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人文主义文化取向及其教育目的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人文主义文化取向综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合理内核,体现了时代精神,代表了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对教育目的观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把科学教育视为基础,把人文教育视为导向,把"四个学会"视为终极目标.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以及形成相应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养成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与人文主义间的关系谈人文理性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危机是科学和人文主义分裂的产物,实质是理性绝对化为理性主义的结果.文章在历史地回顾与反思科学和人文主义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时期理性的偏颇,进而提出要克服科学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从科学和人文主义相统一的角度重建人文理性.  相似文献   

3.
4.
吴宓融合中国古典哲学的人文主义内涵和西方新人文主义之精髓.形成自己人文主义的人生观念,而他的女性观念也是人文主义的.他将女性的理想作为其关于“人”的理想的一部分来看待,因此对于女性的理想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的理想.他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对女性的真正的尊敬,亦即传统社会较为注重从女性作为“女人”的特殊的性别角色和社会作用方面、而不是从其作为“人”的普遍的标准方面考察女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整个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性被异化的历史.处于西方现代哲学起始之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存世界的感性基础出发,创造了"感性意识"这一科学的理性形式,实现了对近代"异化理性"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危机是科学和人文主义分裂的产物,实质是理性绝对化为理性主义的结果。文章在历史地回顾与反思科学和人文主义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时期理性的偏颇,进而提出要克服科学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从科学和人文主义相统一的角度重建人文理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方人文主义不同的起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西方人文体育观的差异及互相影响的因素.西方体育观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它提倡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主体;而中国体育文化在儒家人文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强调文化意境,注重艺术性的特点.随着"西学东渐"浪潮,中国的人文体育观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价值观.比照中西方体育观的差异,可以为中国体育发展方向的研究提供更多哲学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科学理性起源于人类的特定思维和行为方式,它影响着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方式。本文从科学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理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建构德育研究问题域中的表现,认为建构德育研究问题域必须要有真实性、创新性、合理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空间发展演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城市开发建设中经历了 2 0世纪 80年代的“边缘城市模式”到 90年代的“新城市主义”的转变。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角度探讨其转变的哲学理念 ,揭示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提倡人本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斯宾塞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其科学教育课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了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但相比较之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却仍以宗教神学和古典人文主义课程为主导。实证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呼吁和倡导科学教育,并提出了科学教育的课程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学理性起源于人类的特定思维和行为方式,它影响着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方式。本文从科学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理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建构德育研究问题域中的表现,认为建构德育研究问题域必须要有真实性、创新性、合理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2.
近代欧洲是一个“危机”突起的时代,突出的表现是“科学的危机”。胡塞尔认为科学的危机本质上是哲学的危机,哲学的危机又源于理性的危机。要想摆脱诸多的危机,就必须恢复理性的权威。由此。胡塞尔追溯了理性的源头,剖析了近代的客观主义,进而构建了自己的“超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对科学与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他把理性危机和哲学危机视为近代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胡塞尔不仅阐明了科学的本质、科学与理性的关系等科学哲学问题,而且还提出了让科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构想。胡塞尔对科学与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和完善科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尔提出设计后现代课程的"四R"标准,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对我们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将多尔所提出的后现代课程观与泰勒原理放在同一层级的对立面上进行分析与反思,结果显示:研究者具有面向事实本身的研究理念,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构建中国的课程理念应体现五个原则:简明性、现代性、民族性、实用性、探索性,自觉吸收自然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加速课程改革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是近代科学奠基时期,也是理性思潮兴起的时期。科学与理性的结合,找到了时代的哲学代言人、引起了政治社会领域的新变革、形成了科学与宗教的新互动关联性,产生了古典主义文学的新潮流。17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还有科学精神。科学理性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于特定的社会史境,它并不是没有时间性的、普遍的、与社会价值和社会结构无关的,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科学精神并不排斥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7.
面对科学与人文分裂这一世界难题,乔治.萨顿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本文对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科学人文主义的内容和作用四个方面介绍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并评论其科学人文主义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孙玉丽 《南都学坛》2000,20(4):95-96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之上 ,以科学主义为基础 ,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观。这种观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其一是矛盾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决定了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机整合 ;其二是价值论 ,按照价值选择中统一性与偏移性相结合的方法论 ,以科学主义教育为基点 ,实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观的演变与课程改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知识观具有本质主义、客观主义、精英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这种抽象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导致了课程设置主体的一元化、课程内容选择的单向度、课程传递的知识位移性、课程评价的单一化等诸多弊端。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力图冲破现代知识观所具有的抽象性和专断性,将差异性、情境性、多样性、生活化等诸多特征融入其中,从而使其课程观呈现出崭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主义哲学的对立,基于对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主义在理论内容、致思倾向和话语系统上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对立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和其对立面的相互碰撞中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