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虚拟的十七岁》是李敖"思想小说系列"中的第三部长篇。作品虚实结合、灵活多变,带有浓厚的玄幻色彩和梦幻情调,尤其是作者细腻的主观感觉描写,使作品达到一种心理的真实。但不可否认,作品在情节和语言上亦存在一些雕琢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罗长青 《兰州学刊》2010,(10):157-159
文学批评界通常忽视了《车站》这部作品对"城乡差别"的深刻揭示。文章运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法,从"社会文化"、"物质生活"、"权力结构"三个方面展示《车站》这部作品是如何通过"农村人"的现实诉求方式间接地呈现1980年代中国社会"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3.
张弘 《南方论刊》2010,(6):91-92
《惨败》是2002年诺贝尔获奖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无命运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嵌套结构、碎片化叙述和戏仿等叙事技巧的应用,使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元小说性。  相似文献   

4.
李红  王广粉 《船山学刊》2006,(3):107-110
文化选择是困扰海外华人与华裔的一个焦点话题,华裔作家伍慧明在小说《骨》中通过对华人移民利昂一家人在美国不同命运的展示,为这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建构了一个理想的文化选择:不唯任何一种文化所独尊,努力寻找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再到实相般若,《肇论》完成了哲学的思辨。同时,在"因因而果"的基础上《肇论》诠释了因果的不灭性。因果不灭与宗教信仰休戚相关,这样,《肇论》从哲学的思辨自然过渡到宗教的信仰。般若自得与信仰自足是《肇论》终极关怀的基本进路,般若与信仰指向的皆是那"契神于有无之间"的人类生存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作者在作品中采用的象征手法贯穿始终,而《红字》中的"A"在作品中有着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物质生活》与《沧浪之水》同时发表于2001年第1期的《收获》和《当代》。前者侧重于市场经济对诗人带来的颠覆性冲击,后者直面当下官场宦海中知识分子的尴尬境遇。两位主人公都忍受不了生存中的苦痛和挣扎,为了某一种美好情感,放弃精神信仰而在世俗生活中大获成功,但极其相似的是,精神自戕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陷入了虚无,不堪忍受的心灵折磨,生不如死。那么,到底做怎样的命运选择呢?拿什么来拯救这些人的灵魂呢?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与端木蕻良有相似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托尔斯泰的《复活》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对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产生了巨大影响。两部作品在主题、艺术构思、人物设置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但《科尔沁旗草原》并非《复活》的翻版,而是有其自身的艺术独创性,这种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作者的审美个性方面。  相似文献   

9.
探明诗本义,对于正确理解《诗论》与《诗序》,判别其各自作者,有积极意义;区别《诗序》之大、小,同样有助于判别其各自之作者,并可加深对《诗》学传承与发展的认识。而诗本义,则历古以来多被义理之学所歪曲;《诗序》之大、小,自陆德明以来亦已不甚区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反映女性生活命运的作品占了相当的比重。从唐传奇、《三言》到《聊斋志异》,这些优秀的短篇小说一方面在描写女性形象方面表现了某些共同主题,另一方面也因时代环境的差异而各具面貌与特色。小说中一系列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封建社会广大女性境遇的缩影,既具文学欣赏意义,又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地》是以中国农村与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反映中国社会变动与阶级分化中农民和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成员盛衰荣辱的命运与心态的长篇小说。本文旨在通过对赛珍珠及其作品《大地》的研究分析,阐述作品成功的众多因素,并得出结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与艺术传统,中国大地的生活源泉与文化背景是赛珍珠作品走向世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对赋体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尽管《汉志.诗赋略》"杂赋"与《文选.赋》二者所面对的作品有多寡之别,但在分类做法与编次原则上有较多的相同点。分类方面,二者在以作品题材为标准的同时,还以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色彩为依据,为特殊赋类命名的做法也相似;编次方面,二者均从儒家的价值体系出发,以政教功用为原则。《文选.赋》的分类与编次当受到《汉志.诗赋略》"杂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48:天地玄黄》是文学史写作的尝试之作。现实关怀和反思精神指引着作者对作品体例进行探索,痛苦的沉思赋予了作品"滚烫"的品格,同时也造成了叙述学的难题。这一难题反映出作者治学的的眼光、姿态和立场,也显示着将历史研究与民族记忆统一起来的可贵努力。  相似文献   

14.
张彩庆  骆洪 《学术探索》2012,(10):149-153
身份政治是美国华裔文学的规定性特征。美国华裔文学作为华裔身份想象、表征和构建的场所,其阐释和接受是富于政治性的,是民族性和族裔性交锋的延伸。本文以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女勇士》为例,分析该作品在接受过程中所遭遇的阐释政治,从而阐明后现代族裔作品实现族群身份建构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全球化进程中,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逐渐打破了族裔写作的局限性,呈现出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并以积极姿态审视和剖析西方文明给当代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华裔作家以中关双重文化视角,继承并发展了T.S.艾略特开创的“荒原叙事”模式,以中国传统文化哲思与智慧来诊断西方当代精神荒原形成的原因,并以主人翁精神为拯救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荒原开列良方.汤婷婷《第五和平书》和谭恩关《拯救溺水鱼》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荒原叙事”的代表性作品.两作立足于美国社会,以中国文化智慧来解析美国当代社会精神荒原产生的原因,揭示了由此而产生的当代美国人精神创伤的实质,以普世态度为西方精神荒原尝试寻找救赎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裂缝》与《圣经》中人类原罪故事的相关场景以及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论证"人性恶"具有本能性和遗传性,可以作为原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处女作。在此作品中,谭恩美运用独特的叙事声音,揭示了在男性中心和西方白人中心社会里女性的悲惨命运和生活状况,并寻求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依据苏珊.兰瑟提出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相关理论,分析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如何运用叙事声音来表述女性打破沉默和失语状态,建立对自身特殊身份的认知,重塑完整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领域中,小说始终以其"源于生活,记录生活"的特点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有着大量的、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令人过目不忘的优秀作品.然而,却也有另外一些作品,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幻想因素,其作者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思潮和不同的主导思想,对所处环境以及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而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或是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刺与不满,或是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期待与向往,从而创作出了一些与众不同却引人深思的作品.其中以西班牙的《堂吉诃德》和中国的《西游记》尤为出众且广为人知.尽管两书的创作背景大不相同,书中却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这两部作品也对作者本身乃至整个世界文坛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霖 《学术研究》2020,(5):146-154+2
《金瓶梅词话》在写定的过程中,镶嵌了大量的前人作品。这种镶嵌,并不是完全照抄,而是边抄,边增,边删,边改,是一种再创造。所以,在搞清楚它所镶嵌前人作品的底本的同时,有必要从它镶嵌的文字与原作的异同中探究作者的艺术创新以及作者的其他有关情况。本文以被作者镶嵌得最多的《水浒传》为例,在论证其镶嵌的《水浒传》是天都外臣序刻本的前提下,分析其在语言艺术方面的革新与其作者所用的方言特点。这对于进一步认识《词话》的艺术成就及辨明作家的生活地点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并再次说明在《词话》研究中关注"镶嵌"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周春生在《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中说,悲剧精神是欧洲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即“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永远处于对立冲突之中,并且没有任何归结点,由此而构成一种命运。人虽然解不开命运之谜,却又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其发端是古希腊。这种悲剧精神反映到文学中,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悲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俄狄普斯王》莫属。而在我国,堪称“元代悲剧典范”的《窦娥冤》也体现了这种“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的悲剧精神。本文想以这两部作品为例,从悲剧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表达功能方面比较探讨古代中西方(主要是中国元代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