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大庆建设史上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受益最多、创业创新成效最好的时期。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辟了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要加强学习研究,深化教育,形成充分认同和高度自觉;要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进一步弘扬创业、创新精神;要着眼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要立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弘扬和谐精神;要增强信心,保持饱满精神状态,形成良好工作作风,像大庆那样,使我省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谐、富裕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的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将环渤海经济区作为宏观研究的重点。我省也提出秦唐沧率先发展,率先突破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这不仅是对经济界的要求,处在“中国最有经济价值的黄金地带”的秦唐沧,文化建设更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我省经济,向本世纪末宏伟目标的进军中,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设想。对此,全省上下很受鼓舞,极为关切,并积极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值此探讨“加快发展苏北”之机,发表一管之见。一、组建“盐扬通”、“徐淮连”两个经济区继上海经济区的建立,全国已先后涌现出多种形式的经济区和物资协作区。这种新  相似文献   

5.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初,我省提出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随着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兴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它为我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对接两大"三角洲"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既是对“闽东南地区”、“海峡西岸繁荣带”概念的延伸,更凸显福建对台区位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正视自身发展的差距、找准对接的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和谐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许多社会问题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难点在农村,“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正因为如此,构建和谐农村,全面推进我省农村小康建设,不仅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全省和谐社会的重点。文章从城乡协调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农民经济组织、构建保护农民工利益机制、建立农村保险体系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收入等构建和谐农村的六大关键方面提出建议,力求为构建和谐农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建设创新型区域经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建设创新型区域经济有利于推动我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省累积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创新水平为创新型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并针对我省海峡西岸建设创新型区域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布局看,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加速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定位。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是福建必须在对台工作中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10.
“八大”确定的正确路线为什么在召开后仅一年多时间就被否定而中断了?本文认为:没有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根本原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经验,对“八大”路线的正确性没有真切感受,是“八大”路线中断的重要原因;领导层对“八大”路线的一些内容并没有形成共识,是“八大”路线中断的内在原因;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错误判断,是“八大”路线中断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加快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业,也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和可能。对福建来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也较为发达,闽台文化源远流长,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孕育期。“十一五”期间,应抓住机遇,推陈出新,认清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快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为建设“文化强省”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四川社科界》2009,(4):24-27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成都经济区.是充分发挥成都“龙头”作用.带动成都经济区和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2009年7月17日.四川省社科联与成都市社科联联合举办了旨在充分发挥社科界的作用.全力助推成都经济区建设的“首届成都经济区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十二五”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实现其以产业升级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探索构建产业升级与生态文明联动的二维联动模式,探索发展路径:从完善城市功能角度进行产业升级;从发展接续产业角度进行产业升级;从发展替代产业角度进行产业升级,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然选择.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对今后我省构建互利共赢的区域协作的模式、内容、方式和方法、机制等提出了很好的设想,作了精心安排.对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内涵要准确把握.发展区域协作就是要提升统筹区域发展能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应成为先行军.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是重庆三大经济区中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市委书记贺国强在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要“提速提档”,明确要求采取过硬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档次,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力争用五年时间“超过西部地区平均发展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本文拟就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如何“提速提档”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所处的区位优势,构成了其发展对台经贸关系的独特条件。在经济区域化趋势中,福建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就是要走区域协作的发展道路,以寻求最佳的资源配置和区域分工,取得相对的竞争优势。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经贸关系,应从低层次的“优惠贸易安排”开始,逐步推进到中层次的“自由贸易区”,最后再发展到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做到短期的临时安排与长远的战略考虑相结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在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有步骤地让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对台经济政策与措施在区内试行,取得经验,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合作机制,再向各地推广。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对台经济政策的试验场所,就是造就对台经贸交流的特殊环境,以作为对台经贸政策创新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东中西互动战略视角下的海西区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应呼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此,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推进边界崛起,使福建的周边临界地区真正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福建要确立以“跨越海峡、国际中转,打通中部、边界崛起”为核心的“东出西进”战略:跨越海峡,打好海峡牌;发挥海的优势,建设国际中转港,推进国际化。打通中部,突破山的阻隔,向江西、湖南、湖北等纵深腹地延伸;促进海外、台湾和福建沿海经济向内地的拓展和互动,带动福建边界地区崛起。通过“东出西进”战略的实施,形成以福建为主体的东西向“虹吸流”,扭转在南北互动合作中的被动局面,争取战略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亟待完善信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为实现福建发展新跨越,提出要“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不仅涉及中心城市发展,涉及工业化、城镇化,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而且涉及福建的文化事业基础建设。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环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学术界对“八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近30年来中共“八大”研究的概况、重点问题和若干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图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八大”,也是为了纪念党的“八大”召开50周年,并推动对党的“八大”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业已出台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构成了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的政策框架.新型城镇化作为承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承接体,自然成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应着重处理好引领与协调、与主导、与基础、与基点等8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以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