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1年9月,在临潼关山的一座无名氏的墓室里,出土了四件小巧玲珑、造型生动的白陶彩绘打马球俑。俑马通高七厘米。骑者全是宫女形象,头挽茧形髻,身着异色紧身坎肩和长裤。左手挽缰,右手上扬,伏身向前作马上击球之势。马头前伸,四蹄凌空飞奔(见封三图片)。出土的打马球俑和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打马球图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年在南京南郊祖堂山发掘出南唐李昪、李璟的钦陵和顺陵,共出土六百余件文物,其中各式陶俑约两百件。在这批陶俑中,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人头鱼身俑、蛙俑和双人头蛇身俑三件。无独有偶,一九七五年在邗江县殷湖蔡庄发掘出五代杨吴政权的寻阳公主墓,出土了一批木俑,其中亦有人头鱼身俑、蛙俑和双人头蛇身俑。杨吴是南唐的前身,二者从葬品的一致反映了神话和丧俗的传承。然而,多年来,学术界仅注意到五代墓葬对于研究建筑、绘画、雕刻、制陶以至陵墓制度方面的资料价值,而没有充分认识它对于研究神话史的实证意  相似文献   

3.
盘(春秋)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此盘方唇,窄平沿,腹略鼓,浅盘,平底高圈足,方形穿附耳。通高12厘米,盘径46厘米,圈足径43厘米。器身及耳饰蟠螭纹,螭首突出明显。每一耳两侧各有一伏龙作向上攀爬之状,龙身有线条刻画鳞纹,造型生动有力。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实战兵器,其中的青铜剑更是引人注目。虽然已经沉睡了两千多年,但依然明亮如新,其精湛的冶铜术及涂铬防锈的绝技,曾使不少中外观众惊讶叹服。 从葬坑的青铜剑可分两种。一种是长剑,长81—91.3厘米,茎(手把)长16.7—19厘米。刃薄,剑身上下两面,每面各有四个相等的小面,制作极为精致。这是长刃短兵,用作近距离格斗,多为将军俑佩带。另一种,似剑,较长剑短,有人谓之“短剑”,双刃亦薄。据认为,是近身防卫武器。  相似文献   

5.
《阴山学刊》2011,(2):41-41
2011年《阴山学刊》封面图案为黄釉浮雕神话故事纹陶樽。此樽出土于包头九原区召湾47号汉墓。整樽高22厘米,口径18.3厘米,足高1厘米。樽盖和腹部布满上古神话、瑞禽怪兽、甲胄武士、舞蹈戏乐图等浮雕。陶樽浮雕反映了西汉中晚期阴阳五行、黄老思想、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6.
鲁中齐匜     
<正>曲阜鲁故城出土。匜长34厘米,宽17厘米,通高19厘米,造型规整,器型优美。器身椭圆形,流较窄、微上翘,兽首鋬,四夔龙蹄形扁足。口、流下饰窃曲纹,腹饰瓦棱纹,錾饰重环纹。匜内底铭文五行二十五字:"鲁司徒中齐,肇乍皇考白走父宝匜,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保用享"。  相似文献   

7.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通高27.1厘米,口径22.3厘米,底径13.1厘米。方唇、斜沿,束颈、折肩,腹斜收,小底内凹、略残。肩两侧有兽首衔环耳。盖覆钵状,盖顶三虎为钮,虎作爬行状。器盖、身饰蟠虺乳丁纹。盖内  相似文献   

8.
<正> 此凤头斤(图一)、“暗纹”矛(图二)系1982年12月山东省兖石铁路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兖石线筑路过程中发现于临沂市相公乡王家黑墩凤凰岭春秋晚期墓葬中。该古墓除墓室外,尚有车马坑,器物陪葬坑;出土遗物三百余件,墓室内殉人十四具。凤头斤发现于四导殉人足下部,“暗纹”矛发现于陪葬坑。凤头斤凤首,鼠形冠,鸟尾,斤由凤咀中吐出,刃部圆饨,椭圆形銎,内有残存木柄。斤刃至尾部长20.7厘米,冠顶至銎底长11.6厘米,斤宽2.9厘米,长11.1厘米。凤头斤造形奇特,制作极为精致,又刃部圆钝,从形制特征分析,此物骀非实用兵具,应是墓主生前所用权杖或仪仗一类用具。  相似文献   

9.
盖鼎(春秋)     
<正>1975年莒南大店春秋墓出土。通高35.7厘米,口径29厘米。鼎部平唇、直口、口外有一周宽凸棱以呈盖,深圆腹,圜底,三蹄形足细长、外撇。两附耳微外敞。覆盘形盖,盖面稍隆起,中央有一圆环,边缘有三个兽形钮。器身、盖饰极简化的蟠虺纹。足跟饰凸起兽面纹。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鲁白悆盨     
<正>鲁故城出土。通高19.2、长23.5,宽15.2,深8.7厘米。整体呈圆角长方形,上有盖。两侧有兽首衔环式把手,盖沿、口沿和圈足饰窃曲纹,腹部饰瓦纹,每则圈足中间有弧形缺口。盖面装饰象鼻纹和瓦纹,盖顶两组夔龙纹,每组两夔龙相对,两组夔龙纹呈扉棱状,既为装饰,又为捉手。盖顶中央为虎形钮,虎头前伸、尾上卷,虎身梢下蹲,似为蓄势进攻之状,同时虎身布满纹饰,造型生动。盖底对铭各6行36字:"鲁白悆用公龍兄,其肇乍其  相似文献   

11.
1975年3月至12月,苏州大石头巷基建工程中出土了一批唐宋时期的遗物。它是离地表3米左右的黑灰土中出土的。出土器物总计502件,按其质料有瓷、陶、石、铜、铁、骨等种;按其用途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建筑材料、手工艺品、钱币和博具等。如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瓜楞形执壶,宋代各种窑口的瓷碗、盆、盂、碟、瓷玩具、瓷片,宋代灰陶黑衣陶灯、扑满(储蓄罐),宋代石砚、石杵、石权、石钵、铁铡刀、铁凿、铁扦子、铁泥刀、铁铲、铁  相似文献   

12.
公簋(春秋)     
<正>1977年山东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同出7件,形制相同。此件通高35.4厘米,盘径24厘米,圈足径17.7厘米。形似盖豆,簋身大口,方唇,折沿,浅盘,底略平,喇叭形圈足。器、盖饰鳞纹、蟠魑纹、三角鳞纹,圈足饰镂孔鳞纹。半球形盖,盖顶有八瓣镂孔莲状捉手,盖沿有四枚兽首小卡纽。盘内底有"公簋"二字铭文。现藏于山乐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巴蜀竹崇拜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远古时代,巴蜀先民是奉竹为图腾之一的。近年来发现的战国时期巴蜀墓葬铜器(如青铜剑、铜錞于)及陶、木、漆器上的百余个被称为“巴蜀图语”的单符(单体符文或图像),即有不少具有竹图腾或族徽的性质。与此同时,我们还从已出土的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巴蜀文化的食器群中,发现有一种陶豆,其“高柄往往长达30多厘米,但直径却仅有4—5厘米。柄部中空,有时还与盘、座穿通,有的中段加粗成竹节状。”考古学家们将其命名为竹节长柄豆。这一时期川西南横断山区一礼州文化类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30日,江苏句容市陈武乡大华村一农民在修筑堤坝时,挖出一些碎陶片和陶罐。其中在一直径7.5厘米、高6厘米的加盖陶罐中,有大半罐类似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出土,时代为东汉中晚期。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组织的表里,开成重叠的上下两层,两层组织在花纹的边缘处接结换层,形咸两面花纹相同但颜色互异的效果。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纹样对称规整,每一区(长80、宽约120厘米)由六组以石榴树为中轴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动物(牛、羊)组成,每一组图案均是二方边续的形式,横贯终幅。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多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是一件稀世珍品。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罽@李文瑛  相似文献   

16.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出土,时代为东汉中晚期。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组织的表里,开成重叠的上下两层,两层组织在花纹的边缘处接结换层,形成两面花纹相同但颜色互异的效果。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纹样对称规整,每一区(长80、宽约120厘米)由六组以石榴树为中轴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动物(牛、羊)组成,每一组图案均呈二方边续的形式,横贯终幅。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多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是一件稀世珍品。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李文瑛  相似文献   

17.
彩绘陶鬲,发现在奈曼旗沙力好来公社台力虎大队南横沟一号墓内,共三件,形制花纹大小相同,均为泥质灰陶,侈口元唇,束腰,裆内平缓,腹外壁和沿的内外,涂以金黄和白色的卷云纹图案。卷云纹每两个交错排列,线条肥而有力,色彩鲜艳。形制、花纹图案与辽宁敖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出土的彩绘陶鬲相似。这种彩绘陶器多发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 1 5号墓出土 ,时代为东汉中晚期。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 ,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组织的表里 ,开成重叠的上下两层 ,两层组织在花纹的边缘处接结换层 ,形成两面花纹相同但颜色互异的效果。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纹样对称规整 ,每一区 (长 80、宽约 1 2 0厘米 )由六组以石榴树为中轴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动物 (牛、羊 )组成 ,每一组图案均呈二方边续的形式 ,横贯终幅。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多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 ,是一件稀世珍品。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罽@李文瑛…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出土,时代为东汉中晚期。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组织的表里,开成重叠的上下两层,两层组织在花纹的边缘处接结换层,形成两面花纹相同但颜色互异的效果。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纹样对称规整,每一区(长80、宽约120厘米)由六组以石榴树为中轴两两盯对的裸体人物、动特(牛、羊)组成,每一组额头案均呈现二方边续的形式,横贯终幅。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多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是一件稀世珍品。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李…  相似文献   

20.
陶寺遗址IIM26出土的骨刻辞不是"辰"字,这件骨礼器上的刻辞是"家右(有)"二字。这件骨制器物与骨耜形制不符,可能是骨仿制的玉圭或玉笏等礼器。骨刻辞"家有"即是"邦家"、"家国"能大有之意。出土陶扁壶朱书"文尧"所指与《尚书·尧典》内容不谋而合。这件骨刻辞的发现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扁壶朱书文字不再是孤证,对于中国汉字的起源和使用有重要意义,对于夏的国家形成、国家概念、政治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使中国古史的传说年代成为信史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