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今,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进一步搞活,越来越多的在岗人员加入了跳槽者的大军。对于这一已延续了几年的“新事物”,多数人给予肯定评价,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们,对于跳槽者、尤其那些频繁的跳糟者们,一直抱着难以理解的态度,不明白他们到底要什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跳糟者之所以频频调换工作环境,总有他们的道理。然而,那些对于换换环境似乎已上了瘾的频繁的跳槽  相似文献   

2.
公关界有一个最为著名的信条就是:“公众必须被告知”。美国《美利坚百科全书》指出:它是“建立一个组织同既定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活动”。弗兰克·詹弗金斯在他所著的《公共关系与成功的管理》一书中,干脆将“公共关系”定义为“通过交流达到理解的艺术”。不言而喻,要“告知”,要“相互了解”,要“通过交流达到理解”,无论如何都摆脱不开对语言的使用和进行言语交际。尽管人们大都知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行业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人们的定位是“群”字,这一点似乎是正确的,但是人们强调的“群”字多以“量”为根本。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我们对于“群”的理解却是极为丰富的。如在“群”中应该体现出一种分类、汇集,人们可以将“群”看成是一个情感、思想、目标组成的群。如在落实阅读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生成阅读的能力、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而在后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能够解决“群”问题。如我们还可以将“群”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在“群”环境中不断地交流、讨论,进而生成各种共识、个性。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群文阅读活动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有男人说,对于一个感情比较丰富的已婚男人来说,没有小金库实在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不在于有了肉还要吃萝卜,而是即便一生认识的异性(连同祖母、母亲)不超过三人,也毕竟不止有一个承诺,而入了“匣子”的银子,未必就能那么容易地对其他异性慷慨。同性则不谈也罢,女人那种动物,上了婚床就“重色轻友”,怎么能理解除去“同志”之外的感情。女人也有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也”,在婚前是浪漫,在婚后是背叛。往往不是因为女人“头发长”,不够“大方”,而实在是郭襄阳只活在武侠里。特别是碰到明明“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夫君,更要断其“粮道”,搞清“匈奴”是谁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现代健康新概念的普及,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和对健康寿命的追求,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或“中间状态”——亚健康正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曾经画过一幅题为《某种教育》的漫画:一位师傅用力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具里按,桌子上站着一排一模一样的小泥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因此在文章中写道:“受教育的人绝非没有生命的泥团,谁要是像那个师傅一样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他的失败是肯定无疑的……”他提出“教育是农业”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你有名誉、有地位,你家财万贯,你容颜娇美,你家庭温馨,你事业有成,但是如果你没有健康,这一切对于你来说都等于是零。所以健康是人人都需要的。人们可以淡泊功名利禄,却不能忽视健康。健康从哪里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健康基石”的说法:把它译成中文,就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这里我们不说别的,就谈运动健身。  相似文献   

8.
《社会观察》:您对于“幸福”如何理解?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状态?郑也夫:英文的“幸福”(well-being)一词很妙.直译就是“好的存在.好的存在状态”。我们还可以推论.不只是身体.而是身心的好状态。但这解释显然不彻底。人们会追问:什么是好的状态?怎样达到好的状态?靠金钱.还是靠别的东西?主流经济学家的解释是,收入高幸福就多.因为工作是  相似文献   

9.
起个好名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人,在他人的心目中.根据交往的深浅,大抵有三层形象,对于相知相交很深的人来说.他的形象主要与品行、性情、才能相关;对于偶一见百泛泛而交的人来说,这个形象更与相貌、仪表、风度举止相关;而对于那些只知其名、未曾相见的人们来说,一个人的形象.往任与他的名字大有关系了。一个出众的名字会使他本人在他人的心目中.自然显得出众不俗;相反,一个平庸猥琐的名字,也由南文咄人一杯不能现反感。细细吕味,人劝g手冽扬毛入不再回匕6、究运连一种内三联系。毛泽乐“泽东”的气魄;日思于“忠于”田深后.芳德“德”于对美一笠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典型的社会理论著作,《苦难:一种社会学的引介》(Suffering:ASociological Introduction)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来理解现代社会的苦难(suffering)?埃恩·威尔金森(Iain Wilkinson)回顾了苦难与痛苦(pain)在现代社会的意涵,综述了马克思、涂尔干,尤其是韦伯的经典著作中所蕴涵的关于现代苦难的意义,还涉及了现代社会哲学中汉娜·阿伦特关于大屠杀的讨论。作者认为,对于苦难的讨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政治社会学的角度,他的提问是“苦难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成为可能”;一个是理解社会学的角度,其提问是,“社会学家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1.
卓尔不群,文诌诌的一个好词,形容人比较 优秀、卓越,无论是人品、气质或是事业 成就上,都超出常人。往俗里解释,卓尔不群的人往哪儿一站,都要让人明显看出那是鹤立鸡群。 在时装界,刮起简约风,这股潮流不知何时影响了人们的口语交际,“酷”啊,“靓”啊这类毫无美感却简单易懂易学的形容词充斥在人们的言语交流中。没办法呀,整天有人在你耳边如此聒躁,让你不会都难。对照这类新新语言,“卓尔不群”不仅显得繁杂老旧,而且毫无用武之地。我们不能像老外那样造句:“我卓尔不群。”咱普罗大众虽没法言传,但还能影影绰绰意会这对…  相似文献   

12.
十一、关于舁“塔布替”的“笋乃替” “折那则”拜完后,人们将“塔布替”抬往墓地。抬“塔布替”的“笋乃替”是由四个人舁之,不快跑也不慢走,轮流替换,直至坟地,中间不能停下来坐地歇气。穆圣说:“你们要抬柩疾行。”至坟地;在没有放下“塔布替” 前坐下,也属“买克如汗”。“埋耶替”出室时脚在前,出殡抬往茔地时则头在前。“埋耶替” 抬过来,沿途坐着的人应当肃穆站立,目送而过。送“埋耶替” 者,直至放下“塔布替”才能坐下,至墓地时,行者立,坐着起,以示致哀。众人轮流抬柩是“笋乃替”,穆圣说:“抬柩四十步者,可蒙安拉勾销四十项巨恶。”送“埋耶替”  相似文献   

13.
笑汀 《老年人》2009,(5):40-40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中国古代这句著名的民谣,因为揭示了生活环境对人的品质与情操的重要影响而被千秋传诵。但是,人毕竟不是泉水。对于环境而言,水只是一个单纯的受体,而人则既可以是受体,也可以是抗体,或者说,是一个有选择的受体。悠悠往史之中,“泉水出山”而依旧不改其“清”的佳话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14.
冀文远 《现代交际》2013,(12):98-99
近几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从过去单纯的“增强体质”“为国争光”到今天的健康、时尚,“享受体育生活”已经成为流行的观念。职业化、产业化也是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5.
带薪休假DIY     
《职业》2004,(10):15-16
休假方式多彩化 说是休息,但每年的长假过后,人们都感觉“比平时还累”。对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提出了科学规划休假的概念。他认为.休假绝不只是旅游,而是更好地调整自我——做一些平时想做而又没时间做的事情,他建议推出丰富多彩的带薪休假方式:对于科研人员以及其他有学术色彩的人员,应该把学术交流和假期结合起来,休“学术假”;对于教师、外企员工、公务员,平时工作繁忙,无暇充电,可以将假期和学习结合起来,休“充电假”;对于中老年人,可以把假期和疗养锻炼结合起来,休“健康假”;其他人既可以利用假期旅游,也可以借机放松自己,休一个“休闲假”。  相似文献   

16.
“延安精神”在传统的意识里是一个很具魅力的字眼。它意味着艰苦奋斗的岁月,激情澎湃的日子,炮火硝烟中的追求,矢志不渝的理想,象征着我们的“革命传统”。但有一个美国人在一本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书《延安精神——战时中美友好篇章》里,把“延安精神”说成就是“中美友好”。对于在现代史上曾经使那么多人激情澎湃、心神往之的这段经历,我们如果不囿于正统的定释,对它多想想,或许还是会有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一个兼具历史感与时代感的话题,它总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人们的思想中,人生的价值目标与对幸福的理解同样是不可分割的.本文浅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8.
看了这个标题,一定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是法治好。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人治好还是法治好?恐怕如今没有人不说法治好。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学术评价。在学术评价中,所谓的“法治”,如今自然就是“量化”——单位时间内发表了多少SCI、EI、CSSCI论文、出版了多少专著(许多地方还要统计字数)、得了多少数量多少级别的奖项、拿到多少”课题”、入账多少经费……这些数据是“硬杠杠”,有了这些“硬杠杠”,往上一套,人人平等,似乎优劣立判。各种各样的评估、申报等等,也都只看这些数据。这套做法近年愈演愈烈,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指出其种种弊端。然而维护这套做法的理由也很雄辩:你说这样不好,那怎样更好?!  相似文献   

19.
对照下面的10种“食者”,看看你是不是他们其中一员。如果是,就赶快改变你的“食法”,做个快乐健康的食客吧!1.喜零食者:整日口不停歇,瓜子、干果等时常往嘴里送。 忠告一:大部分零食属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不足,多吃零食,常使胃中填充过多食物,到正  相似文献   

20.
美国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哈夫在一本叫做《如何在这个疯狂世界里找一份好工作》的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之上,有来才有往;更远一点,在十七世纪西班牙有位著名的礼仪专家伊丽莎白,她也认真说过:“礼品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其实,在一般人看来,西方人通常不如东方人那么喜欢“送礼拉关系”,但是上述两个外籍人士的话似乎足以证明:人们之间彻底不送礼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