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诸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简单;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家庭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缺乏与孩子、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等。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促进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家庭与孩子之间应建立心连心的沟通;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采取“反哺教育法”,组织学生评价家长,对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孩子的“三农”教育和劳动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12,(6):8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这项艰巨的任务让多少家长殚精竭虑、费尽心思。然而,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要达到这个目标是有技巧的,要讲科学的。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亟需解决的问题?个中的烦恼、快乐、经验是否愿意与广大读者朋友分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家长进入城市陪读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打破了家庭原有的以务农为生的生活状态,以孩子发展为轴心,自己也超前适应城市.陪读家长通过职业再社会化,实现经济上的适应;通过社会交往、理性消费以及休闲娱乐的变化逐渐实现生活上的适应;为适应新环境进行教育观念的继续社会化.但是,他们也面临惯习、惯习滞后和角色冲突等城市适应的困境.为此,从家长、家庭、政府三方面提出了解决陪读家长城市适应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意识极为丰富,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极为推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意识,要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意义,积极倡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自然万物等美德。面对当前社会感恩文化的断层,要主动、积极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感恩文化,以更好地推进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感恩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加强感恩教育 架起孩子道德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当前,孩子感恩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探讨了感恩缺失的原因。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是每一个教育者迫在眉睫的大事。进而探讨加强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建立了多元化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广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受益者,但在受助过程中出现了感恩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为此,在资助工作中可通过四个途径有效渗透感恩教育:即以宣讲引领感恩的认知,以文化营造感恩的氛围,以行动践行感恩的信念和以制度保障感恩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长随机教育意识不足,对幼儿行为的敏感性不强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机会,但家长经常与其失之交臂,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家长缺乏随机教育的意识及没有准确捕捉到幼儿的行为变化.简而言之,就是家长的敏感性不强,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家长缺乏随机教育的意识,也就不会仔细观察孩子,更不会有意识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如果家长具备随机教育的意识,但不能准确感知孩子行为的变化,就读不懂孩子的所思所想,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随机教育.  相似文献   

8.
王静 《家庭科技》2021,(4):31-32
创建良好的家园关系,沟通是关键 近年来,幼儿教育一直提倡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阶段,家庭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而家庭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样肩负着引导教育幼儿的重要责任,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应当建立起合作、互补、互助、共荣的关系.要想建立这样良好的关系,沟通是关键,因为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理解、感知和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应当秉持尊重、平等、协作的沟通理念,积极主动地增加彼此间沟通的频率,提升沟通效率,互相帮助,全面且深入地完成幼儿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的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和身体健康,却很少想过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有些父母甚至还会感到奇怪,家庭中有什么美育呢?其实,家庭美育就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审美教育,培养孩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教会孩子区别美与丑、善与恶、诚实和虚伪,把孩子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孩子的美育,需要家长耐心地渗透。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言谈、举止和习惯要有一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家庭教育、应试教育、传统道德的淡化与国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等方面对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了分析,并从自我修养、家庭引导、学校培养、社会环境熏陶这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强化高校感恩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多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现代社会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启示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感恩教育。以此从感恩教育的一般理论入手,分析了感恩教育的含义和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整合方面提出了强化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伟 《家庭科技》2021,(7):23-25
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 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据相关调查显示,二孩家庭的孩子与一孩家庭的孩子相比,沟通能力、包容能力及妥协能力比较强,而且很多家长选择生二孩是希望孩子日后有相互扶持的亲人,并且两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相互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与情绪.实际上,这些美好的愿望并不是通过二孩的到来实现的,而是二孩到来后整个家庭的教育与氛围影响下实现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对两个孩子及即将到来的三孩而言,都有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琼州学院学报》2017,(3):125-128
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家庭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模糊,爱心、责任心和分享教育内容的缺失,教育方法的不恰当以及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减少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培育充满爱心与责任心的孩子;社会教育机构应该办好家长学校,提升父母的教育素质;举办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三位一体的亲子活动,促进父母与孩子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4.
正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指导与教育,作为家长一定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快、宽松、安全的家庭氛围。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多给孩子关心、鼓励,让孩子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容忍孩子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尽量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和更有意义。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给予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动几乎没有。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对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的结果,不能单纯地指责学生。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兰军瑞 《中州学刊》2006,46(3):134-136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针对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的知恩不报、不讲信用、自私自利等道德滑坡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灵活多样的道德教育方式、生动感人的感恩情景、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使大学生“知荣明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当前尤其要以“八荣八耻”为切入点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林楚 《家庭科技》2008,(2):47-48
前几天,一位朋友谈到他的孩子没有责任感、缺乏感恩精神。苦口婆心地教育根本没用。朋友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教育孩子,单凭说教其实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培养孩子的爱心、善心、感恩之心的途径也许很多很多.而效果最明显、最能持续的就是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18.
感恩教育——大学生的德育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责任心不强等现状的分析,指出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引起上述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提出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具体途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调动教师育人积极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德育功能;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大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等方法,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19.
"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心"教育则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基础。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谈我是从那几方面去培养孩子的爱心。一、培养孩子的孝心及他人的感恩之心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在这种相互关爱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生活,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王璐 《家庭科技》2021,(4):28-30
家庭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教师细致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其中学生是家庭作业的主体.而“家长作业”却变成了家长的责任和职责,具体表现为被动代替和主动代替.前者指学校和教师过分夸大家长职责,将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家长挂钩,家长被迫成为家庭作业的执行者和负责人;后者通常指家长因为心疼孩子作业压力大,担心孩子因未有效完成作业而受到批评,便主动代替其完成作业.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其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发展的全过程.“家长作业”本质上是家长在家庭作业的教育引导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那么“家长作业”会对学生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家庭作业异化为“家长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