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磊 《职业》2009,(5):27-27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鉴于节约成本的压力,往往会想出各种损招让员工“知难而退”。殊不知,其背后隐藏着众多的裁员风险。因此,业界专家和职场人士都认为,建立在尊重员工基础上的人性化裁员方法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育谋 《职业》2007,(34):22-23
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还未生效,其对企业产生的冲击和震撼已然发生,裁员风潮相继出现.其中,知名民营IT企业华为公司"鼓励7千老员工自愿辞职再竞争上岗"的举措,引起了人们对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的约束而提前"解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李黄珍 《职业》2005,(1):18-20
裁员,如同一个凄美的童话,企业裁掉原本属于体内的一分子,完成发展过程中的换血;员工失去了以往赖以生存的手段和空间,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裁员,对于企业来说,究竟能否换来新的局面,对于被裁员工来说,更愿意接受哪种被裁的方式?如果你不爱我了,请第一时间告诉我--一位被裁员工如是说.裁员,背后究竟隐藏和遗留着什么?今天,三位嘉宾做客职场BBS,畅抒己言.  相似文献   

4.
一家濒临倒闭的酒店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以节约开支.老总在考虑裁减人员时,想来想去厨师不能减、服务员及市场营销人员不能减,那么只能从部分不重要的员工身上开刀.于是他的裁员名单中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管采购人员.  相似文献   

5.
周斌 《职业》2006,(10):33
提起百度,人们总会想起“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佳雇主”等称号。但是发生在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裁员事件,却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让我们回放一下百度的裁员过程。2006年7月10日,后来被百度部分员工称为“黑色星期一”。这天百度ES部门的员工突然接到邮件:下午  相似文献   

6.
姜菁 《职业》2006,(10):15-16
自去年以来,裁员浪潮此起彼伏,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与世界经济的轨道越来越近,企业裁员正在成为家常便饭.顾名思义," 裁", 就是用刀去剪,企业在举刀时,如何慎重、周密一些--不让员工感到心痛,从而满意平静地离去;企业在举刀时,能否温柔、艺术一点--减少员工负面的评价,避免劳资矛盾激化,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7.
莫海燕  徐娜 《职业》2005,(8):17
[事件回放] 6月7日,媒体传出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之后,西门子手机业务部裁员的消息.因事出突然,裁员方案存在争议,德、中两国的众多员工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为了安抚员工情绪,明基老总李焜耀专赴德国并反复承诺一年之内不裁员,全部接受西门子在德国的6000名员工.  相似文献   

8.
杜小晖 《职业》2002,(4):11-12
新世纪伊始,施乐、朗讯、北电网络、摩托罗拉、戴尔、飞利浦、雅虎、通用电器等公司都已宣布了裁人,而且,这个名单每天都在继续加长. 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内企业的裁员也早已展开,联想集团、工商银行、众多国内网站、IT企业等组织机构都宣布了自己的裁员计划,并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07,(21):40-40
离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尚有月余,但有些单位为了避免支付高额费用等原因,已经陆续做出了裁员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劳动合同法》成为不良企业的“紧箍咒”。为了逃脱法律制约,不良企业很可能在此前制造事端,出现一波裁员或制造借口与员工解约的高峰。专家指出,裁员必须符合单位经济情况,如果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向劳动部门报告,并与工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有专门规定,否则裁员或制造借口与员工解除合同都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0.
ANNA 《职业》2003,(6):16-17
突如其来的SARS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也改变了员工和老总们的观念。早在“9·1 1”事件给企业带来重创之后,老总们考虑的范围就已经扩大了。SARS灾害,使国内企业也开始考虑:如何在非常时期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保全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面对危机,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应该如何启动自己的“应急程序”呢?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袭击全球,一体化经济形势下的各企业迅速调整经营战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也迅即做出反应,降薪、裁员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员工普遍感觉到"亚失业状态"的压力,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各专业面临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HR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可以预期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企业人力资源将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和管理挑战.员工离职管理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当下企业员工往往选择留守以最大限度地躲避离职风险,"不辞职、不跳槽、不改行、不创业"在雇员中广为流传.在希望通过裁员或降薪来解决资金问题的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劳资纠纷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郭策 《职业》2006,(10):32
裁员是近年来时常发生的事。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也要在变化中寻求获取持续竞争的优势,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经营战略的转型、组织结构的变革和生产流程的重组是企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到人力资源方面,都会导致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裁员。头一天还是某大企业的员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8,(31)
以知识分享实现员工充分交流下的协作,被看作是企业成功的根本.领导者要鼓励知识分享,保证每个员工都能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财务、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企业的战略.要让员工分享知识,领导者首先要了解员工为何不愿意分享.  相似文献   

15.
莫海燕  徐娜 《职业》2005,(8):18
[事件回放] 2005年2月,TechWeb报道,UT斯达康将进行大规模的裁员.时值合家团圆的春节,此举在公司内部引起了相当大的恐慌和众多媒体的猜测.当时,UT斯达康的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否认了裁员事件.  相似文献   

16.
周斌 《职业》2005,(5):34-35
柳传志,不能光说"对不起" 凌志军的新著<联想风云>中,用大量篇幅记述了去年联想公司的那场大规模裁员.在这之前,尽管原董事长柳传志已把权力移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等人,但他仍然认为,这次裁员和以往不同,是一次"战略性裁员",即任何一个员工被辞退都不是因为他本人表现不好,而是因为公司的战略发生了变化.对此,柳传志也坦率地承认"有一部分员工被裁和领导的决策失误有关,和战略制定的失误有关,这是非常沉痛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向被裁的员工诚恳地说对不起."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蔓延,经济寒流开始链条式的传递,年后国内很多行业开始表现出萎缩乃至是停滞的症状,甚至那些已经跨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也没有幸免于难。危机面前各个企业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常见的有:各个环节上控制成本、裁员、降薪、轮岗、减少工时等等应急性措施,但是企业的任何举动,都时刻影响着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着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随着企业裁员和公司重组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企业员工变得很难在工作中获得终身职位(Sullivan&Arthur,2006),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有了更高的流动性(Verbryggen,2012)。这种趋势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很多员工的工作年限减少,这会对员工的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本文旨在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企业的微笑文化,在我国一直饱受争议.确实,他们对员工的微笑要求,真的有些严苛.但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他们的微笑理念. 笔者曾参加企业家代表团,到日本参观他们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日本企业除了整洁高效,给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企业员工那"如沐春风"的微笑.  相似文献   

20.
林泽炎 《职业》2007,(28):17
员工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这是许多企业从实践中得出的共识. 可不时听到的、看到的许多劳资纠纷,却又使你时时感到员工不过是让雇主任意支使、摆弄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