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书法艺术是书法家从审美的出发点去进行的艺术活动 ,它直接和间接地表现了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书法艺术 ,不仅要有形的美 ,还要有意的度 ,除了要从书法家的角度去考虑 ,还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去考虑怎样运用文字艺术来表现其独特的设计思路和所有传达给受众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其文辞之美历来为人称道,在修辞上它始终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向度与标准,尤其体现在自然美和传神美两个向度上。自然美是一种素朴之美,集中表现为两点:修辞的个性化之美、文学语言的雅俗之美;传神美是一种“风韵”、一种审美情趣本真样态的外在传达,它集中表现为描摹人物的形象之美与刻画事物的情趣之美。这些内在的审美向度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情感、注意力与想象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美感需求,丰富了《世说新语》的修辞实践,使之成为修辞艺术荟萃的海洋。  相似文献   

3.
宋词崇雅的原因很复杂。从词的创作实践看,词人们一直朝趋雅的方向发展;从审美情趣看,士大夫文人对"不俗"的追求推动了词学的崇雅;从道德层面看,士大夫文人阶层的道德涵养也推动了词的雅化;从音乐层面看,推崇雅乐正声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词乐风格也日益趋雅。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审美特性与德育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的审美特性 道德与审美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既分离又融合的概念。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习惯和传统。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它通过艺术形态和审美心态去把握色彩斑斓的宇宙和人生。具体而言,道德与审美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在活动对象和范围方面。道德表现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它主要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审美不仅表现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实践,而且存在于人与物质世界、人与自然界、人与艺术作品等方面的关系之中。在活动形态与方式方面,道德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理性意识和行为规范,审美则主要表现为某种感性体验和情趣感受。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现代室内设计应具备的审美特征、审关功能、审美情趣。分析认为,现代室内设计审美的综合表征包括空间形式、比例、边界、照明、音响、内外空间的联系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秩序美;让人在有序的整体中感受到舒适,在多样统一中得到乐趣。同时认为,在设计中自觉融入传统民族文化之美,既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气质,又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并能创造出和谐的意境之美,达到技术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苏轼贬琼期间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成就表现在四方面:尚意论的写作学阐释;淡远诗美理想的完善;峥嵘绚烂风格的再张扬;多元审美情趣的表现及其他。因此,贬琼时期是苏轼文学批评生涯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作为汉代“一代之文学”的汉大赋以大为美、本文就从汉大赋的体制、内容、描写风格以及汉赋作家的艺术才能等角度对其以大为美的艺术表现作了具体地分析。同时,试图从汉大赋这种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中挖掘其蕴含的社会人文内容,从中可了解到汉代社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基本状况、汉人理性强大包容一切的气魄和精神面貌以及汉赋作家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散文有一种情趣美,于世俗中追求美的情趣,表现出率真、轻灵和闲适.她的散文充满了情趣和机智;精妙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映衬着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用天才和智慧,营造了一篇篇充满活力的美文,体现了现代散文的审美趣味.张爱玲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审美观照,正是因为其透露出的信息显现着超越时空的美感,使过去和现代在审美趣味上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清丽派作品是在全真教理念影响下对“自然”理想的文学阐释 ,涉及到戏剧创作之意象、冲突和风格等核心内容 ,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和自我心灵观照色彩 ,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对比中西审美差异,指出西方人特有的审美观使其旅游语篇表现出直观美,逻辑美和简约美的美学特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相应采取去虚留实、化隐为显和删繁就简的翻译策略,以求符合西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吸引外国游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研究了戏剧行动对舞台形象、性格、雕塑和情感美质的创造规律,探讨了戏剧动作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契合和选择,以及行动的典型性、独特性对戏剧风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根据戏剧行动的这一艺术功能,本文提出了,舞台行动要表现性格的多极和人性的多极的观点,并指出捕捉戏美、创造戏美、观赏戏美、品评戏美是舞台行动的本体内涵  相似文献   

12.
试论哲学美     
哲学的功能是通过哲学修养的潜移默化给人们以“爱智”的“审美”享受,从而达到提升人们的灵魂,教化人们情趣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美主要表现在: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为表达手段的博大的境界美,以穷根究底的对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反思为特征的深沉的思辨美,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但又不拘泥于生活细节真实而达到理论真实的抽象美,以及在以上三者统一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超越的人性美。从美学的观点出发审视哲学,才能真正找到哲学历数千年而不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近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迅速改变,物质生产日新月异,人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迅猛,审美活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加。随着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人民普遍要求美化家庭环境和工作内容。要求建筑美、装饰美、衣物美、饮食美,交通车辆美,甚至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美。从主体上看,人正向审美的人发展;从客体上看,自然界、社会上以及人体本身都正向着审美对象发展。因此,与其说世界第四次浪潮袭来的时代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时代,还不如说它是审美的时代,是人们更希望全面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辛稼轩是继苏东坡之后,审美情趣更为健全,更为独特的一位大词人。在他的作品里,既有骏马西风冀北的横槊气概,也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娟秀情韵。而阳刚美和阴柔美的有机统一,其中又以阳刚美作为主要质素,则是稼轩词最基本的美学特征。阳刚美主要表现为劲健和悲壮,阴柔美则主要表现为妩媚和疏淡。  相似文献   

15.
垂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运用美学理论探讨了垂钓活动中的审美因素和审美创造; 论述了垂钓活动中的自然环境美、体育功能美、生活情趣美、技艺美、文学美与交谊美;有了这种审美认识, 人们就能在垂钓活动中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现实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增强和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及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人与体育运动发生了功利关系;人们用最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去研究考察体育运动,人与体育发生了认识关系;随着人们的眼光逐渐从人体转向自然界(劳动对象),随着人类审美能力的增长和提高,人们开始把观赏体育竞技作为一种获得愉快享受的方式,开始用美学的观点去看待它,人与体育运动发生了审美关系。体育美学的产生也就成为必然。人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系作为体育美学研究的内容,从创美关系上认识体育,通过体育审美经验的总结,可以加深人们对体育审美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对体育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本文试图对体育运动的美学特征作一点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7,27(6):56-59
民间叙事文学表现的是普通民众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共同的审美情趣。无论悲剧的壮美、喜剧的滑稽美,还是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美,表达的都是民众的梦幻和理想,展示的都是民众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范畴探讨民间叙事文学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为发掘民族文化精华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继承、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建设新文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皮影戏,其影卷是影戏的主要文学形态,也是影人表演的文字参照。冀影卷承载着影戏的叙事方法和文化内涵,其题材的选择、情节与人物的设定、程式化的设置、民间地域文化的融入形成了冀影卷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活态化表演中的词格、韵辙和唱腔在丰富了影戏艺术表现的同时,也形成了冀影戏独有的审美意蕴。在中国戏曲文学史上,冀影卷在丰富了戏剧叙事文学的同时,也因方言、程式化和通俗的文学特色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裘帕·拉希莉短篇小说为对象,研究其美学风格,认为其具有别样的优美。在文本中表现为:环境的静谧之美,叙事的含蓄之美,情感的节制之美。这一风格的形成,首先是其审美个性决定的:拉希莉沉静深思的性格、严谨的学术修养决定她的审美趣味近于内敛平和;印度民族性格、审美习惯和古典主义美学传统的间接影响使其审美趣味较为含蓄质朴、高雅柔和。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等人的创作也直接影响了她的美学风格,她在实践优美风格的途径上又迥异于契诃夫等人。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或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鉴别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教育。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教材、课堂活动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进而学会表现美、创造美,得到美的陶冶,使语文教学达到寓美于教,寓美于学,以美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