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前一个16岁的江南少年,缘起对他域、他民族音乐的喜欢,投身到一个他文化的空间,和谐地走过了一个个人从个性文化到民族文化,再到人类文化成长、成熟的螺旋阶梯式超越与融涵的历程,造就了具有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传奇人生。在周吉逝去三周年之时文章拟就此角度反观一二,以为纪念,也希望能激励当代中国各民族文化工作者更加自觉地以"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涵超个性、族性,努力创造"个性、族性、类性"统一的人生,将有限的生命献给全人类进步的世界历史性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软实力"研究渐趋深入,但多在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方面予以较多关注,而对于"东北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研究还显单薄,很少把软实力的提升与当地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而从系统角度来研究提升体系中各方面的关系与相互结合问题更是一个空白点。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亟需深入研究东北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成因、内涵和特征,针对当前东北地区文化软实力缺失的现状,研究如何构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体系。软实力并不软。文化不仅是一种感召力,而且也是一种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化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作用韩民青山东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目前,对文化在哲学层面上的探讨日益深入.其突出的标志是把文化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这个终极性的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揭示文化的蕴涵。在本文中,我试图在"人类与文化"之中再加上一个"自然"的因...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人的性欲在根子上如同飞禽走兽一般,只不过是猿的祖先遗传下来的延续种族的本能性生理冲动,那么性作为一种人的头脑中的意识符号,从来就不是什么纯生理现象。性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符号,它不仅是人的一种本能显现,还是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联结在一起的枢纽。无论是远古人类对生殖器的狂热崇拜,还是中国封建专制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伦理,仰或今日世界的所谓“性解放”,性始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来于男女之间,穿梭在众生之中,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历史的发展,摆布着人类的命运。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进程背后同样暗伏着一股性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5.
许华 《理论界》2009,(5):163-165
东北土匪隐语是一种十分隐秘而又特殊的行业用语,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非常肤浅有限.但实际上,包括东北土匪隐语在内的隐语非常重要而有特色,是处于社会文化深层结构中的特别语言文化现象,在社会语言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考察民间社会诸世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东北土匪隐语的特点、形成方式以及对东北匪语形成产生过影响的几个外部因素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历史的演进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工业化的发轫及发展,将在文化维度提出其诉求。中国东北作为典型的"后发型工业化"地区,其工业化经历了发轫、曲折发展和快速推进的时期,与此相对应,则形成了移民文化、殖民文化和创业文化。进入21世纪,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构建新的东北文化,从而为东北地区工业化提供非物质的支撑和推动。  相似文献   

7.
原始人类的审美意识潜伏于高等动物(人猿)的种族先天生理遗传之中,发端于原始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对自然美的感知体验,表显于第一件石器工具(也是第一件艺术作品)的制作,生成于人种进化、自然环境、图腾崇拜、宗教巫术、神话传说等后天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中.  相似文献   

8.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美国学者Richard Lehan在其所著《文学中的城市》(The City in Literatur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卡西尔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人类文化哲学,从探究人类文化本质入手来架构其全部思想体系。他认为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活动。《符号形式哲学》作为构成卡西尔文化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点已被人们所熟知。尝试从《符号形式哲学》的解读,反思卡西尔是如何秉承和拓展康德哲学的。  相似文献   

10.
考释方言词语方法主要是探源和比较。探源是从古籍中寻求词语的源头和书证,考察发掘每一词语的源流演变,这是纵向的研究。比较是方言词语同普通话或方言间相关词语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词义发展的异同,这是横向的研究。此外,还可结合地域文化角度研究词汇发展演变。"鱼亮子"是东北方言的一个特色方言词,从字形上看,很难合理解释"亮"的词义。但是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研究,可知"亮"该读作"梁",即"鱼梁"传入东北后,东北的地域文化又赋予了"鱼亮子"新的含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东北创业文化的发生、养成与演化建立在三种历史经验之上: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生存型"乡土移民创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动员型"社会主义计划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型"市场经济移民创业文化。这三种创业文化类型,构成了东北地域创业文化的基本"传统",即"闯关东"乡土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新传统"、转型市场经济传统。这三种不同的创业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冲突、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了目前东北创业文化的大致轮廓和框架,也铸就了当下东北移民创业的基本状态和氛围。为了构建东北新型地域创业文化,必须打通和激活上述三种"传统"创业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相似文献   

12.
想象的自由是意志自由,文学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可以补充和强化这种自由.正如自由渗透在必然的历史进程之中,想象对现实的渗透自有人类以来也从没有停止过.因此,想象与现实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既不存在一个没有现实的想象世界,也不存在一个没有想象的现实世界.想象的自由表现为凭借自由意志摆脱现实必然性束缚,对于作者来说,是在一个想象与现实比例失衡的时代创作出体现崇高抗争精神的文学作品;对于读者来说,则是通过文学想象启动实践理性,为自我救赎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阿多诺认为,"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取代性术语。他所针对的"大众文化"是指依托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技术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商业型文化或商品性文化,是由统治阶级主动开发和制造并施与普通大众的,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消费型文化,所以他一直对文化产业表现出莫大的敌视与忧虑。在他看来,大众...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前期思想中有一致命弱点,就是缺少文化间性,西方中心主义色彩过于浓烈。到20世纪90年代,哈贝马斯在把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向国际关系层面上推进时,发现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文化。如何把他的"主体间性"概念落实到文化层面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种话语性的"文化间性"关系,成为哈贝马斯后期理论研究的一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15.
"种族"一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最初具有多种含义。从宋代开始,"种族"多与某一少数民族名称连用,文献中写作"某某种族",含义、用法与现代民族概念相近,这也是1900年以前汉语"种族"的最主要含义。清末,在构建民族国家过程中,国人创造性的将西方race(种族)概念糅合到汉语"种族"之中,汉语"种族"的民族(ethnic)含义得到进一步增强,但也不稳定。由于种族(race)的学科来源、概念的歧义性,加上民族概念的影响,进入民国之后时人赋予了"种族"许多新的含义,总的趋势是种族的民族(ethnic)含义逐渐丧失,它的种族(race)含义逐渐增强。期间为了消除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危害,1930年代顾颉刚先生曾有意重新建构"种族"的"民族(ethnic)"含义。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安定、文化发展,随着民族概念的讨论,汉语"种族"含义最终在1960年代确立。  相似文献   

16.
地域名称作为空间和地界概念,包含程度不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之一.寻找内涵深厚的文化概念须在历史中考察其发展兴衰的逻辑.从扬越、扬粤、百越、南越、粤、南粤、广州,到广东(粤),构成岭海(岭南)地域的种族性名称的主线,其中穿插着或明确或模糊的指称.通过文化学考察,本文揭示种族性名称之兴衰和留存的历史合理性、岭海文化原创性和特异性等,发现岭海的种族文化之根在国内是特别深固的.  相似文献   

17.
东西小说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其浓郁的荒诞色彩。从小说主题、情节和语言等的荒诞性来看,这种荒诞性其实有着真实的一面,彰显了东西对于当今人类真实的生存困境以及存在本质的关注。东西对于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真实的再现,充满着终极关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精神向度以及独特的叙事伦理和文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对想象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历来具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又给想象的研究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一度非常重视对想象问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论想象》和《想象心理学》两部专著.他从批判传统的想象理论入手,立足于非理性的本体论视角来研究想象,并试图通过渲染想象的任意性、瞬时性和不可捉摸性,来论证人的存在的主观创造性和意志自由,从而形成了十分独特而又系统的想象理论.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9.
熊伟民 《云梦学刊》2010,31(6):53-55
加尔通先生在和平学研究中的贡献在于:首先,他将"暴力"当作与"和平"相对立的概念引入和平学的研究批判之中;其次,对"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进行了区分;再次,提出了"文化暴力"的概念。他的研究,大大扩充了和平学的研究内涵,受到学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寻求和建构黑人群体的文化身份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议题和历史使命。在其发展历程中,美国黑人文学通过"重返历史"和"流散美学"这两种主要途径,表达了自身群体的政治诉求与情感呼声,建构了黑人群体共同的文化身份,开拓了黑人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美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