬念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百年炉火》蕴涵着高密度的生命信息和陈炉古镇的历史文化信息.虚实结合,虚实相间,是叙事艺术上的显著特点.作者对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的选择匠心独运,心理叙述与客观叙述交叉进行,文献资料性与情节故事性融为一体,使作品呈现出厚重、沉郁的美学效果.陈炉人仁爱、善良、勤劳、智慧,陈炉女人具有自信、独立、见识广的品性.小说中对耀州瓷文化历史的追寻和叙写,使作品具有"文献文学"的价值.而对陕西地域风情的着力描绘,使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间色彩.  相似文献   

5.
刘庆邦作为当代文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擅长在小说中建构空间,和众多作家一道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和城市空间的书写,而且建构出极具个人色彩的矿区空间。刘庆邦的小说空间既关注地理又关注人文甚至是人物心理,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从文学地理学和叙事空间理论出发对刘庆邦小说中的空间建构进行解读,并探讨小说三重空间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在艾赫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与姜戎的小说《狼图腾》中存在着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能够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作为这种比较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由于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叙事上的差异:《断头台》的叙事视角多元化,叙事时间呈圆形以同叙事模式相呼应;《狼图腾》的叙事视角较单一,叙事时间和叙事模式都表现为直线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空间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人文社会科学进行了"空间转向",这也打开了文学欣赏和评价的一扇新的窗户。通过空间叙事视角解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的意义将变得更加自由而多元。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唐传奇的研究以往偏重文化地理或历史地理,而现将唐传奇置于文学地图视角下,可以文学为本位探讨其文学特征与时代风貌。首先,地名空间分布能够体现出政治、经济因素对小说的影响;其次,唐传奇通过特定时空下的隐喻意义,将原本与情节无关联的地名变为情节逻辑的有机部分,体现出"传""奇"的双重特征;再次,借助地理空间关系推动情节发展,利用唐代长安以时间制约空间的特征,形成了特有的"阻断叙事";最后,对唐传奇进行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解读,可揭示更多隐含的时代、地域信息。  相似文献   

9.
东晋百余年的文学发展,从时间上看可分为初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从空间即地域角度来看,与三阶段相对应,主要分布在建康、会稽、寻阳三地.时间更替与地域转换的叠合,使东晋百余年文学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东晋初期主要是以建康为中心的京都地域的"中兴"文学主题的兴起,中期主要是以兰亭诗会为代表的会稽地域"玄言"文学主题的兴盛,后期主要是以庐山为中心的寻阳地域"遁世"文学主题的兴盛.其中文学主题的变迁与地域中心的更替与东晋的政治动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马丽青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37-138,141
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备受关注,相比之下,聚焦其翻译,尤其是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利用MonaBaker结合社会学角度的叙事理论和翻译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鲁迅儿童文学翻译的代表作《小约翰》从时空建构和人物事件的再定位两个叙事手段进行解读,尝试用较新的叙事视角解读鲁迅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旨在发现叙事视角为研究鲁迅翻译带来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1.
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是文学到影片的转换。小说以男性立场审视艰苦岁月中人物的命运沉浮。电影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情节和人物的减法处理,将具有历史性的大故事切换成家庭式的小故事。在叙事视角上,从小说中的三个视角转换为单一的全知全能视角,使电影更加清晰明朗。较之原著,电影更具主题的人文性、视听的符号性和电影实践的文学性,从而也找到了文学与电影的契合点,实现了从政治到情感、从情节到人物、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准确的命名对问题研究合法性的确立至关重要.本文从哲学、物理、心理、社会空间的批判中离析文学叙事空间,认为它是读者对作者在叙事文本的故事和话语层面的空间化设置所作的知觉性或想象性复建.因语言习惯、理论诉求及边界差异,叙事空间异于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13.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兼叙事的历史文选,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总集,其中的叙事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金縢》。《金縢》全文调动了周公、成王和史官三种叙事视角,通过对三种叙事视角的限制和调整,造成全篇情节上的矛盾与悬念,具有强烈的小说审美效果,因而其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应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人物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对《金縢》的叙事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金縢》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空间转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间独大,而忽视空间维度的局面,大量学者开始关 注空间与空间理论。在文学上也出现了文学作品的空间叙事,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正是空间叙事的典范,通过 在作品中建构社会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命运为时间线,从时间的历史性与空间的共时 性两方面实现十字交叉式叙事,从而实现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花间、南唐词是唐五代词创作的两个高峰,然而花间、南唐词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呈现出两种不同情况:花间词的叙事视角多用无聚焦视角,而南唐词则以第一人称内聚焦视角为主。地域文化差异是影响花间、南唐词叙事视角选择的主要因素,影响的媒介是地域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6.
周邦彦的词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从叙事视角来看,周词以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为主,以零聚焦和外聚焦叙事为辅.从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来看,周词通过跳跃、留白扩展了文本的故事时间和故事空间.从意象叙事来看,檃括和用典增强了叙事的抒情性与诗意性.  相似文献   

17.
《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是写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典妻题材小说,依照作家的传记性材料从地域文化、个人经验、文本叙事等视角对它们进行再解读:许杰和柔石同为浙东人,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同题材作品;从创作的无意识动机来看,两篇小说都暗含了作者对自身生活经验尤其是婚恋经验的思考;而在叙事重点和写作风格上两篇小说有些区别,这与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学交往和所受影响不无关系,他们都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但在具体的写作层面,《赌徒吉顺》受创造社尤其是郁达夫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进行了大胆的叙事实验,包括对叙事时间、空间、视角的处理。《新中国未来记》中三维时间体的建构和时间流速的变化,显示出他在晚清变革浪潮中的思想困境和历史意识。小说中空间设定的焦点及散点背后也颇具文化意味,反映了近代都市的发展及近代文人“走出去”的世界意识。此外,小说有四层叙述者,多重隐身叙事者与现身叙事者并存,梁启超的自我主体性十分蓬勃,展现出对叙事的强大介入力,用以宣扬己见。通过对《新中国未来记》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从文本层面揭示梁启超文学正在努力摆脱传统叙事话语,走向世界文学领域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19.
运用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频率和叙事情境三个方面分析《并非没有笑声》的叙事特征,详细阐释了小说中创伤叙事的使用,如非线性叙事时间、对黑人前途和黑人音乐主题的重复叙事以及人物视角的不定内聚焦和外聚焦的交替使用。通过对时间倒错、重复叙事和多焦、多视角等创伤叙事策略的深入解读,剖析了休斯在小说中对传统叙事技巧的大胆创新。这种叙事策略的调整旨在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建构黑人种族的创伤历史,彰显黑人种族渴望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美国社会中获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20.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所著的第四部小说,将手稿作为主线,使得女儿、母亲与祖母三代的故事关联在一起,把几代华裔母女的心理变化与生活困难充分展示出来.在叙事方面,小说跨越了空间与时间,不断往复于美国与中国、当前与过去.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以文本的话语层面为研究对象,探讨小说独具特色的叙事结构、变化多端的叙事视角和精雕细琢的叙事风格等,揭示小说多元叙事策略对主题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