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孩子般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这位身患癌症的老人的脸上,他说:“我再活十年,就能看到中国不再用‘洋纸’的那一天了!到那时,我就写一本‘三毛杨流浪记’,把自己这一生和毛白杨的故事写出来。”与五任县长结“树缘”,没有“户口”的“三毛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腊月二十三,北京,漫天风雪。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抱着一捆树苗子从中关村355路车上下来,又跌跌撞撞跑向320路汽车站。跟在他身后的一位老太太也抱着一捆树苗子,气喘吁吁地跑着,一边跑一边招呼:“慢点儿,别急,别急!”他们下了汽车又进了地铁,从地铁爬出来,直奔火车站,…  相似文献   

2.
哪里是天堂     
侯松 《人才瞭望》2010,(1):80-81
一位老人和他的狗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老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突然,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回忆起临死时的情景,也想起身旁的这只狗早在几年前就死了。他不知道这条路将把他们引向何方.只是茫然地朝前走着。  相似文献   

3.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中华民族的一位杰出英才。他学识渊博,才智超群,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功盖中华,誉满天下。他那卓绝而又丰富的革命实践,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其中就包含有他对人才问题所作的许多精辟论述。认真学习研究探讨周恩来人才思想,对于我们的人才研究和现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难题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  相似文献   

5.
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在本世纪内忧外患、救亡图存,艰难创业的坎坷曲折、惊涛骇浪中真是万分庆幸,出现了一位非常杰出的伟人,他就是伟大的周恩来。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以我见到他的英姿、聆听他的教诲整整六十年来的见闻、体会,搜索枯肠,倾我脑汁,排列一大串最美好的词句,觉得也不足以表达伟大的周恩来。近日我和亲人全身心投入观看《百年恩来》电视剧,重温了周恩来同志的非凡经历、伟大人格、不朽业绩,每次与片中人的心情融在一起,同想同泣,又像饱饮最醇厚的琼浆美酒一样,令人陶醉,获得最美好的精神陶冶,使任何凡俗的灵魂经过洗涤,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6.
大凡受人们尊崇和爱戴的伟人,似乎都有这么个特点。这就是他们自己从不视自己为伟人,而时刻不忘自己是个普通的人。最近读《周恩来传》,笔者就深为周恩来同志的那种时刻把自己摆在普通人的位置的若干小事所感染。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当工人们欢呼“首长,我们热烈欢迎您”时,他马上制止道:“这里没有首长,谁是‘首长’?!这里没有总理,也不存在首长,我们都是普通工作人员。”在工地上,他像大家一样推车挖土,绝不让工人给他照  相似文献   

7.
圣轩瞪着好友,可另一边递来好奇而期待的目光使他不得不又转向井夜:“别听他瞎说。就是个活动。”  相似文献   

8.
他出生于农村.有十几个兄弟姐妹.父亲从50岁开始就重病缠身.家境极其贫困。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大学.工作不久后又辞职读研究生.然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又放下公司继续深造.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他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唐兆亮,一个极为普通和平凡的人,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和乐于创造的人,一个鸟类学专家和一个平常的实验室“看守者”。当我见到他时,他正在称大米,求是由校工会联系到的并以稍低的价格“优惠”给教工们。“没什么好写的,没什么好写的。很一般的生活,跟大家一样,每天做同样的工作,真的没什么好写的。”他一边忙一边说道。我忙跟他说,我非常喜欢鸟类,想跟他聊一聊,长一些学问,并不是专门来写他的。说话间我率先走向他的实验室里间,坐了下来,热诚地看着他的眼睛。也许他觉得不便过于生硬,于是慢慢谈起来。我在脊椎动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从万字稿中改写并写上题为“人才强国的楷模邓稼先”时,再次自我感动得老泪纵横。邓稼先为培养科技人才熬整个通宵后,给选来的北大、清华、航天等大学高材生讲课昏迷在课堂上;抢着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他抢先去插雷管;他哭着祭奠刚去世的周总理,一边哭、一边点燃一张一两的粮票,哭道:总理,我还欠您一两粮票呢!  相似文献   

11.
当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方文山一边工作,一边写歌词。随着时间的流逝,方文山写的歌词已积累有200多首了。为了给自己寻找成功的机会,方文山决定毛遂自荐。把这些歌词拿去投稿。为此。他从自己的200多首歌词中,精心挑选出最为满意的100多首,全部打印出来,装订了100份,然后分寄给各大小唱片公司和音乐人。  相似文献   

12.
辛觉发现那张纸条纯属偶然。他在出版社做编辑,那天一上班就看到校对公司校完又返回的书稿。翻至第74页,辛觉突然发现接下来的这张稿纸与该书稿无关,他挑出来,搁在一边,再一看,停住了。  相似文献   

13.
爸爸的味道     
老公一身大汗地从训练场上回来,脸上头上都冒着热腾腾的汗。在一边写作业的女儿忽然停下来,拿了一条毛巾就跑到爸爸身边:“爸爸,给,擦擦汗。”老公擦完脸顺手又将毛巾递给女儿:“真是爸爸的乖乖。”女儿幸福地笑,将那个满是汗的毛巾贴到小脸上:“嗯。”爸爸的味道怪怪的,但是女儿喜欢。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习仲勋协助周恩来总理负责领导外国专家工作十年,为外国专家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周恩来授命他协助领导外专工作1952年9月,习仲勋从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任上调到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并兼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后来,周恩来又  相似文献   

15.
学会“低头”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四伯父周贻赓,字翰臣,后改字曼青。1872年9月18日(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八月十六日)生于浙江绍兴。他是周起魁的长子,大排行四,故周恩来叫他四伯父。他与周恩来的父亲周助纲为同胞兄弟。周贻康从小学习刻苦,为人老成持重。1890年(光绪十六年)春,18岁的周贻康和几个兄弟在淮安参加县试,并考中了秀才,被列入县学的“修选训导”。第二年,1891年,周贻康又回绍兴参加乡试。但乡试未中,于是他留在绍兴跟随他的舅父、绍兴著名的师爷鲁小和学习钱谷。这一年正值他的外祖父鲁登四在为其儿子办理分家一事。外祖父让周贻度代表父亲…  相似文献   

17.
借牛有个人想跟一富翁借头牛,可又不好意思张口,于是就把借牛的事写在了一封信里,然后拿着这封信来到富翁的家里。进门后富翁正陪一位客人说话,见有信他便顺手接了过来看,但他并不识字,可又恐怕别人知道他不识字,于是便装模  相似文献   

18.
“如果奈拉当我的老师,我就准备学!”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想不想学习俄语时,他幽默地回答。
  奈拉是大家对我的称呼。我是毛岸英、毛岸青在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的同学,我的专业是中文。新中国成立前后,我曾多次陪同苏联相关领导人访问北京,承担翻译工作。在一次宴会上,毛泽东主席专门与我进行交谈,询问他两个儿子岸英、岸青的有关情况。我还陪同领导与周恩来总理会晤交流了多次,在周六晚上的舞会上,周总理也经常邀请我一起跳舞。  相似文献   

19.
徐焰  马祥林 《人才瞭望》2014,(4):105-106
周恩来从参加革命起,便显示出非凡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他留学归来时年仅26岁,很快就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被众多年纪相仿的学员尊为永久的师表。1930年,周恩来在莫斯科时,斯大林对他很赞赏,希望他能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周恩来却认为,自己不适合当一把手,而应辅助他人。  相似文献   

20.
某县办公室王主任一向谨小慎微,几任县长对他的工作很满意。王主任也颇感欣慰,常常对手下的年轻人夸口“我当办公室主任十几年,还从未出过纰漏。”说归说,机关里谁都承认,王主任的工作是越做越细致了。 这是一个酷热的夏天.尽管办公室里电扇不停地扇着.但还是热得透不过气儿,王主任挥汗如雨,却坐在办公桌前一天也没离开过。为了给新县长写施政报告.他从前天晚上就开始熬夜了,本来这篇发言稿应该秘书写,但为了不出纰漏,他只好亲自提笔。稿子写得极认真,一次又一次地润色,连标点符号都改了又改。有几个字,他怕县长读错音,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