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3年,我们在《晋阳学刊》第3期上发表了《简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一文,由于篇幅所限,内容未能充分展开,加之文章发表以后,有的同志又提出了不同意见,因此,对于社会主义人性规律问题,我们感到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亟待弄清首先,弄清社会主义人性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人性特点,每个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人性内容。据此,马  相似文献   

2.
赵敦华 《文史哲》2004,(4):15-21
文化与基因是否有关系?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社会人文科学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达尔文主义入手,进而研究达尔文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根本差别,显然,达尔文主义进入人性和道德等领域过程中出现的动物行为学、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等学科,扩展了人们关于人自身的认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留下一系列不能简单地用基因与文化的直接关系来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作深入科学的、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 ,可以将社会交换中的趋利避害作为对人性假设的理论规定。心理学中已有的关于人性利己与利他之争 ,其实归根到底是对人性中趋利避害的不同理解。人性外显为趋利避害 ,行为性是人性的自然前提 ,趋与避是人的自然性的表现 ;适应性是人性的社会本质 ,利与害是人以社会价值判断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性的表现。趋利避害作为人性假设 ,其基本规定就是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人的某种行为能够为其带来奖赏 ,它就获得正强化 ;当人的某种行为能够为其带来惩罚 ,它就获得负强化 ;人的这种趋利避害带有明显地认知特征 ,人可以根据自身…  相似文献   

4.
哲学人性论与现代人格心理学王一多,孟昭勤自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代以来,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哲学家们坚持不懈地对人的本性进行探索,并力求通过对人性的解答来更好地理解和安排人类社会。围绕这一课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众说纷纭、见仁见...  相似文献   

5.
非效率行为是一种缺乏效率的经济行为。理性非效率行为是行为者为了维护或增加某种在制度与契约规范不明或存在冲突情况下的收益所得,而在理性统摄下发生的非效率行为。①理性非效率行为发生的依据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性基础、环境因素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理性非效率行为发生的人性基础是行为者的生存欠缺、需要及由此派生的行为动机。理性非效率行为的主体是人,而从人的方面或从人的主体方面追寻理性非效率行为的动因,是一个涉及人的本质与人性现象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基本理解,对西方管理哲学思想中关于人的本性的讨…  相似文献   

6.
庞淑文 《理论界》2004,(1):136-137
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行为异常的大学生比率又有增多趋势。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从人生发展的心理学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机制作简要分析。一、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和评价应遵循人生发展的心理学观点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人类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这一过程逐步完成的。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经历和感受的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形成的人格特征也都有一定的差异。奥地利学者埃里克…  相似文献   

7.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近几年来,有一些同志在谈论人性问题时,不是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来说明人、人性、人的本质",而是"从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出发来说明社会",错误地把"抽象的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笔者拟对"抽象人性论"这种非科学抽象的不正确之处,谈几点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8.
人性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和研究者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依其能否言道德善恶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言道德善恶的,如知情意、眼鼻耳等等,是心理学等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等科学的人性概念。另一类是可以言道德善恶的,亦即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本性,如同情心和妒嫉心等等,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作为伦理学对象的人性就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但是,伦理学的人性论不仅研究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而且研究伦理行为应该如何之本性。因为伦理学就其根本特征来说,乃是一种规范科学或价值科学而不是描述科学或事实科学。它之所以研究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只是为了从中———通过道德目的之善恶终极标准———推导出人的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从而制定与其相符的优良道德规范。因此,伦理学的人性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三部分: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人性事实如何)与人的伦理行为应该如何(人性应该如何)以及二者之中介: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人性应该如何之标准)。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争论很大。这里,我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马克思说“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这里说的“人的一般本性”,就是指人的共性,即人性;而“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就是指个性,即阶级社会中的人的阶级性。因此,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人类社会同阶级社会比较,人类社会是一般,阶级社会是个别,  相似文献   

10.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流程中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科学。借助于它可以改进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达到提高人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的目的。”以人为贵”的思想是我国管理理论的精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核心。长期以来,许多人将“以人为中心”视为管理心理学的主要观点,视其为管搜中的“当然”而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许多人就不得不回避这一问题或者虽然触及,却难以言明原由。本文拟就管理心理学的这一重要问题,作一初步论述。“人为中心论”是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之所以存在…  相似文献   

11.
简论西方心理学中关于需要问题的研究李国庆自从人类最初思索人性问题以来,需要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在西方古代哲学和神学著作中,人性是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论题”来讨论的。因为哲学、伦理学和神学一直在谋求引导和控制个人的良策,以达到社会的改善。人们关于...  相似文献   

12.
最近,华南师院教育系陈汉标教授应邀在广东教育学会举办的讲座会上,做了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的学术报告。他说,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特点在于它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第一性的东西。心理是人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人脑对其所处的社会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所以心理学研究必须考虑到如下二方面:一、不能离开物质(包括作为心理源泉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心理的物质本体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来研究心理现象;二、不能把人的心理看作消极的静止的反映,而应该把它看作是反作用于客观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心理关系是社会科学中关注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进化心理学在对标准社会科学文化心理观进行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人性不是"白板",而是演化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机制,是文化产生的基础.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加深了对人性深层的思考,对于行为科学的统一和知识的契合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进化心理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循环论证、研究证据的充分性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世界感”一词在文艺美学界不断被使用过,并且,有学者认为“要创造真正的艺术品,这不能离开文艺家的世界感。”①但是,世界感不只是一个美学范畴,更是一个哲学范畴,是相对于“世界观”而言的人的思维对主客观世界的初级感受和具体看法。世界观是经过了人们归纳推理、理性抽象后的对世界的认识和掌握,不是对世界的原生感受和具体认识。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是对世界的高级的、终级的认识和掌握。对人类认识掌握世界的终极形态——世界观,应该予以重视和研究,但是,在哲学研究中也不应该忽视对世界感的认识和探讨。从…  相似文献   

15.
纵观古来中外所议人性论,有两种情况需要正视:其一,从反映论角度来说,人们议论人性及其本原,涉及两类相关而不同的内容,一为“人性之本”,即关于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及其本原,属于人性性质领域的问题;一为“人品之本”,即关于人的品性和人的素质及其本原,属于人性品质领域的问题。但人们对此二者往往既不分伯仲,又均以“善恶”泛而论之,则混而乱也。其二,从真理论角度来说,以“善恶”定人性之本或人品之本不当,因为“善恶”实不为人性或人品本原,加之论者不能以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学说指导,或仅以自然性方面为据,…  相似文献   

16.
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杨连菊 《理论界》2007,(1):166-167
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起源着手。指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健康人格和完美人性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学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突出了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把人的社会性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脱离了社会实践,因此,其思想难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人性概念辩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属性 :它既包括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之特性 ,又包括人与其他动物共同的人之动物性。人性是“体”与“用”的统一体 :人性的“体” ,亦即人性的质之有无 ,完全是生而固有、一成不变的 ,是必然的、普遍的、不能自由选择的 ,因而是不可言道德善恶的 ;人性的“用” ,亦即人性的量之多少 ,在一定的限度内 ,是后天习得、不断变化的 ,是特殊的、偶然的、可以自由选择的 ,因而才是可以言道德善恶的。人性依其能否言道德善恶的性质 ,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言道德善恶的 ,如知情意、眼鼻耳等等 ,是心理学等科学的研究对象 ,是心理学等科学的人性概念。另一类是可以言道德善恶的 ,亦即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本性 ,如同情心和妒嫉心等等 ,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伦理学的人性概念 :作为伦理学对象的人性就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弗洛姆建构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既以其心理—品格学的方法,区别于马克思关于“人在人道主义意义上的解放”这一思想的社会政治—经济学的宏观理论,又以其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分析的综合视角,突破了弗洛伊德关于人性、人格及道德原则的微观生理—心理学分析的境域;形成了它独特的理论特点和文化意蕴,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理论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弗洛姆的品格学则是他得以达到这一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几种人性假设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性的理论层出不穷,但真正在现实世界中产生重大影响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却并不是那些纯粹的人性形上学,而是一些具体学科中关于人性的假设。它们主要是“经济人”“、政治人”、“道德人”、社会人”和“文化人”这五种人性假设。这五种人性假设在具有特定的合理性和较强的针对性的同时具有理论上的片面性和边缘性以及实践中的误导性与偏差性,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20.
<正> 几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中,许多同志就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就如何用哲学方法对人的本质进行科学的抽象,如何看待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结合学术界讨论人性问题的一些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诸家。 <一> 事物的性质是否就是事物的一切属性,从而人的本质是否就是人性,这是讨论人性问题的基本的方法论问题。 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彼此交互作用的产物,都是以多种运动形式与他事物既相联系又相排斥,从而规定自己,形成了异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