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投降派张春桥在一九三四年十月写过一篇黑文《济南》(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一九三五年一月号)。这篇黑文是“假革命的反革命”张春桥卖国贼嘴脸的大暴露。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  相似文献   

2.
张春桥于一九三三年在济南参加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的外围组织华蒂文艺社,是该社出刊的《华蒂》月刊和周刊的经常供稿者."华蒂"这个名字,是暗含"中华法西斯蒂"之义.《华蒂》这个所谓文艺刊物,是为复兴社反动政治服务的,是以提倡所谓"民族文学",反对无产阶级文学,宣扬拥护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反对共产党,配合其反其"围剿"为宗旨的,是一个以文艺作为反革命宣传工具的反革命刊物.一九三四年上海出版的《当代文学》载《济南通讯》中,称张春桥为《华蒂》"中坚"分子,写稿很多.现已查到的《华蒂》创刊号上载有张春桥的一篇题为《银铃》的反动文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战斗的一生中,"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不但"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而且画出了内容极为丰富的帝国主义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奴才与帮凶的群丑图.他那浩若烟海的杂文,就是铸刻着形形色色群丑形象的大鼎.《三月的租界》所揭露的狄克即张春桥,不过是群丑中的一个小丑,在鲁迅的笔下,他是推行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打手,是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的帮凶,是搞阴谋,耍权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政治流氓.今天重新学习《三月的租界》,用毛泽东思想剖析狄克这个小丑,对于认识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阴谋罪行和丑恶嘴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在一九二九年,鲁迅同革命营垒中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作斗争时,就无情地揭露过这样一种角色"他们"脑子里存着许多旧的残滓,却故意瞒了起来,演戏似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唯我是无产阶级!'(《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这廖廖数笔,实在是给反革命两面派两了一幅肖象."四人帮"一伙,不就是这样的反革命两面派么?!他们本是渣滓:王洪文是政治流氓;江青是三十年代"国防牌"的三流"明星",曾无耻地向人民公敌蒋介石祝寿献媚;狗头军师张春桥是老投降派,围攻鲁迅的打手,当年"四条汉子"的马前卒;姚文元是文痞,阶级异己分子,彭德怀、周扬的吹鼓手.但是,他们却欺骗党、欺骗人民,居心叵测地把肮  相似文献   

5.
早在三十年代,张春侨就开始了他的反革命生涯。他在三十年代所写的反动文章,就是他的自供状。张春桥曾经说过:“白纸印的黑字,利剑也砍不掉”。那好,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这些文章,看其在文章中是如何表白他的反革命心声的。(一) 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涂脂抹粉,为蒋介石反动政府歌功颂德,这便是张春桥文章的第一个主题。三十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入侵我国。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我东北发动武装侵略,三个月以后,就占领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  相似文献   

6.
三月的租界鲁迅今年一月,田军发表了一篇小品,题目是《大连丸上》,记着一年多以前,他们夫妇俩怎样幸而走出了对于他们是荆天棘地的大连——"第二天当我们一眼看到青岛青青的山角时,我们的心才又从冻结里蠕活过来."'啊!祖国!'"我们梦一般这样叫了!"他们的回"祖国",如果是做随员,当然没有人会说话,如果是剿匪,那当然更没有人会说话,但他们竟不过来出版了《八月的乡村》.这就和文坛发生了关系.那么,且慢"从冻结里蠕活过来"罢.三月里,就"有人"在上海的租界上冷冷的说道——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六年春,鲁迅的病情逐渐沉重,那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混进革命阵营的叛徒、特务和投机分子,也乘鲁迅病重,对鲁迅大肆进行攻击.在内外夹攻中,鲁迅坚决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在文艺界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无产阶级口号,批判了周扬、夏衍、张春桥等人根据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鲁迅在大病后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三日,发表了《这也是生活……》一文,指出:"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  相似文献   

8.
答马似丧其耦《释文》:"耦本亦作偶,"《文选.北山移文》,卢湛《赠刘琨诗》注,《一切经音义》二八又八八,《衍义手抄》一五,《御览》七一○,《玉篇》人部,引并作偶.《释文》引司焉曰:"耦,身也,身与神为耦."《疏》曰:"身与神为匹,物与我为耦也,……离形去智,答马堕体,身心俱遣,物我两忘,故若丧其匹耦也".俞樾曰:"'丧其耦'即下文所谓'吾丧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丧我之义.司马云'耦、身也',此说得之,然云'身与神为耦',则非也.耦当读为寓.寓,奇也,神奇于身故谓身为寓."案偶像之偶,本即寓字.《汉书·郊祀志》"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反党集团中的张春桥,是一条长期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蛀虫”。早在四十年前,他就挂着“革命”的招牌,扼杀进步的小说《八月的乡村》,肆意诽谤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彻底暴露了这个老投降派的狰狞面目。  相似文献   

10.
“济南惨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惨案”述评田克深,张悦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屠杀中国军民的"济南惨案"。这一血腥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首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这一事件是进一步疯狂推行其"大陆政策"的需要。19世纪末,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吞并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阴森的《龙华集》里,有一篇反革命的奇文,名叫《关于杂文》.这是反党集团"四人帮"中的狗头军师张春桥于一九五八年炮制成功的"大作",洋洋万余言,又臭又长,但却是一篇绝好的反面教材.只要我们稍加剖析,就可以扒下他"正人君子"的画皮,还他以假革命的反革命的真面目.全盘否定鲁迅的杂文  相似文献   

12.
《左氏经·庄公六年》中有"齐人来归卫俘"句,其中的"俘"究竟如何理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辞书研究》载张双棣同志的《论假借》一文断定"俘"是"宝"的临时假借字.他说:"'俘'的本义是俘虏,假借为'宝'.""《左传》中的'归卫'俘',如果不知道'俘'是'宝'的假借字,就不好理解杜预的注,为什么'宝物'叫'俘'呢?知道了'俘'是'宝'的假借字,那就好懂了."并称:"这种假借,是属于临时借用."(原文较长,恕不全引.)此说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三月一日,在延安与史沫特莱的谈话中说:“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抗日的,因此,不是反对一切帝国主义,而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正向中国侵略。但是我们要英、美、法、苏等国同情中国的抗日运动,至少不反对;在这个基点上我们愿意同这些国家建立友谊的关系。”“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民族的,这就是说包括全民族一切党派及一切阶级,只除汉奸在外,有人说共产党倡导人民阵线,这是  相似文献   

14.
一些历史书籍,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许立群的《中国史话》、陈怀白的《中国通史讲话》等,写到秦末农民起义,都把陈涉称王写作"张楚王",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王丹岑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等,则写成"国号'张楚'";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和一些大专教材,都把陈胜据陈写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或"张楚政权";有些"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还印有大黑体"张楚"二字.总之,都把"张楚"当作了一个称谓.笔者认为,陈胜在陈没有建立国号,临时建立的政权应称为"新的'楚'政权";陈胜称王也应称为"楚王",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5.
狼,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以凶狠残忍著称于世的动物.人们也常常把凶残险毒的人比作豺狼.狼除去他那凶狠残忍的本性以外,还有一套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它的毛色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当春夏草木青茂时,它的毛色就变成青灰;到秋冬草木枯黄时,它的毛色就换为黄褐.狼就凭借着这种不断变化的保护色,隐藏在树林里、草丛中,在暗中窥伺着.一遇时机,它就猛然窜出,逞凶作恶.狼的这种本领,竟被"四人帮"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张春桥学到手了.四十年前,当帝国主义的坦克车正践踏着我们的国土,法西斯的枪弹正射杀着中国人民,并准备将坦克的履带碾遍全中国的时候,张春桥化名"狄克",蹲在帝国主义的租界里指手划脚,对反映中国  相似文献   

16.
《革命评论》于济南事件发生四天后创刊,济案成为其关注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对济案事件的深入观察,透彻地剖析了日本的侵华政策与其本质。日本制造济南事件的直接或显见的目的是阻止和破坏国民政府的北伐,即阻止中国的统一;其险恶用意是要让中国保持在分裂的状态之下,以维护其在山东及整个北方的权利和利益;济南事件反应了日本"大陆政策"的一部分,也影射了日本帝国主义深厚的封建性、军事性以及野蛮的侵略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是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张春桥化名狄克,在反动报纸《大晚报》副刊《火炬》上抛出的一篇黑文.在深入批判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剖析这篇黑文,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四人帮"中的重要成员张春桥从来就不是什么"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投降派.《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黑文不长,但毒汁四溅,深藏祸心.它以评论小说《八月的乡村》为名,把矛头指向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鲁迅,为周扬在文艺战线疯狂推行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国防文学"的路线摇旗呐喊,直接配合了国民党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一九三五年三月鲁迅为田军的《八月的乡村》写了序,热情肯定了这本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的小说,指出这部书"有碍"于帝国主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登载张雪明同志的《释尼田——与张政烺同志商榷》.最近,我才见到这一期学报,既蒙张雪明同志不弃,把问题提出来要进行商讨,我理应回答,以下就该文的顺序谈几点.原文说:"《说文》肖'从肉小声',值得重新考虑."又说:"从宀肖声的宵,金文作?或作?(见《宵簋》),肖字从月而  相似文献   

19.
"大中华民族"这一观念最早提出于1914年,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提倡和使用"大中华民族"的人多了起来,其中包括以《醒狮》周报为主要阵地的国家主义者。当然,由于政治立场、文化理论以及从事职业的不同,人们提倡和使用"大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就以《醒狮》周报为主要阵地的国家主义者而言,他们提倡和使用"大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对于帝国主义的自决。他们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对于帝国主义的自决,首先是要实现"五族同化",并最终使五族同化成为一"单纯"的"大中华民族",这样中华民族才有能力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奴役下解放出来。而他们所讲的"五族同化"的实质,并非五族融合,而是以汉族来同化其他四族,亦即所谓"汉化"。所以,以《醒狮》周报为主要阵地的国家主义者所提倡和使用的"大中华民族"观,既有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和奴役、实现中华民族对于帝国主义自决的积极意义,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大汉族主义思想倾向的民族观,而这种民族观是一种错误的民族观,并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如果按照国家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实行"五族同化",其结果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满、蒙、回、藏等各民族最终将失去其民族特征,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对"以大中华民族的口号同化蒙、藏等藩属"的"大中华民族"观持批判和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20.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时代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在历史上究竟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四人帮"及其御用写作班子罗思鼎却用反动的实用主义观点来看待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在其炮制的《评〈吕氏春秋〉》的黑文中,把《吕氏春秋》所讲的"五德终始"说,看作是"反映了儒家极右派——思孟学派的特点".他们说:"五德终始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变化的结果是退回到古代奴隶社会中去".罗思鼎以此证明《吕氏春秋》"实际上是用'杂家'的面目来掩盖极右的儒家本质.这是一种以折衷主义面目出现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