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自杀的社会原因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自杀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50%~70%左右,自杀的平均年龄仅22.5岁①.国外将青少年自杀的现象称为"黑发人"的自杀.目前中国"黑发人"的自杀率有所增高,且有低龄化趋势.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青少年自杀意念阳性率也很高.而且各地的心理咨询报告和心理测验结果表明,有潜在自杀可能性的青少年还大有人在.积极关注青少年自杀\研究自杀的成因,其终极目标不仅在于减少和避免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成长,形成青少年良好的生命意识,提升青少年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该文章以近期兰州某中学生自杀事件为例,结合中外学者对自杀的研究,总结分析自杀的类型,以及对本地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青少年自杀现象的根本原因,面对青少年自杀事件时,如何从根源解决问题,最终缓解青少年的自杀现象.  相似文献   

3.
由于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如何有效针对青少年自杀行为进行危机干预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遗书内容的分析能帮助人们分析、了解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我国青少年自杀遗书中所列举出的自杀原因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冲突、家庭关系不协调、人际关系不良等外部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自杀现象。  相似文献   

4.
《人间失格》发表于1948年,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并借此提出生而为人的最真切的痛苦问题。对《人间失格》的解读角度很多,本文仅通过"耻"与"罪"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并窥探一下太宰治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十年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1993~2003年)发表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主要青少年研究刊物上的有关"青少年自杀现象"的文章的综合归纳,考察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新人类”生命的浪费——日本青少年的自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战后日本青少年的自杀率呈递增之势。本文说明了日本青少年自杀的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日本青少年自杀的历史文化原因:对自杀独特的道德评价、特有的“义务和义理”、“武士道”以及情感模式中的“内疚感”、集团意识和依赖心理、拘谨自制等,分析了“切腹”的文化源流、审美意识中的自杀和自古的崇尚与渲染,分析了生死观;本文与西欧进行比较分析了对自杀的传统的法律评价。本文还研究了“新人类”自杀的现实氛围:现实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剧变、家庭关系的淡化、突出的日本女性问题、工作的过度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性问题、日趋尖锐的代际冲突、青少年亚文化、日本的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据1984年的资料表明,美国许多13—18岁的青少年都有酗酒习惯,这导致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溺水、自杀及暴力行为,每年由于酗酒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多达万人。在这种背景下,南地公司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向青少年们“劝戒”的责任。南地公司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是全美第六大零售商,并在全球十几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公司集团由1500个7-Eleven 连锁店组成,这些商店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的43个州,在早上7时到晚上11时的16个小时内,向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我国有3000万青少午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而绝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是否有过自杀的念头一无所知。“自杀?这个词离我的孩子很遥远,他还那么年轻呢。”这是许多父母的想法,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掉以轻心是多么的可怕,一旦发生悲剧,一切都将无法挽回。如本刊第一个案例中的父母,对不小心犯了过错的孩子,百般斥责,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把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还有很多孩子不了解死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父母对孩子总是忌讳提及“死亡”这个字眼,当有亲人离去的时候,总是告诉孩子“他们去了天堂,去了一个幸福的国度”。而这些对死亡概念模糊的孩子受一些网络或嫫体宣传的影响,容易去模仿或去体验死亡的感觉,却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是一次永远的单行线,无法回头和重演,单纯的晓梦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生命终结在卫生间里的。一个人的自杀会给亲朋好友带来巨大的伤害,将成为他们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一个孩子的自杀,将直接导致一个家庭希望的破灭。是什么促使他们亲手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扼杀,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我们在震惊和扼腕叹息的时候,是否该警醒和反思,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将他们从死亡的悬崖边拉回来呢?  相似文献   

9.
2月23日,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局长李海跳楼自杀。李海自杀得很不是时候,正好赶在中国的贪官将自杀作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时候。若是查查互联网关于“贪官自杀”的信息,那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香港《文汇报》1月29日报道中引述的一组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526名党员及党员干部失踪8271人贪官外逃;1252人自杀。”“1252人自杀”这个数字说明什么? 说明“贪官自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已达千人之余的一群人,如果用社会学的标准来看,这已经够得上一种现象了,因而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面对学习压力她选择了死亡──对一个中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董敏志上海《新民晚报》在1994年2月24日的《社会新闻》版上报导了一则悲剧:一名年仅15岁的重点中学高一女生李薇因四门课程考试不及格而开煤气自杀。笔者试图对此悲剧作些分析和思考。(一)李薇的轻生...  相似文献   

11.
《中外书摘》2014,(12):36-38
一2002年,客居中国近二十年的加拿大医生费力鹏(michael phillips)和他的中国同事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自杀率:1995—1999》一文,正式向世界公布,中国的自杀率已达十万分之二十三(大约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中国一夜之间变成了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年年底,费力鹏大夫又在回龙观医院主持成立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相似文献   

12.
《星球大战)、《外星人》,到《株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科幻电影方兴未艾,打动着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心。那么,这一幕幕的“时空大转换”和“人机大斗智”究竟怎样打动着青少年的心,将对青少年有何影响呢?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个课题组对此作了专题调查,目的旨在分析科幻电影(及其它科幻文艺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即对青少年基本科学知识、方法、态度、兴趣及科学伦理观的影响。本调查样本分布(按年龄组)如下:一、理论假设1.概念。课题组认为有必要澄清以下三个概念:科学、科幻和科幻文艺作品。科学指反映自然、社…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研究一山东省团校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由共青团山东省委主管、山东省团校与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以广大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共青团少先队干部、青少年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研究学术期刊。刊号:CN37-1322/D,双月刊,规格为国际标准16开,64页码,四封彩色印刷。2005年《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重点期刊"2012年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历年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2012年《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突出办刊特色,主要设置:青少年  相似文献   

14.
自杀是主体自愿的自我毁灭行为。作者认为,对自杀现象作深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对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而且是培养健全的心理和建立健全的社会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自杀者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作者试图揭示自杀在生物学上的根据及其与遗传的关系,说明自杀是人类死亡本能的曲折表现,描述了四种精神病态行为即狂燥型自杀、抑郁型自杀、迷恋型自杀和冲动型自杀。其次,本文研究了自杀的定义,并据此对自杀现象加以分类。作者认为,一个自杀行为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主体自愿死亡,二是主体选择了死亡手段并且主动完成死亡过程。文章采纳了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方法,依次对利己自杀、利他自杀和反常自杀加以分类描述。本文接着从性别比例、年龄、家庭婚姻、宗教背景等外在角度,分析了影响自杀的相关因素。作者概述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研究结果,比如在已遂自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在未遂自杀者和企图自杀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春季时节是自杀高峰期;因家庭纠纷而导致的自杀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在我国许多地方15—22岁年龄组的自杀曲线猛增,表明尚未定型的青少年从家庭刚走向社会时,心理危机频仍,自杀的可能性突然加大。最后,本文探讨了自杀者的动机,同时援引了评判自杀合理与否的标准依据,即功利性原则、人生价值原则、自律性原则和神学原则,回溯了人类思想史上对自杀行为所作的道德评价。作者指出,社会意识对自杀行为应取的不干预态度,并不意味着要提倡人们放弃对自杀的严肃态度,也不意味着在鼓励个人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性时放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更不意味着要漫无差别地肯定一切自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进入84年代以来,海外影视作品在上海的播放日趋增多,就故事片而言,有时海外影视片还超过了国产片的播放量,而且,买座率和收视率一般也超过了国产片。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据统计,有97.3%的青少年看过下列海外影视作品:《流浪者》、《望乡》、《追捕》、《佐罗》、《血疑》、《霍元甲》、《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上海滩》、《神探亨特》、《阿信》。由此,海外影视作品也成了青少年经常谈论的热门话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审美情趣和行为规范。一、海外影视热的形成和影响海外影视热在青少年中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产影视作品的总体上质差、量少,说教味浓,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印度每30分钟就有一个农民自杀。1995-2009年间,印度有241679名农民自杀。农民现在变成了印度最高危的职业,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事先张扬"的自杀事件印度电影《自杀现场直播》(Peepli Live)讲述了一个卑微小人物因自杀卷入政治和媒体漩涡的荒谬故事:布迪亚和那塔是印度北部农村毕布里的一对兄弟。为了给老母亲治病,他们用家里的地作抵押向银行贷了款,如今还不上款,土地面临被银行拍卖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一) 本文涉及的内存及其分类是根据《上海青少年发展问题咨询指导总站》的“太阳神青春热线”1992年6月28日——10月12日的咨询电话记录整理而成。旨在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了解目前上海地区的青少年问题。《上海市青少年发展问题咨询指导总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影响最大的心理咨询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青少年研究学科建设的发展,青少年研究的领域与范围逐步扩展.相关研究成果也显著增加。对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6年至2011年间转载的学术论文进行主题分类和内容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研究的总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化:青少年研究领域正在形成一批稳定、持续、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虽然我国青少年研究逐渐成熟.多学科、多元化研究渐受关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研究的内容主题过于集中在某几个少数群体,具有鲜明的群体分布特征等。  相似文献   

19.
《一财网》的文章称: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的非正常死亡现象,到了一个必须正视的时候。近几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可谓频频。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里,共有1 3起产生影响的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今年中,又有一些官员自杀事件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将自杀率大于20/10万的国家称为"高自杀率国家"。2002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了其历时7年的一项调查的结果:中国年平均自杀率为23/10万(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自杀已成为中国全国人口第五位、15~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人数的19%。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指出:"全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估计自杀未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